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亦民(1916—1942)原名高来吉。寿光市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共寿光县第八区区委书记。1940年后历任中共寿光县委书记、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书记等职。1942年在南下庄一带开展“红五月”活动时遭敌人包围,为掩护突围人员壮烈牺牲。 ...[详细]
翟寿亭(1919—1979)又名翟所昌。博山县西高庄(今属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县敌工部长兼武工队政委等职。他率领的武工队被鲁中军区授予“模范武工队”称号,本人受到通令嘉奖。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营教导员、团副政委、政...[详细]
翟毓蔚 (1915—1950)字丕晔。 章丘县相公庄镇桑园村人。国民党少将。193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军事训练班,被推荐为教官。1938年2月, 李曼村、宋乐生等人在三山峪、石峪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翟毓蔚亦带人参加,任参谋。同年3月4日,...[详细]
翟晓光 (1963~) 女。山东东明人。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1980年入伍。海军歌舞团二级编剧,大校军衔。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海洋》、《先锋》。共发表作品150万字。2003年获解放军文艺奖。 ...[详细]
翟毅东(1917—1974)原名翟明仁。临邑县翟家庄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3月,随国民党临沂第三专区独立营起义,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三团,任排长。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升任营长。1940年11月调...[详细]
翟永瑚 (1921~1996) 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学校教师,1950年后历任山东省文联、新文艺出版社、山东省人民出版社,山东省文联专业创作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民兵0队》,中篇小说《三村三教师》、《走在幸福的路上》...[详细]
翟云升(1776—1860)字舜堂,号文泉。掖县(今莱州市)东南隅村人。清代著名语言学家、书法家。1800年(嘉庆五年)中举人。他淡泊名利,无意仕途。中举后任黄县教谕,不久便辞职回乡。1821年(道光元年)被荐举为孝廉方正,他坚辞不受;次年中进士后被授任粤西知县,又以母亲年迈为由辞任;大学士陈文...[详细]
翟子超(1912—1939)又名翟振起。金乡县马庙翟庄村人。1927年春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农村讲习科。 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任金乡县立第三小学(咸固店小学)训育主任。8月,去齐东县台子小学教书。1933年7月,被阳谷县安乐镇聘为小学教员,在此与共产党员杨一斋、盛北光、申云浦等...[详细]
芒鞋竹杖临山水,破窗风雨忆旧游 董芸出生在平原县名门望族董氏家族。曾祖董讷是康熙六年(1667)探花,官至封疆大吏。祖父董思凝,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参议,曾参与大清律编写。叔父董元度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先入词馆,后长期生活在其姨夫卢见曾的幕府中,与当时...[详细]
董琰(1914—1968)新泰县(今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东南关村(现青云社区)人氏。江西省副省长。出生书香门第,其父董香谷为中国同盟会会员。他10岁时父母先后去世,由其叔婶抚养。1929年夏,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接近进步人士,并加入“反帝大同盟”。“九一八”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1932...[详细]
董风云 (1903—1971)沂源县鲁村镇鲁村四村人。省农业劳动模范。1945年4月起,在本区任调解委员。1946年任村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莱芜战役前夕,带领群众为部队筹措粮草。同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时, 任难民队队长,带领南麻、鲁村、张庄、黄庄、燕崖5个区的群众向黄河北转移...[详细]
董会清(1859—1931) 原名董际武。淄川县昆仑镇(今属淄博市淄川区)大昆仑村人。 一生致力教学,清末曾先后在昆仑、博山等地任教40余年。1924年,创办淄川县昆仑乡公立小学,自编教材,并吸收女孩入学。任教期间,编纂实用著述10余册,其中有启蒙教材《春晖小入手》 ,有记载风土人情...[详细]
董加平(1907—1959)鱼台县王庙乡东谢庙村人。1932年在江苏宝应县参加新四军, 任班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左眼负伤,于1941年9月返乡,先后担任联村、行政村村长。新中国建立初期,积极带领群众组织互助组、初级社,多次受到县、区表彰。1950年,响应县人民政府大搞植树造林号召,发...[详细]
董井(1894—1946)字坚叔。邹县(今邹城市)人。高等学堂毕业。长期随王献唐在山东省立图书馆工作。历任事务员、编藏部主任。精篆刻,青年时蜚声海内,并深得王献唐的称赞。1935年,辑篆刻作品《勉行堂印存》《晨星阁印谱》行世。民国年间,山东省立图书馆用印及王献唐等名流私印,多出其手。著《山东省立...[详细]
董乐民(1920—1973)莱芜县(今莱芜市)人。1940年7月参加新四军,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三师司令部参谋、苏北军区政治部干事、淮安县大队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去东北,历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主任,团副政委、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详细]
董明春(1908—1981)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乡张庄村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指示,参与发动和组织起200人的抗日游击队, 任分队长。当年11月,到山东岸堤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39年9月,游击队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任该团二营营长。此后...[详细]
董荣吉 (1923—1983)垦利县惠鲁村人。民兵英雄。他6岁时随父在济南一家皮货作坊干小活。 “七七”事变后,全家8口人逃荒到垦利县惠鲁村。1941年,他以串村走巷收购皮货为掩护,给八路军收买硝磺、子弹。1943年参加民兵组织并任队长。1944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详细]
董汝勤(1910—1971)女。安丘市人。1927年在济南文美中学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团支部书记。1929年在青岛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历任中共青岛市委秘书、秘书长,北平市革命互济会主任、冀中区十地委宣传部长、中共霸县县委书记、中共冀中区委第一地委书记等职。解放后历任北京市民政...[详细]
董岐山(1899—1957) 又名凤之。莱西县人。3岁失目。9岁拜盲艺人马殿成为师习弹词。20岁又拜石勇章为师学唱胶东大鼓。因其嗓音宽宏,三弦演奏技巧纯熟,自弹自唱,很受听众欢迎。经常上演的有「女顶嘴》《六国封桐》《百花点将》《四小景》《莱阳八景》等。并有长篇弹词《莱芜县》一部,为独有书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