董少白(1896—1939)临沂大岭村人。1936年在张学良部任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到延安抗大学习,翌年10月返回家乡。1938年11月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十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翌年3月任山纵二支队参谋长。6月在梁邱战斗中牺牲。...[详细]
董铁夫(1914—1980)原名董修德,字翔飞。鄄城县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到1939年9月,先后任濮县县委宣传部长、武装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 1940年6月,他调任冀鲁豫二地委社会部长,后任秘书长、地委常委。10月,他领导濮县、昆吾县、尚和县党组织开展敌后斗争,...[详细]
董馥庭 (1920—1943)号兰阶,化名一笑。鄄城县葛庄乡董庄人。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任周桥乡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8月改任乡长。1941年任抗日第七区区长。1943年10月,为粉碎日军“扫荡”,董馥庭率领七区联防队奔波于七区各村,领导群众藏粮藏物,坚壁清野,多次阻击敌军...[详细]
董廷会 (1903—1984)沂水县桃花坪村人。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村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进行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发动大家组织变工组、纺织组和运输社, 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4年《大众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1945—1946年,相继被评为鲁中区劳动模范和鲁中区农业一等模范...[详细]
董渭川(1901—1968)原名董淮,字渭川。邹县(今邹城市)南关人。九三学社社员。 1927年6月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毕业后,历任天津南开中学、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教员、校长。1928年1月加入国民党。1931年任山东教育厅督学。同年7月,任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长。 1934年去欧洲10国考察。1...[详细]
董文(1832—1902)字夔龙、魁镛,或奎荣。潍县人。他随母至北京,入小和春科班学唱老生。1861年(咸丰十一年)4月5日由内府挑选,在热河行宫承差。曾演出《沙陀国》《击掌》《审剌》《战成都》等剧。1863年(同治二年) 7月被裁退。翌年,入张二奎双奎班。后改搭四喜班2 0余年。1893年(光...[详细]
董文隆 (1902—1978)原名董庸,教名裴理伯。莱芜县响水湾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国天主教知名人士。出生于教会世家,自幼笃信天主教。1926年,毕业于济南洪家楼德育中学。1929年在洪家楼修院毕业后,赴罗马传信部大学神哲学院留学。1934年晋铎。193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详细]
董文田(1905—1935)字烟农,化名王刚、李世梧。栖霞县(今栖霞市)朱元沟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燕京大学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为北京大中院校南下-团负责人之一。1933年春在保定被捕。1935年病逝于汉口国民党军人监狱。相关院校: 燕京大学同年(公元1905年)...[详细]
董希河(1904—1977)聊城市于集乡东太平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自幼务农。1946年任村农会会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军,任冀鲁豫独立旅三团班长,获筑先县政府奖励牌匾一块。1950年,在本村带头办起全县第一个农村互助组,并实施盐碱地改造,粮棉获得大丰收,被授予“平原省农业劳动...[详细]
董尧卿(1902—1975)又名董广勋。滕县沙沟镇三村(今属枣庄市薛城区)人。1920年至1924年在旧军队先后任排长、中尉副官、炮兵连长、副营长。奉军进关后他所在部队被编入东北军,先后任副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等职。1932年退伍还乡。抗战爆发后,在滕县一带组织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并任自卫军...[详细]
董元胜(1927—1949)平邑县保定庄人。1945年10月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等职。他先后参加徐州、泗州等战斗40余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四等功2次。1949年8月,在解放长山列岛战斗中,他带领尖刀班穿越敌人密集火力-线时,颈部血管被打断,他忍疼冲至敌人阵...[详细]
董之远(1920—1947)高唐县姜店乡大董庄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在其家中掩护中共冀南六地委组织部长陈达和中共唐南县委领导开展工作。后任中共冀鲁豫一分区情报站站长。1945年,经大力工作,高唐县殷楼、马寨、营坊和茌平县张连桥、刘马庄等几个据点的伪军先后起义。解放战争初期,曾...[详细]
杜堮(1764—1858)字次 ,号石樵,谥号文端。滨州(今滨城区)人。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巡游泰山,召试第一,恩赐举人。1801年(嘉庆六年)中进士,翌年授翰林院编修。1815年(嘉庆二十年) 任顺天学政。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 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821年(道光元年)...[详细]
杜 (1808—1865)字汉升,号筠巢,杜受田次子。滨州(今滨城区)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户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1860年(咸丰十年) 以钦差身份任督办山东团练大臣,负责镇压山东境内的反清力量。他主张裁撤冗员,精兵简政,提高战斗力...[详细]
段安节(生卒年不详),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他是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他所撰《乐府杂录》一书,记述了唐代以前的音乐情况,对后世影响很大。 段安节是唐初名将段志玄的后裔。段志玄仕隋为太原司法书佐,其三世孙段文昌即段安节的祖父,唐穆宗时官至宰相。父亲段成式,历官至太常少卿,著有《庐陵宦下记》...[详细]
段广钧(1898—1974)东平县段庄村人。出身贫农家庭。幼年读私塾,后辍学务农。1947年被选为翻身委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送两个儿子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被评为模范军属。1952年,在本村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任社长。该社成绩显著,成为全县的先进典型。1954年,带领群...[详细]
段景钦(1901—1931) 崂山段家埠村人。1922年秋入青岛日商钟渊纱厂当练习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因积极为党工作被捕,坚贞不屈。1930年获释,担任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分管交通,负责市委与上下级的联系。1931年被捕牺牲。 ...[详细]
段茂澜(1899—1980)字观海。济南市人。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后赴美国、法国留学。精通英、法、德、西多国语言。1928年任天津电话局局长兼南开大学教授。1936年任国民政府美洲司司长。后历任驻英大使馆公使。1949年10月后任国民党驻法公使代办、驻巴拿马大使等。1963年任台湾“外交部”“顾...[详细]
段亦民(1900—1933)原名段明光,字耿文、化名吴尚、吴浩然、王子健。临朐县上林镇黄山店村人。1923年齐鲁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冬,他深入农村,恢复建立农村党支部的工作,至次年春,在益都县建立起20多个支部, 党员发展到160多人,各进步群众组织成员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