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铿 [明][公元1360年-1427年]

  • 邓文铿(1360~1427年),字德声,三明市沙县(今三元区)岩前乡眉山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严肃认真,待人诚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翌年成为进士。 邓任广东茂名知县,因治绩显著,升任刑部主事,又升至佥都御史。后任武昌知府等职,转苑马寺卿。当时皇亲国戚有受贿者,众不敢言,他独劾之,...[详细]

邓文修 [清][公元1645年-1721年]

  • 邓文修(1645~1721年),字观城,沙县(今三元区)人,自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工古文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康熙十二年中韩菼榜进士。 邓文修性格恬淡,不乐仕进,授吏部主事未任。以亲老乞终养20多年,亲殁遂不仕。康熙四十年(1701年)他被沙县请去修县志,去取不苟。又同沙县...[详细]

邓星稀 [公元1916年-1951年]

  • 邓星稀(1916~1951年),亦名牲稀,又名畲客,福鼎县前岐西宅人,生于民国5年(1916年)。民国21年在前岐饼店当学徒,后被雇为做饼工人。民国27年,在前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由中共浙南特委介绍到皖南新四军教导队第二大队六中队学习。民国29年7月学习结束后,由中共浙南特委分派其任中...[详细]

邓萃英 [公元1885年-1972年]

  • 邓萃英(1885~1972年) 邓萃英,字芝园,福州郊区台江乡竹屿村人。 萃英先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后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与林觉民等人过从甚密,并一起参加同盟会,曾担任东京同盟会福建支部长。毕业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深造。辛亥革命后回闽执教,任福州师范学校校长。孙中山到福州视...[详细]

邓原岳 [明][公元1555年-1604年]

  • 邓原岳 (约1555~1604年) 字汝高,号翠屏,闽县(今鼓楼区)人。世居东门外竹屿乡,后移居城内于山之麓。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取经魁;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崇文门税,多所减免,未尝滥索商人一文,而税收比过去增加;后监浙税,对当地豪强偷税漏税,一一明察。后奉...[详细]

邓子恢 [公元1896年-1972年]

  • 邓子恢,原名绍箕,东肖镇邓厝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8月17日生。父亲邓洪陛,行医为业,后应聘为桐冈小学校长。子恢幼时就读于桐冈小学,十七岁入龙岩中学堂(后改名省立第九中学)。民国4年(1915)组织、发表演讲,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同年,在中学秘密加入中华革命...[详细]

丁炜 [清][公元1627年-1697年]

  • 丁炜(1627~1697年) 丁炜,字瞻汝,又作澹汝,号雁水。晋江陈埭人,回族,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青少年时居家力学。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定远大将军济度取漳州,朝廷诏许自行选拔府县官吏。丁炜应试,授漳平县教谕,嗣改鲁山县丞,后升直隶献县知县。献县地僻事简,政事之暇,致力于诗...[详细]

丁超五 [公元1883年-1967年]

  • 丁超五(1883~1967),字立夫,邵武故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入基督教创办的邵武汉美书院就学,继转学福州格致书院。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回到邵武担任旧制中学堂英语、数学教员。他经常向社会人士宣传清朝政治腐败,要推翻帝制的道理。民国元年(1912),丁超五先后...[详细]

丁德山 [公元1893年-1960年]

  • 丁德山(1893~1960),小名福仔,邵武县人。从小务农,闲时常捏泥人为戏,稍长赴江西学艺。20年代,在邵武创建福吉班,自任班主,演木偶戏。他演的是掌中傀儡,本地称“手掌戏”。全戏班仅3人,丁为师傅,另二人为助手。演出时,丁双手操作木偶(以五指套入木偶之头及四肢,使之活动),口或唱或白,双脚打...[详细]

丁甘如 [公元1917年-199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成都军区司令部原顾问。 丁甘如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测绘员,参谋、股长、科长、东北民主联军师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处长、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详细]

丁拱辰 [清][公元1800年-1875年,清代机械工程专家]

  • 丁拱辰(1800~1875年) 丁拱辰,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晋江二十七都岸兜(今属陈埭镇)人。回族。清嘉庆五年(1800年)生于商人家庭。幼入村塾读书。11岁因家境贫困,只好停学从事耕牧,仍坚持自学。家道稍有好转,父亲便为他捐买一个“监生”虚衔。 拱辰17岁,随父亲到浙江经商。20...[详细]

丁辉如 [公元1904年-1933年]

  • 丁辉如(1904~1933),崇安县上梅地尾村人。民国17年(1928)3月,他与地尾村5名贫农秘密参加中共崇安县委领导的民众会。5月,当选为民众会代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28日,在中共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领导发动的上梅-中,丁辉如是积极组织者之一。 民国18年7月,国民党卢兴邦部占据上梅后...[详细]

丁晋朝 [公元1902年-1942年]

  • 丁晋朝,乳名惠源,福安穆阳黄儒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民国14年(1925年)受“五卅”运动影响,在家乡参加进步活动。民国20年春,他在马立峰等人的引导下,加入“反帝大同盟”,着手组织贫农团,开展“五抗”斗争。他在穆阳蟾溪开店,建立地下交通站,变卖薄田为资本,明为经营日用品,暗买 ...[详细]

丁乃扬 [公元1912年-1968年]

  • 丁乃扬(1912~1968年),号赞兴,晋江人。毕业于南安县石井小学。丁家于民国15年(1926年)定居厦门后,在典宝街办起经营瓜子花生生意的“丁福记”。他17岁时到“丁福记”帮助经营。因业务扩展,民国21年该店迁至洪本部,所经营的“虎标瓜子”甚为畅销,被称为“瓜子大王”。民国25年,他接掌经营...[详细]

丁拓 [公元1918年-1989年]

  • 丁拓(1918~1989年),原名丁永尊,民国7年(1918年)12月27日生于大桥镇墩兜村。民国12年,丁拓随父母前往北婆罗州沙捞越诗巫祖父处,就读于诗巫光华小学直至毕业。 民国17年,丁拓返归祖国,分别于福州、上海读完初、高中。民国24年赴日本,求学于东京法政大学政法系。在校期间,积极参...[详细]

丁友亮 [公元1913年-1942年]

  • 丁友亮(1913~1942年),字子信,福鼎县秦屿人,生于民国2年(1913年)。他为人憨厚正直,见义勇为。民国20年,毕业于福鼎桐山小学。翌年考入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州东湖举办的民团干部训练班。民国22年,他辞却福鼎民团排长之职,任桐山小学体育教员。民国24年,他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湖南分校。民国2...[详细]

丁兆星

  • 丁兆星,古田旧城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民国19年(1930年)获上海圣约翰大学理科学士学位。民国23年获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受聘在该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任医师兼教学工作。民国25年返福州应聘为英国圣公会创办的福州柴井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民国31年兼任福州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抗日战争胜利...[详细]

丁知几 [宋]

  • 丁知几(生卒年未详),字潜仲。宋龙溪县人,唐丁儒后裔。 庆元五年(1199年),丁知几以特奏名授广东潮阳县主簿,任内有政绩。后因母丧归里。自此不再从仕。在此之前,曾经致力于家乡水利建设,倡修一条由官方主办、规模较大的人工港道,后人称为“官港”。 丁知几家乡龙溪县二十八、二十九都一带村庄,...[详细]

董祯 [元][公元1330年-1335年]

  • 董祯 元至顺到至元初(约1330~1335)任闽清县尹。其籍贯、履历和生卒年月均无从稽考。 董德高望重,为政和易,清廉简朴,恩威并济。在任六年,政通人和,许多-者纷纷回归故里重建家园,县境到处出现新垦农田,学宫面貌也焕然一新,使久乱后的闽清一度展现升平景象。人民因感其德政和恩惠,在他逝世...[详细]

董艮 [清]

  • 董艮,字敦仁,号兼山,建宁蓝田排前(今溪口乡溪枫村)人。家清贫,小时在村里私塾上学,读书刻苦,未冠便入泮。后来授业于李绌斋,工诗与古文。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二十四年(1898)以大挑二等授以教职,掌教建宁濉川书院达21年之久。常行善事,家境稍好后,常救济孤寡,族中有人因贫穷无法娶妻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