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康(1904~1979年) 陈祖康,字绍文,号宜安,漳平菁城人。出身于殷富之家。1916年(民国5年)入龙岩九中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得乌灵大学理科硕士,次年获法国西方工学院土木工程师职称。被该校聘为助教。在留法期间,由熊雄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6年春回...[详细]
陈遵统 (约1876~?年) 字易园,闽县人,家住城内北后街。早年负笈东瀛,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福建法政学堂执教,后历任私立福建国学专修学校校长,北京大学、福建学院、福建协和大学教授多年,主讲《中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诗学》、《中国词学》、《法学通论》、《行政法...[详细]
陈佐廷(1864~1942),字荫棠,岐岭乡陈东村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秀才,以后补“优廪生”。中秀才次年即受聘为私塾教师,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废科举兴学校后,在永定、南靖和广东大埔的公私立中小学里执教国文、历史等科,极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民国29年(1940年)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详细]
陈祖生,出生于明正统年间,祖籍靖城前街,其父移居习贤里竹园总(今龙山镇双明村下涂楼)。祖生少年时人宫当太监,由于学问渊博,性情忠厚,天顺皇帝调他到东宫伺候太子(即成化皇帝)读书。后来升任司礼监太监,参与草拟国家机要文件。 成化十三年(1477年),御马监太监汪直利用皇帝委派他负责西厂特务机关...[详细]
池陈旺(1905~1936年)又名文衡,霍童坑头村人。自幼务农,家庭贫苦。 民国22年(1933年)6月,池陈旺参加村赤卫队不久,就参加了叶飞、颜阿兰领导的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袭击坑仔里民团的战斗。随后,由颜阿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池陈旺带领5名赤卫队员袭击石堂民团,夺取22支0,他的...[详细]
池显方(生卒年未详),字直夫,号玉屏子,厦门人,池浴德之子。早年拜福建南居益为师,明天启二年(1622年),参加应天(今江苏南京)府试,中举。因0在堂,未再赴礼部考试,而在玉屏山上结庐定居,参禅悟道,出入于佛寺,每日与香炉、经卷为伴。显方曾受知于抚军南居益,与董其昌、黄道周、何乔远、曹学、蔡复...[详细]
池浴德(约1538~1616年),字仕爵,号明洲,同安县嘉禾里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任知县、南吏部考工主事、北吏部稽勋司考功郎中、太常寺少卿。 池浴德为官清正廉明。他首任浙江遂昌知县,一到任即设案祭告天地,发誓不负黎民百姓,并立即着手处理前任留下的积案300多起。百姓来打官...[详细]
出科联 (1709~1753年) 出科联,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生,字乾甫,号淑渠,樟市铺洪厝坑(今涂岭乡洪厝坑村)人,蒙古族。 科联自少聪明好学,以制义、诗文闻于时,受到督学程元常的赏识。年19应县试,名列第五,取入邑泮,旋为优行廪生。时,学政钟祥与会元杨炳督学闽省,检阅试卷...[详细]
慈航(1895~1954年),原名艾继荣,乳名六,法号慈航,建宁艾阳村人。6岁入私塾,13岁母丧辍学,14岁学裁缝。17岁丧父,18岁出家泰宁峨眉峰,拜自宗和尚为师。同年秋至江西九江能仁寺受比丘大戒后,遍游九华山、天台山、苏州、南京、扬州、厦门等地的大寺院,听教求学。曾两度闭关,6载阅藏。 ...[详细]
崔拱,生卒年不详,字宾玉,惠安县人。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崔拱成为惠安置县后境内第一个进士。旋入仕,官拜著作郎,迁太常丞。 崔拱为官,廉洁自爱,谨言慎行,从不祈求神灵降福脱灾,持此数端以建树自己的名誉。 崔拱曾经和他的长子正则、次子丽则在风光秀丽、环境幽静的龙山书舍苦读。二子登...[详细]
崔致尧字用之。先世清河人,父亿为建阳令,值唐末衰乱,遂居建阳。致尧少有才名,南唐保大(943~957年)到金陵献书求试,历江州彭泽、滁州清流二县主簿,改浦城军判官,所至均有名声。转将乐县令,迁常州录事参军,擢升殿中丞,迁虞部员外郎。宋兵下江南,任水部郎中,督掌馈饷。不久,金陵城陷,众皆随国主李煜...[详细]
大圭(1304~1362年),俗姓廖,字恒白,号梦观,泉州人,元大德八年(1304年)生。其父廖休庵笃信佛教。大圭自幼习儒学,擅长诗文。及长大,大圭遵从父教,到泉州开元寺出家为僧,拜高僧广漩为师。元宣政院征召大圭主持承天寺,大圭谢绝,有友人劝他接受,他写偈语回答:“水牯还生水牯儿,入田不放鼻头低...[详细]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辉,号凤岐。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儒塘坂(今侍郎坂)人。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怠惰嬉戏。26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 戴燿初任江西新建县(在南昌西面)知县,主持兴修水利、节用减税,穷县经济得以稍苏。3年任满,调补户部主事,转任户部郎中。奉命往密云县(在北...[详细]
戴炳辉(1907~1940年),原名廷雁,字绍鸿,灵霍乡上南楼(今柏洋乡戴家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家贫,生性刚强,好习武、广结交。 民国22年(1933年),他经许旺介绍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4月,任福霞县委委员,11月任霞鼎县游击队长。同年12月,...[详细]
戴潮春(?~1863),字万生,祖籍龙溪县,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祖父戴神保由福建移居台湾。戴家素富裕,历任北路协署稿职。万生之兄万桂与阿罩雾人因争夺水田失败,遂组织八卦会以自卫。 咸丰十一年(1861年)彰化知县高廷镜下乡巡察,潮春擒捉一个横行乡里的土棍献给他,期望县衙予以惩办。但北路协副将夏...[详细]
戴金华,南安码头大庭人,生卒年俱不详。14岁偕兄到菲律宾学商,耐劳苦,善居积,白手起家,经营布业,成为菲律宾一位巨商。 清末,朝政腐败,国势衰弱,外侮频仍,金华响应孙中山的革命号召,参加书报社,加入同盟会。随后组织公理报社,向华侨宣传“-”。金华担任公理报社董事、总理达20多年。孙中山在菲律...[详细]
戴愧生,南安诗山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青少年时期在厦门同文书院读书,攻读英文,后到菲律宾协助其叔戴金华经商。戴金华是马尼拉一位富商,早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尽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斗争,在华侨社会中有较高声望,这对愧生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 1911年,愧生在菲律宾加入同盟会,同年...[详细]
戴时宗(1494~1558年),字宗道。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戴瞭村人。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戴时宗为人持正不阿,嫉恶如仇。当时有锦衣卫卒肆意杀人,刑部尚书慑于权势,意欲包庇罪犯;时宗坚持执法,自己前往尚书府,像囚犯一样长跪不起,尚书慌忙下跪还礼。时宗语意双关地对尚...[详细]
戴文赛(1911年—1979年),漳州市(今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人。父亲务农,家境贫困。文赛3岁时,寄居于外祖父家里。他6岁就学于育贤小学,毕业后进集美中学,一年后转学浔源中学。他学习勤奋,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民国17年(1928年),文赛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数理系,因家境困难,在校半工半读,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