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伦炯 [清][公元1685年-1748年]

  • 陈伦炯(约1685~1748年),字次安,号资斋,同安县安仁里灌口人,后居于厦门。他的父亲陈昂青年时就从事海上贸易,对海岛港门的风潮险易很熟悉。少年的陈伦炯,跟着父亲在海上穿涛踩浪,对海上情况有一定了解。为诸生的时候,又博览群书,特别是有关外国夷情土俗,洋面针更港道等书籍,更是详加阅读,留心记识...[详细]

陈茂辉 [公元1912年-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陈茂辉(1912年-2015年),男,汉族,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政委、江苏省军区副政委、第叁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副兵团职)...[详细]

陈妹□ [公元1910年-1982年]

  • 陈妹□,化名杨玉福。福安上白石山头仔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在贫农家庭。成年后,以打短工、挑担糊口。民国22年(1933年)妹□参加游击队,次年被编入红军第三兵团。10月,跟随毛泽东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等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一路上处处关照连队病号,不顾自...[详细]

陈梦林 [清][公元1664年-1739年]

  • 陈梦林(1664~1739年),字少林,云霄陈岱人。清初兵乱,父聿毅徙居广东潮州生梦林。2岁母卒,由居于潮州的浙江人林雄抚养成人,故自名梦林。少时奋发好学,并留心经济、兵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林雄去世后往贵州游学。康熙三十三年,以贵州籍应科试名列榜首,知府黄虞庵为其援例入太学,并劝他回...[详细]

陈梦韶 [公元1903年-1984年]

  • 陈梦韶(1903~1984年),原名陈敦仁,同安县人。9岁随父往南洋,入私塾读书。15岁就读于寻源书院中学部。民国10年(1921年)入厦门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厦门、龙溪、永安等地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务长及语文教师。民国34年秋,回厦门大学担任《中国语文》、《文字学》、《现代...[详细]

陈勉良 [公元1913年-1993年]

  • 陈勉良(1913~1993年),乳名尾,民国2年(1913)12月生,福鼎县前岐龟岭村人。少时入私塾,因家贫而辍学,在家放牛、耕作。 民国22年6月,勉良开始接受革命教育,并由叶挺鹏、王勤聪两人介绍参加革命队伍。先后在龟岭半山和临近家乡的浙江平阳县(今苍南县)岗头、温州窟一带活动,秘密带动黄...[详细]

陈明 [公元1902年-1941年,革命烈士]

  • 陈明(1902—1941),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原名陈若星,字少微。出生在福建龙岩县(今龙岩市)东肖区龙聚村一个庄户人家。从龙岩省立第九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与邓子恢等进步青年一起,发起组织了“奇山书社”,前后参加者达二百余人。1923年创办《岩声》报,邓子恢亲笔为其题写报名。该...[详细]

陈明鉴 [公元1903年-1988年]

  • 陈明鉴 (1903~1988年) 闽县人。民国12年(1923年)进福建协和学院哲学系。民国16年,毕业后留校任职。民国37年4月,在福州加入地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1950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财政金融系教授兼系主任...[详细]

陈明良 [清][公元1859年-1884年]

  • 陈明良(1859~1884年) 陈明良,字志华,闽县闽安镇(今福州郊区亭江镇闽安西山村)人。 陈明良父母早逝,光绪元年(1875后),陈明良才17岁,经舅舅的朋友介绍,就到上海祥生造船厂做工,光绪五年参加反对法国监工的-斗争,被开除回乡。他愤慨之极,写道:“万里江山半壁黑,吾愿碧血洒千秋...[详细]

陈木树 [公元1912年-1936年]

  • 陈木树(1912~1936年),书洋五更寮人。民国23年(1934年)春到科岭投奔红军,编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八团第一营第三连。入伍后,经常奉命执行紧急任务。有一次,他按照张鼎丞的部署乔装村姑,在战友的配合下,进入敌占区,处决鱼肉百姓、-掳掠的版寮壮丁队长刘亚古。另一次,他随罗桂华等领导前往永定...[详细]

陈奶兰 [公元1890年-1938年]

  • 陈奶兰,女,楼坪村人,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泗桥乡周墩村,父亲陈联福,务农兼商,后因生意亏本,家道中落。奶兰自幼勤劳,做事果敢,21岁出嫁紫云村,丈夫廖仕基,务农兼事小商。婚后不久,仕基父母去世,为生活计,常在外经商,后客死闽北。家庭生活全靠奶兰操劳,母子相依为命,生活难度,经人撮合,带着1...[详细]

陈念祖 [清][公元1753年-1823年]

  • 陈念祖(1753~1823) 陈念祖,字良友,一字修园,又号慎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生于江田溪湄村。祖居廊,字天弼。乾隆二十二年贡生,博学群书,尤通医理,在书塾执教。父廷启,号二如,修园四岁丧父,自幼随祖父习文学医。乾隆三十三年祖父弃世,修园白天采樵奉母,夜晚攻读诗书、医书,乾隆三十六...[详细]

陈培光 [公元1912年-1982年]

  • 陈培光,1912年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县城关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培光1933年毕业于省立建瓯中学高中师范科。同年考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求学期间加入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参与“一二·九”运动。1937年大学毕业后到福建省教育厅任科员。1938年9月在福州由中共临时市委书记郭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陈培英 [公元1908年-1967年]

  • 陈培英,字养才,建瓯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父为清末举人陈碧山,培英幼承父教,笃实勤学。民国15年(1926)以榜首成绩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五中学,民国22年毕业于河北唐山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获土木工程学士。由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分派到粤汉铁路工段服务。民国27年,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他撤...[详细]

陈佩玉 [公元1899年-1940年]

  • 陈佩玉,字泽卿,南安莲塘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于一户笃信基督教的农家。少年性格刚烈,民国元年(1912)入泉州佩实小学,成绩优良,受到一位保定军校出身的教师的赏识,课余传授佩玉一些军事知识,为其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基础,后入泉中中学、培元中学读书。 民国7年,张贞组织闽南靖国军,聘请佩...[详细]

陈匹荀 [清][公元1629年-1703年]

  • 陈匹荀(1629~1703年) 永福里西山村人。清初名医,善治疑难杂症,载誉闽西南,被誉为妙手神医。乐善好施,曾捐田置华安草坂渡船基金,方便舟楫,为人称道。有医作《陈匹荀验方集》传世。 ...[详细]

陈坪 [公元1884年-1956年]

  • 陈坪,又名陈仔坪,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南安石井苏内。其父陈谱盘为提线木偶艺人,世称“嘉礼盘”。陈坪13岁到石井镇岑兜村“福良兴”高甲戏科班学戏,拜洪三天为师,初学苦旦,继学老生,后攻男女丑,并学会鼓板等打击乐。陈坪对各行当的表演及文武场面均很精通,尤以演女丑最为著名,他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荔...[详细]

陈屏繁 [公元1919年-1949年]

  • 陈屏繁(1919~1949年) 陈屏繁,学名陈炳华,化名何树植,闽侯县螺洲镇店前村(今福州市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民国23年(1934年),屏繁到福州西药房当学徒,第二年因药房倒闭而失业。民国29年到运输公司当职员;民国32年因公司倒闭又失业。民国34年经陈学仕、陈清官介绍参加中国共产...[详细]

陈平山 [公元1904年-1931年,革命烈士]

  • 陈平山 (1904~1931年) 陈平山,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原名振元,学名震寰,涂岭乡樟脚犁壁岭村人。父亲陈品,先后在厦门、惠安基督教堂当杂役;母亲郑晏,从事农业劳动。兄弟二人,平山居次。因家境困窘,平山童年就上山放牧、砍柴、拾草,帮干家务,直到十余...[详细]

陈迁鹤 [清][公元1636年-1711年]

  • 陈迁鹤(1636~1711年),字声士,号介石,又号景南。安溪县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随父陈洪图徙居郡城。迁鹤幼年聪颖,出语俊异。8岁时,一次偕父到江边,随口说出“逝者如斯夫!”使其父大为惊奇。他好古力学,不逐时艺,早岁即深有所得。 南安诗山戴昆琛、映衮兄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