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宦郑昭先 吴用耕 文/ 郑昭先(1158—1225),字景绍,号日湖,少聪颖,宋淳熙十年(1183年)应涮漕试中第六名,补入太学,淳熙十七年(1190年)中丙科登王容榜进士。命运似乎对他格外垂青,他在官场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历官十八任,自福建浦城县尉赴归安县令,除提辖杂买务场(工...[详细]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详细]
郑奕奏(1903—1993),艺名传坤,长乐人,杰出的闽剧表演艺术家。表演细腻凝重、蕴藉而富热情,唱腔委婉缠绵,韵味独异,有“福建梅兰芳”之誉,被称为“闽剧泰斗”。世有“北梅南郑”之称,1952年,北南两位泰斗会晤北京,相见恨晚,亲如手足,梅兰芳抑不住内心激动把自己的相片赠予郑奕奏,并题诗曰:南...[详细]
钟福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出生于武平县七坊村一户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幼年失学。十三岁到裁缝店当学徒。16岁那年,“乐天彩”戏班来武平演出。班主见他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又灵活聪颖,便把他收为艺徒,指定名师授艺,专攻花旦。福椿勤学苦练,很快掌握表演技巧,学会了许多传统剧目,由于演艺超群...[详细]
钟贵,武平县十方镇李坑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祖辈世代务农。钟贵只念了几个月私塾就在家放牛、砍柴、种田。18岁挑起家庭重担。因为家贫,30岁还没钱讨媳妇。民国21年(1932年)3月,钟贵去中赤挑盐,路上遭土匪抢劫,仅穿一条短裤逃回家中。叔父又被恶霸杀死。他忍无可忍,手持柴刀冲出家...[详细]
钟绍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生于武平县岩前镇龙井村。父亲是晚清秀才,在岩前镇开设当铺,家庭比较富裕。 民国3年(1914年),钟绍葵随父住在当铺里读书兼学经商。一个深夜,3个土匪闯进当铺进行抢劫。钟绍葵用土铳击毙捆逼其父的一个匪徒,余匪皆逃。13岁小子开枪打死土匪,一时传为佳话。1...[详细]
钟文,字冶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武平县象洞乡沾阳村。父国华为清廪生,设私塾教书。钟文秉性坚毅,聪颖好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福州全闽师范学堂。因家贫未能支持,他毅然只身离家到漳州,函禀老父申述矢志向学之愿。其父深受感动,乃典卖田户,并向亲友筹借供其入学。由于成绩优异,深...[详细]
周纯(生卒年不详),字潜文,龙岩人。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先后任建安、普宁、项城三县县令和御史台簿。元佑初(1086),经苏辙举荐,以善治财赋出任提举江西常平,适逢荒年,留上供米十三万斛以济灾民,救活甚众。后历任京西运判、淮南提刑、户部员外郎,应天府知府,朝散大夫直秘阁。...[详细]
周焕(生卒年不详) 浙江金华人。岁贡生,历任县学教谕,明嘉靖中任永福知县。嘉靖卅八年(1559年)五月十二日,倭寇千余人经福清县侵入永福(永泰)汰口(今台口),进逼县城。周率领300名浦城兵与城内壮丁登城据守,激战五昼夜,毙伤倭寇百余人。因寡不敌众,县城陷,周仍率军民全力巷战,终因势单力薄在...[详细]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 少时家贫力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因乏渡船费,久滞不前,遂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见之,乃罪津吏。自是舟子不敢收取举选人渡...[详细]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后避地福州,...[详细]
周文靖(生卒年未详),福建莆田人。宣德间,以阴阳训术征,直仁智殿。善画山水,学夏圭、吴镇,堪配谢环。苍润精密,笔力古健,酝酿墨色,各臻奇妙。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之类,咸有高致。作品有《古木寒鸦图轴》。...[详细]
周贤政,原名水生,祖籍今枫溪乡官坊村人。民国22年(1933年)10月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家。初中文化。 1955年2月在农村加入中-组织。同年5月脱产参加工作。 在农村工作期间,他虽然左脚残废,但仍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空余时间帮助五保户、穷苦农家修房检漏、修理农具和解决具体困难。...[详细]
周玄(约1398年前后),字又玄,一字微之,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林鸿弟子。曾挟书千卷,在长乐高棅家读书,10年后以尽记所读,弃书离去。明永乐间,以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一作祠部尚书郎)。著有《宜秋集》8卷及《周祠部诗》。...[详细]
庄安世(?~?),字号不详,福建晋江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神宗命大理寺卿郑继之知武举。九月,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林尧俞、史继偕(万历二十年文举殿试第二人)任武举考试官。 庄安世正史无传。查《晋江县志》、《福建通志》,也只记...[详细]
庄际昌(1578~1629年),初名梦岳,应试时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祖籍永春,世居晋江。明万历五年(1577年)生于晋-阳。浙江安察司佥事用宾曾孙。 万历四十三年,由永春县学推荐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九名;四十七年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天启元年(1621年),庄际昌补授翰林...[详细]
庄奇显19岁便乡试中举,考取第九名。26岁夺得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成为其家乡六位考取鼎甲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第二年,他奉慈圣太后遗诏往河间诸路宣读。三年任满,恰逢父亲去世,他便辞官回乡守丧。到家后,他走遍大小山麓,为父亲求一方理想的墓地而不得,以至身体大损。万历四十八年(162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