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山 [公元1933年-1986年]

  • 林锦山,民国22年(1933)3月出生,惠安县螺阳乡锦东村人。1957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在安溪县医院任外科医师,兼职放射科。1958年夏开展切除阑尾、剖腹产和一般中小型(包括外科)手术。因手术器械“开路钩”买不到,他煞费苦心,自行仿制一个竹器“开路钩”应用。1958年初首创胃穿...[详细]

林九弟 [明][?-1612年]

  • 林九弟,又名洛九,生年不详,甘棠南塘村人。少年时参加乡勇,见义勇为,立志保卫桑梓,为乡里所推重。 明嘉靖间,倭人骚扰闽浙沿海。嘉靖三十八年至四十年(1559~1561年),相继陷福安、寿宁、政和、宁德,焚烧三塘(官塘、外塘、南塘)。盘踞于宁德横屿的倭寇不时侵扰沿海村落。 万历四十年(16...[详细]

林九如 [公元1862年-1937年]

  • 林九如(1862~1937年),泉州东街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擅演掌中木偶戏,在《杏元和番》、《思钗》、《唤姑嫂》、《金魁星》这几出戏中演旦角,维妙维肖,备受欢迎。他精通拳术,曾拜五祖拳一代宗师蔡玉鸣(晋江县人)为师,是“闽南五虎”之首。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能提起400多斤奇勇石,练...[详细]

林俊 [清][公元1828年-?]

  • 林俊,原名大俊,字士孝,号万青,慕仁里埔头(今五里街镇埔头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生于一个士绅家庭。父亲林捷云,是道光元年恩科武举人。林俊从小善骑射,好打抱不平,十五岁时曾打死鱼肉百姓的团丁,以豪侠闻名。 鸦片战争后,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反清的秘密会社天地会的分支派——红钱会和黑钱会(...[详细]

林君升 [清][公元1688年-1755年]

  • 林君升(1688~1755年),字圣跻,号敬亭,同安县翔风里井头人。自幼聪颖过人,文武兼习。壮年投军,营帅见其魁梧奇伟,授偏裨。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林君升奉命押饷到台湾,并勘查台湾地形,深得上司赞赏,擢为黄岩镇游击。雍正四年(1726年),晋升定海总兵。乾隆元年(1736年)赴京陛...[详细]

林君扬

  • 林君扬(?~1951年) 林君扬,闽侯县人,生年不详,早年参加“复兴社”、“蓝衣社”等国民党特务组织,曾在福建地方军阀卢兴帮部队(后被国民党政府改编为新编第一师)任参谋,又在浦城县税务局任局长、福峡汽车公司任业务主任。民国28年(1939年)11月,由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委陈肇英和80师师长陈...[详细]

林开春 [公元1934年-1959年]

  • 林开春(1934~1959),华安县丰山镇龙径村人。出生于贫寒的农家。童年不曾入学读书,常和穷孩子在九龙江边看牛。 1955年3月报名参军,当炊事员,对工作热情肯干,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1956年加入共青团,被评为模范炊事员,荣立三等功。 1958年复员回乡,被选送到县民警队当警士。...[详细]

林开凤 [公元1915年-1942年]

  • 林开凤(1915~1942),化名胡明山,虎岗乡虎东人。民国18年(1929年)红四军解放永定,参加少年先锋队,担任站岗放哨和宣传等革命活动。民国25年(1936年)夏,参加红军,在虎岗“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第七支队”中坚持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部队编入新四军二支队三团...[详细]

林开庚 [公元1880年-1923年]

  • 林开庚(1880~1923年),字孝先,清光绪六年(1880年)出生于琯头镇拱屿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在家种田,也当过搬运工。后-背井离乡,赴湖北汉阳铁工厂做工,继之入京汉铁路江岸机务段车头当验车工。 民国10年(1921年)12月下旬,武汉共产党人陈潭秋到江岸开展工运,工人林祥谦深受教育和启...[详细]

林克俊 [公元1926年-1948年]

  • 林克俊(1926~1948年) 林克俊,化名老吴、吴克俊,闽侯县鼓山乡(今福州郊区鼓山镇)人。 民国30年(1941年)4月,福州沦陷,克俊辍学(初中),逃难到南平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伙夫,3个月后,到福清县当小学教师。民国32年又到闽清入“福建学院附中”读书,不久到沙县考入“省福高”。但不...[详细]

林可彝 [公元1893年-1928年]

  • 林可彝(1893~1928年),原名瑞鼎,字可彝,罗源县城关北门街人。 民国5年(1916年),林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为求救国救民真理,东渡日本,先后留学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留日期间,研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发表《日人捣乱东南亚和平论》等文章,严责日本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政府-...[详细]

林魁 [明][公元1476年-1544年]

  • 林魁(1476~1544),字廷元,号白石山人,明龙溪县角美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任职七年,历事弘治、正德两朝,直言敢谏。在弘治朝,斥逐奸佞,裁抑宦官,整顿朝纲,严明法令,颇有建树。 正德年间,土地兼并剧烈,庄田迅速膨胀,“富者田连阡陌,坐享兼并...[详细]

林乐义 [公元1916年-1988年]

  • 林乐义,南平县(今南平市)王台人,民国5年(1916年)出生。他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后由流芳小学升剑津中学肄业。民国22年入上海私立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民国26年获工学士学位。在桂林从事建筑工程。 民国34年,林乐义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建筑学。该校聘他为建筑系特约讲师。1950年归国,...[详细]

林立 [公元1914年-1948年]

  • 林立(1914~1948年) 林立,原名林笑幻,化名萧一秋、方生、老方、老黄等,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洲尾村)人。 林立4岁丧父,家境贫困,在小学读了几年书就辍学。民国17年,随姐姐一家到台湾,在高雄“德州楼”菜馆当堂倌。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菜馆停业,林立又回到福州,在南...[详细]

林亮 [清]

  • 林亮(生卒年未详),字汉臣,号惟执。漳浦人(居里未详)。幼年孤苦,长大后性情豪迈,喜结识豪杰,探研军事谋略,决意投军,为国效劳。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提拔为台湾水师右营把总。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铜山营守备。翌年,因其熟悉澎台海务,被调任澎湖右营守备。 康熙六十年(1721年...[详细]

林连玉

  • 林连玉,乳名皇敬,字采居,蓬壶乡西昌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7岁起,即跟祖父和父亲读《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五经,16岁到厦门永丰参行当学徒。民国8年(1919),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文史地专业,勤奋攻读,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破该校有史以来纪录,被聘留校担任师范部国文教...[详细]

林翀鹤 [公元1863年-1932年]

  • 林翀鹤(1863~1932年),字祐安,号一朴山人,泉州人,家住北门街执节巷,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四弟林骚(1874~1953年),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生于同治十三年。父林霁,县廪生,素好书法,去世时林骚未满两岁,家道贫寒。 林翀鹤生性高尚,勤谨...[详细]

林笏隆 [公元1889年-1947年]

  • 林笏隆(1889~1947年) 林笏隆,乳名昌芽,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个富裕家庭。他胸有大志,继承祖业,经营商贾,收租放债,青壮年时就成为武陵地区的首富。他性情刚直,办事公道,不以强压弱、欺压百姓;不逼租逼债,允许拖欠。 林笏隆重视教育,爱才用...[详细]

林路

  • 林路(?~1938),福建龙岩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受党组织派遣到闽南,任中共漳州县委组织部长。中央红军入漳时,配合红军筹款筹粮,宣传革命,动员工农群众参军,之后转入靖和浦边区。1934年3月任中共靖和浦县委常委,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区乡红色政权。3月18日,当选为靖和浦...[详细]

林路

  • 林路,义名林云龙,字志义,南安美林后埔村人,生年不详。清光绪年间南渡新加坡,最初从事建筑业兼制砖瓦,后成为著名建筑家,还开设“永盛兴”、“华林行”等商店,经营树胶土产,亦有成就。 1901年,英殖民者在新加坡筹建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以最低的标价承建,因而遭受到同行的嫉忌和 ,拒绝借给建筑工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