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辱刚,建瓯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母早丧,无兄弟姊妹。父为清末儒生,在家设塾课学童,辱刚幼随父读。年二十,娶何氏女为妻。翌年父丧,继父业为塾师,性豪放、无恒产,以学金收入维持夫妇生活。其时有邑人邓小仙兄弟在上海学成京剧回建瓯,组建京剧社传授剧艺。辱刚爱好京剧,加入为社员,虽家庭断炊,...[详细]
陈锐志(1913~1970年),又名阿锐,曾用名初希、延立等,广东省澄海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上海、广东潮汕一带工作。民国38年7月至1955年11月,先后担任中共南靖县工委书记、中共南靖县委副书记、南靖县县长,为南靖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作出贡献。 ...[详细]
陈汝奎,东肖龙泉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父业医,幼年受医学熏陶。及长,入上海中国国医学院攻读中医,毕业后,留校执教。后转漳州、厦门行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岩开诊所。1956年参加创办城关联合诊所,任主任。翌年参加筹建龙岩县中医院(后改名县第二医院),任副院长。1962年任县医院副院长,...[详细]
陈三多(1871~1954年),字祝萱,号其华,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于泉州新门外井尾村(今属鲤城区江南镇)一个世代华侨家庭。幼在家乡读私塾,旋奉父命往菲律宾。初在马尼拉任布店书记,嗣承父业经营布店,并投资经营土产业,为早年马尼拉著名富商。 陈三多少壮时强记忆、善辞令,能作长时间演讲。...[详细]
陈森茂(1902~1941年),厦门人。幼年曾受短期华文教育,后转英华学校读英文。民国8年(1919年)往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兼文学。民国11年,获法学士及文学士学位后,往新加坡任律师,其后,曾任新加坡市议会议员。民国29年,与华社领袖叶平玉合力推翻市议会已通过的采用日本水泥决议案。 现位于...[详细]
陈山 (1362~1434年) 字汝静,又字伯高。沙县溪南九都溪口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进士。永乐初(1403年),任奉化教谕,成祖召入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任吏科给事中,遭父母丧事,守孝期满赴选,拟任广东布政使,皇帝特命留任旧职,主管六科事。不久,给皇太孙教授经书。仁宗继位...[详细]
陈善(生卒年失详),字子兼,自号“潮溪先生”,罗源县人。9岁能诵五经,20岁所作文章,时人大加称赞,称之崔(白)蔡(襄)所不及。南宋绍兴间(1131~1162年)为太学生,慕北宋太学生何蕃、陈东等人之气节,时秦桧屈膝和金,陈善慷慨直陈,力诋和议。入闱考试,主考官畏秦桧权势,不敢录取,故不得一官,...[详细]
陈善臣,字子恭,自号通玄子,溪坪下街人。清光绪十年(1884)出生。善臣博学多才,能诗文,通医书,尤工书法。宣统元年(1909)拔贡。其后应聘在白琳、三沙、柘洋等地两等小学以及省立第三中学、汉英中学任教。任教期间曾兼任霞浦县教育局董事、霞浦学界联合会会长、自治公所委员等职。 民国15年(19...[详细]
陈奕尚(1916~1995年),泉州南门外前店村(今属江南镇)人,民国5年(1916年)7月生。黎明高中毕业后,考进厦门大学教育系,民国33年春毕业,在晦鸣中学(今泉州七中)任教。 民国34年春,应聘到晋江县中简易师范科任主任,并教授教育理论、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课程。民国35年春到永春中学...[详细]
陈绍痕 (1917~1949年) 陈绍痕,民国6年(1917年)生,洛阳镇下曾后房村人。 少年时期,因家庭贫困,跟随亲友到菲律宾谋生。 民国27年1月,为了抗日救国,绍痕毅然参加沈尔七等领导的菲律宾归国华侨服务团。回国途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2月,抵达龙岩白兔,由沈尔七带领...[详细]
陈绍源(1888~1955年) 字养清,号石泉居士。沙县城关兴义坊人。6岁丧父,9岁丧母,但自幼刻苦好学。15岁时考入福州普通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优等成绩毕业。民国3年(1914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甲种农林学校,同年任沙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暨第二国民学校校长。民国5年参加福建建...[详细]
陈省(1529~1612) 陈省,字孔震,一字幼溪,古槐人,明嘉靖八年(1529)生。陈省幼聪颖,勤攻读,嘉靖三十七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授浙江金华府推官。他平反冤狱,安抚饥民、矿盗,颇有贤声政绩。嘉靖四十一年,权臣严嵩罢官,陈省升任山西道御史。同年,鞑靼兵屡次入塞侵扰,陈省亲自巡城,防范...[详细]
陈盛馨(1912~1942年),别名增芬,出生连江县浦口镇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失怙,赖祖父和母亲抚养。家教甚严,7岁入私塾,他颖悟好学,智力超群,学业精进。民国17年(1928年)到福州受中等教育,民国20年转到省立福州中学(今福一中),是年发生日军侵犯华北的“九一八”事变,盛馨疾恶如仇,每见报端...[详细]
陈圣,字址盘,号廷铭,安溪县崇善里彭格乡(今蓬莱镇彭格村)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十月初三日。父陈传把在厦门做生意多年,有积蓄,回家乡置田宅,家道宽裕。 陈圣为人豪侠,正直无私。咸丰三年(1853),安溪邻近州县大旱,米贵如珠。加之地租剥削,捐税繁重,农民生活,水深火热。当时太平军发展...[详细]
陈圣铨(1904~19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在永安县城关镇新街。他10岁当学徒时即开始从事饮食业,1956年任国营燕江楼菜馆主任时,已精通红案、白案,能制作各种菜肴佳点300多种。他的丝、片、花等刀功独特,爆、烧、炒、烤全能,尤其擅长手艺菜。1958年他曾参加过省商业厅举办的烹...[详细]
陈笃生(1798~1850年)祖籍海澄县,生于马六甲,其家族早年到马六甲,以种植为业。 陈金钟(1829~1892),笃生之长子,继承父业,成为新加坡著名工商界企业家。 1819年,笃生到新加坡,先经营蔬菜、水果、鸡鸭业,挑到市场贩卖。渐渐积累了一些资本,在十八溪畔开一小商店,经营土产生...[详细]
陈声聪 (1897~1987年) 字兼与,号壶因,笔名荷堂,闽县人。早年考入福建第一中学,因家境困难辍学,受雇为财政厅录事。民国4年(1915年),考入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科;读至二年级,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曾任主事、佥事,又以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先后在汉口、上海、广东、南昌等省、市政府任...[详细]
陈盛明(1905~1985年),又名明诚,化名陈刚,泉州聚宝街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祖父陈槐三是秀才,父亲陈育才是举人。 民国13年(1924年),陈盛明从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次年初,到厦门鼓浪屿普育小学任教兼私立思明初中物理教员,此时他化名陈刚加入国民党。10月,到广东...[详细]
田考(1838~1904年),又名成玉,田厝村人。田家世代务农。田考少年时,正逢鸦片战争后,社会-,民不聊生,闽南沿海百姓纷纷逃往南洋谋生。清咸丰四年(1854年),16岁的田考只身到马来西亚,在煤矿当苦力。咸丰六年(1856年),到沙捞越古晋石窿门当店员。他为人老实,办事勤快,深得主人信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