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年,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出生在一个茶商家庭。曾祖父林宏德是一位杰出的制茶能手,焙制的“金泰茶”名扬海内外。祖父林霁峰继承父业,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父林书国晚清贡生,富有文墨,曾在家乡办团练,维护乡里安宁。叔父林诗国,秉承家传,对茶叶的种植、焙制、品...[详细]
林清奇(1919~1945年) 林清奇,原名邱春梅,化名林寿山,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大田县早兴乡张墘村。他9岁丧父,国民党民团营长林维邦把他收为义子,改姓林。民国27年小学毕业。后从漳平新桥返大田县城,报考军训教官,受训三个月,被大田县当局聘为教官。民国28年,他被派往广平小学任军训...[详细]
林清卿 (1876~1948年) 侯官县人,家住城内。从小喜欢吟诗作画。后拜福州寿山石雕“西门派”陈可应为师,成为“西门派”代表人物,与“东门派”的林友深齐名。其后,又研习书法、篆刻、碑帖,着意创新,使以石为体、以意为本、以刀为用的薄意艺术从民间工艺进入文人艺术领域。清卿善于因材施艺,巧...[详细]
林清炎(1900~1938年),罗源县飞竹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飞竹、塔里、三角洋、陶洋、马洋、下漈、斌溪等地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任赤卫队队长。同年12月,在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长黄孝敏领导下,参与组织飞竹农民-。民国21年11月,林率队配合闽东工农游击...[详细]
林庆余(1893~1966年),字积庭,漳浦县城北街人,祖籍乌石深水坑村。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自幼笃实勤学,天资聪颖。稍长,就读于逢源小学、漳州寻源中学,继而升入北平燕京大学,学行兼优。民国8年(1919年)毕业,参加全国会考,名列第三,时人誉为“番仔探花”。 大学毕业后,先在福...[详细]
林乞食(1894~1974),文峰文美村人,少壮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顿,曾涉足距黄井村7公里的宝桥垦植。宝桥原称“倒桥”,是一个匪患丛生、野兽横行的荒僻山村。乞食不惧险阻,只身来此落户垦植,但辛勤打下了的粮食却被匪徒劫掠一空,失败返家。 解放后,匪患绝迹,社会安宁,乞食重振雄心,只身再进宝桥...[详细]
林霁秋(1869~1943年),厦门人,自幼入黉门,擅长文学,亦精书画、金石,尤酷爱南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考上秀才。光绪二十一年,受聘为厦门海关“汉文文案”,俗称“师爷”。工余常到“集安堂”等南乐社与弦友唱和同乐。鉴于南音教学多靠口传心授,曲本零散,不成系统,即立志编纂南曲大全。他辗转...[详细]
林秋光(1911~1938年)原名辉军,号菊人。宁德七都人。家庭小商贩。 林秋光幼时,在七都有源书院读书。民国12年(1923年),赴霞浦作元学校求学,与马立峰同学。在进步教师魏阿拾的教育下,接受马列主义真理。与马立峰一起,参加魏阿拾发动的冲击军阀十一旅的革命行动。林秋光还同马立峰等人组织学...[详细]
林秋玉,又名林星。女,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九日生。福安康厝苏坂村人。民国21年(1932年)7月,毕业于福安女子中学,任小教两年后考入福州职业学校护士班,3年后毕业,分配在省立医院当护士,后考取省社会军事干部训练所(以下简称“社训”)受训3个月。民国27年2月,被派回福安任社训总队少尉妇...[详细]
林权(1919~1982年),原名启錝、启宇,字祥权,闽侯县尚干镇人。民国22年(1933年),考入福建乡村师范。后就学重庆国立第九中学、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毕业后,进入南京农业实验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携家归闽,在福建省农事试验场任职。1950年,主持间作稻改连作稻试验,经3年取...[详细]
林权民 (1911~1930年) 林权民,清宣统三年(1911年)2月1日生,东岭镇辛地头村人。父亲余招弟以农为业,三餐难度,忍痛把3岁的次子权民卖给涂寨乡大坝内村林伦为养子。由于林伦是弱房小姓,林伦之女被恶霸污辱而上吊自尽。故居难住,经人引荐,全家4口搬迁到东岭前林村,继承一个缺房族亲...[详细]
林壬(1848~1887年),字二有,城关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入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出任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山西乡试主考。林壬诗文皆有名,在诏安同时代诗人中可称佼佼者。林壬诗作感情丰富,个性突出,有自然天成之艺术境界。其五绝《题风动石》、七绝《游斗山岩》和七...[详细]
林任生(1912~1972年),一名光炎,泉州伍堡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生。9岁入私塾,14岁辍学在瓷器店当学徒。工余坚持刻苦自学,向上海邮订多种报刊,接受新思想。 民国21年,林任生到泉州溪亭小学任教。翌年参加中共泉州特别支部,负责城市工作。民国25年,中共泉州组织遭破坏,林任生被叛...[详细]
林仁肇(?~972年) 五代时建阳人。行伍出身,体魄雄健,膂力绝群,骁勇善射,文身为虎,有“林虎子”之称。初为闽国将领。闽亡,归南唐,能与士兵同食均衣,在军旅中,颇孚众望。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怀着“十年开拓天下”的雄心壮志,于十一月挥军进逼淮河流域,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详细]
林日瑞(1586~1643),初名日娘,因避东宫太子慈娘讳,改名日瑞,字廷辑,又字浴元。明诏安县五都(今属东山县)康美村人。 林日瑞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父林而兴,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由归德府推官累升南京户部主事。林日瑞自幼在父教导下,勤学苦练,10岁应童子试名列榜首,万历四十一年应...[详细]
林荣年(1900~1992年),平和人。民国18年(1929年)毕业于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同年底任该医学部附属医院住院医师。民国19年起,历任杭州医院皮肤科、福建省立医院皮肤科主任,江西省立医专皮肤科教授,福建省立厦门医院、厦门市立第一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原厦门中山医院院长、厦门市立...[详细]
林孺(1639~1710年),字世德,号风山,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安溪来苏里(今湖头竹山)人。早岁失父母,也无服内堂亲。时值明清易代,地方不靖。他彷徨山海之间,备历艰辛。 林孺状貌魁梧,膂力过人,豪迈精干有大志,弱冠即习知兵法,被承恩伯周全彬募为部属。清康熙三年(1664),任千总...[详细]
林骚(1874~1953年),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生于同治十三年。父林霁,县廪生,素好书法,去世时林骚未满两岁,家道贫寒。 林骚天赋聪慧,稍长,入二兄翀鹤塾馆读书。他曾患脖颈瘰病,抱病三年,依然手不停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第一名秀才进泉州府学,试卷得“句有惊天”的批...[详细]
林上楠(1882~1952年),字汉琴,仙师乡赤竹坪人。生于书香之家,14岁中秀才,以后补“优廪生”,任县教学官。又东渡留学,获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士,同时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学成返梓,任县劝学所教导。民国2年(1913年)~9年(1920年),先后任福建省议会议员,永定县教育局长、广西都安县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