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兴(1918~1974年)别名阿龙。政和县天井乡人,贫农出身。 陈邦兴幼时家遭兵燹,随父流落他乡。7岁到建瓯替地主放鸭、放牛、放羊。民国23年(1934年),参加建瓯工农游击队。民国27年1月,调省委警卫队任队员,后历任班长、队长、指导员。同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3年12月,跟随...[详细]
陈宝鼎(1909~1935年),又名宝洲,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福鼎秦屿镇。7岁入塾,后因父丧家贫而辍学。年轻时受雇于鱼行,饱尝艰辛。 民国20年(1931年),宝鼎秘密参加黄淑琮等人组织的“反帝大同盟”组织,积极参与-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福鼎的日澳、筼筜、屯头、斗门、岚亭等地...[详细]
陈宝英(1900~1981年) 陈宝英,女,漳平县永福镇福里人。1900年出生,家庭贫苦,后嫁给后盂村宝山贫苦农民黄国堆为妻。 1934~1937年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宝山村为中共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的后方秘密基地。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中共岩南漳县委书记兼县军政委员会主...[详细]
陈本宗(1890~1974年),南安人。早年在南洋陈思露著名中医处学医,回国后行医四方,博采民间医药经验。民国22年(1933年)到厦门创办益同人公会,自任理事长,并办公会施医赠药所,自兼中医师,还聘厦门名中医王少程、王幼程等共事。后与同事制药丸散方百余种,作为施医赠药之用,又以公会名义向海外募...[详细]
陈必亨,乳名佛养子,民国3年(1914年)生于上杭太拔乡彩霞村。父亲腾伟是私塾教员。全家4口,除靠其父低微收入外,主要靠耕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只念两年私塾便辍学。 13岁时,被送到蓝溪圩上加工烟丝的“进利烟店”当学徒。民国19年春,报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蓝溪乡工会。在工会干部教...[详细]
陈壁辉,芦溪镇东槐村人,民国19年9月生,1954年厦门大学毕业,分配安徽省师范大学任教。1956年考取东北师大生物脊椎动物学研究生。1958年毕业后回安徽师大任教,现为教授,并任该校动物学教研室主任、动物研究室主任。为世界鳄类专家组和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成员。出版专著《扬子鳄》、《安徽省两栖...[详细]
陈彬,原名立政,字伯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生于大桥镇横洋村。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民国15年,陈彬就任古田实业局(翌年改为建设局)局长,对地方公路交通建设颇有建树。民国17年,他积极倡导修建古田至谷口公路,联络地方知名人士及归侨50人,组成古谷长途...[详细]
陈丙丁,安溪县官桥镇官郁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丙丁3岁时,父客死印尼。6岁时,母在家中病故。全靠祖母胡氏抚养。稍长即为人牧牛,维持个人生活。 二十五年,12岁的丙丁随堂亲远渡重洋,到荷属爪哇西垅当店员。三十三年自到椰城(今印尼雅加达)经营小商摊。由于他经营有方,服务周到,生意日...[详细]
陈炳权(1935~),城关人。上海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经济与组织专业,后留校从事经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取得可喜成绩,出版10本专著,发表论文30多篇,被选为中国行为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理事、全国高校质量管理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由他主...[详细]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云霄陈岱人。祖父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肇,绍熙间参知政事;弟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格,海盐卤簿。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嫁夫张达(今诏安东峤人),南宋末都统。 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端宗赵昰死于砜...[详细]
陈伯达 (1904~1989年) 陈伯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原名声训,又名健相,字尚友,洛阳镇梅岭村人。父陈其潜,塾师;母曾玛官,善针黹。兄妹三人,伯达居中。 伯达年幼时随父入塾馆读书,8岁时父殁,后转学至梅山小学。15岁考进集美学校师范部。17岁毕业...[详细]
陈伯甫(1900~1992年),厦门人。民国10年(1921年)赴新加坡谋生,随后回家乡创办殿前小学,同年考入浙江体专学习。民国16年往缅甸仰光经商,主要从事肥皂制造业,并历任缅甸华侨救济会主席、缅甸华商商会副会长、仰光南洋中学副董事长、福建女子师范学校董事长、华夏中学董事长、仰光业余公学副董事...[详细]
陈财(1897.8~1982.9),字保卿,俗名胡须财,东山县城关镇(今铜陵镇)人,捕鱼能手。 陈财出生于贫渔家庭,小时读过3个月私塾。因生活所迫,8岁便以贩卖糖果、捡草、做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16岁开始捕鱼,22岁当大船的船老大。 陈财当船老大后,常与其他船老大交流、探讨捕鱼经验,在实...[详细]
陈彩芹(1902~1931),又名采芹、顺帆、操生,生于长乐乐北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平和县立中学毕业后,在大溪、长乐等地当私塾教师。 1926年10月,彩芹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在长乐下坪创办平民夜校,尔后又在长乐、葵山等地组建农民协会,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当选为中共平和县...[详细]
陈苍白(?~1906年),云霄陈岱新圩村人,家贫,父早逝,个性豪侠,有胆识,与母及兄靠种田及制卖豆腐度日。因受反清思想影响,在新圩村的莲花庵设立白扇会组织,成为该地区白扇会首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白扇会由云霄东厦、漳浦沿海一带扩展到诏安、平和等地。陈岱新圩村僻处海隅,右临诏安海...[详细]
陈长捷(1895~1968年) 陈长捷,字介山,闽侯县螺洲镇(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长捷为襁褓时家境贫困,其母受人雇佣当乳母,因乳水不多,恐被东家辞退,只好狠心将他弃置在陈氏宗祠的供桌上,后兄姐赶往祠堂拾回,因此乳名“拾拾”。 长捷7岁时入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得老师田春干赏识,...[详细]
陈常夏(生卒年不详),生于明末,字长宾,号江园,南靖人。幼聪颖好学,年少时曾致力于复明筹划。顺治八年(1651年)参-试,中举人。顺治十八年,登进士,但未能人翰林。陈常夏毅然归隐,在邺山下九龙江边建屋以居,名“江园”。期间,他虽然贫寒仍赞助穷人。时有钟、黄二家仇杀,陈尸2具无人敢收,他出银代为收...[详细]
陈朝栋,又名孙梁,号基斋,安溪县感德里桃舟乡(今桃舟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8岁就塾。时永春基督教会莅乡传教,深受其影响。三十二年偕妻同赴永春,入教会学校,成绩优异,被派为永春曲斗乡宣教士。三十四年进入厦门回澜圣道大学就读,宣统元年(1909)转福建甲种商业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详细]
陈朝敬(1889~1934年),乳名敬老,安砂曹田松林下人,靠租田耕种为生。他素有正义感,反对-害人,曾制止过村里的-活动。民国23年(1934年)2月红军解放安砂后,他积极参加赤卫队,被选为曹田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带头打土豪,分田地。同年8月,红军撤出安砂不久,国民党军队和侦缉队、地主武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