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宝南(1909—1985)原名禚承琛。高青县龙桑树乡双柳村人。1925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经组织同意加入中国国民党。1944年8月,被渤海行署任命为青城县县长。1947年3月任山东省河务局秘书主任。1949—1957年,先后任省立四中、利津师范、北...[详细]
鲍仁川(1923—1981)莱阳县(今莱阳市)于格庄村人。全国战斗英雄。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1941年,参加八路军五支队便衣队。次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他身为副营长,奉命率领第一连担负守备正面塔山堡前沿任务。他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组织部队反击,向战士发出“寸土不失,...[详细]
鲍天仇(1911—1941) 原名鲍衍钦,字希文,今仲村镇鲍家坡村人。1931年考入临沂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 、演讲等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加入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和同学唐军一起奉命返里,组织成立鲍家坡党小组...[详细]
薄子明(1894~1919.6.27)名守德,字子明,又称薄天飞。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人。幼年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受其舅父丁惟汾影响,萌生反清革命思想。曾入济南陆军小学学习。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刘次萧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济南参加山东各界联合会,踊跃投入山东的独立...[详细]
逯本荣(1885—1960)聊城县刘营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八角鼓艺人。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从师于八角鼓艺人关化侠,弹唱俱佳。1938年,日军侵占聊城,逯本荣-回到刘营村,在极艰难的境遇中收徒授艺。在授徒、演出之余,还坚持业余创作。八角鼓传统保留曲目《憨小耍丈人》《要赔送》《老来难》...[详细]
边凤歧(1876—1939) 字岫双。临淄县西关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人。光绪己酉科拔贡。1908年撰修《临淄乡土志》13篇,1919年又参修《临淄县志》8册35卷。于1939年去世。 ...[详细]
边金锋(1918—1947)字运民。鄄城县李进士堂乡边庄人。1935年肄业于济南爱美中学。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7年先后任中共边庄支部书记、鄄六区动委会主任、县武装科秘书、旧城抗日高小校长、鄄八区区长、九区区长等职。“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编排抗日剧目《送子参军》《一包老鼠...[详细]
卞克强(1920—1985)莱芜县冷家庄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历任莱芜县大队政治指导员、连长、东北第七纵队旅政治部股长。1944年,率一个连全歼伪军一个中队,受到上级嘉奖。1945年, 带领新兵4个连,携子弹10万发,克服重重困...[详细]
边树生(1948—1970)淄博市临淄区路山乡东召口村人。革命烈士。1955年入本村小学就读,1964年入临淄县第四中学学习,在校时品学兼优,曾任班长和共青团临淄四中支部副书记。1968年3月应征入伍,后任班长。1970年下半年,接受了大修坦克的任务。他身体力行,吃苦在前,在坦克内高温作业,连续...[详细]
边振奎 (1916—1942)莱芜县边王许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共博山县委书记,1942年在博山牺牲。 ...[详细]
卞子策(1905—1943)莒南县卞家汀河村人。临沂省立五中毕业后任教。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受组织派遣,到民间帮会组织“金钟罩”去做帮助改造工作。1941年5月至翌年9月,先后任莒中行署主任和莒临边县办事处主任。1943年病逝。 ...[详细]
毕承昭(1813—1862)字曼年,号香南。文登县文城东关(今文登市文山村)人。清代官吏,曾任安徽布政使、代理巡抚,广东布政使、代理巡抚。出身仕宦之家。父亲毕以恒,任两淮新兴盐场大使,代理草堰场丰利场大使。幼随父在扬州读书,道光丁酉拔贡,授浙江桐庐知县。后升定海同知,代理宁波知府。时,鄞县因税捐...[详细]
毕道远 (1810—1889) 字仲任,号东河。淄川县万家庄(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庄) 人。清廷官吏。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举人,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散馆检讨、山西正主考官、记名御史、司经局洗马。1851年 (咸丰元年) 充国史馆纂修,后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详细]
毕柳村 (1852—1938) 名先奎,号云阳山人、云阳道人。淄川县黄埠村(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黄埠村)人。田园画家。自幼酷爱绘画,8岁时入村塾就学,苦读10年, 始终不辍学画。1872年(同治十一年) ,到栗家庄恒升毡帽作坊做工。后到江南,寄身画友家中探索国画艺术。 青年时期注重施色花...[详细]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天津富商毕鸣岐率先捐献飞机1架,带动天津市民主建国会和工商业联合会的会员捐献飞机5架,并以华北人民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的身份赴朝慰问。 毕鸣岐是山东利津毕家嘴村人,出身贫苦。他先作洋行的职员、买办,尔后随着经济实力的...[详细]
毕鸣歧 (1902—1971)字凤岗。利津县毕家嘴村人,著名工商业家。9岁起读私塾6年。1921年,入济南德育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沈阳礼和洋行、福茂洋行、张家口华德洋行和上海德孚洋行任翻译、文书、华人经理等职。他早年同中共地下党员王华庭有联系,并做过对革命有益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人民政...[详细]
毕宁清(1874—1925) 字荣九。博山县西寨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山东内画壶艺术的奠基人。9岁起随其伯父、当地著名画师毕云亭学习书画,2年后毕云亭去世,毕字清即与其兄离家到禹城以画谋生。后为当时山东巡抚张曜所赏识,毕宁清被邀为幕宾;曾为张曜画贡品《玉带河图》,颇称其意。后经张曜保荐,朝...[详细]
毕庆堂 (1916—1969)原名永福。桓台县前毕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8岁入私塾,1931年春考入索镇高级小学,毕业后入本县师范讲习所读书。1935年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1938年2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连指导员、副教导员、教导员等职。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