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荣 [公元1916年-1941年]

  • 林昌荣(1916~1941年),生于民国5年(1916年)12月,罗源县杨家墩(今中房乡林家村)人。民国25年7月毕业于省立三都中学师范班,先后在宁德县三都小学(后更名松岐中心小学)任教员、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林边教学,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组织晨呼队、歌咏队、话剧团等带领学生上街、下乡宣传,并...[详细]

林昌彝 [清][公元1803年-1876年]

  • 林昌彝 (1803~1876年) 字惠常、芗谿。号石求石己子、茶叟、五虎山人等。侯官县人,家住南后街。师从经学家陈寿祺,饱览其藏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后8次上京会试,皆落第。在归途中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发为诗歌,皆豪气如云。 战争爆发,写成《平夷十六策》及《破逆法》4卷...[详细]

林朝阳 [清][公元1810年-1862年]

  • 林朝阳,字罴章,号桐轩,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早期在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获利颇丰。创有“福安街”一条,“林乾太”小巷三弄(街巷至今犹存)。在道光年间,朝阳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虽上诉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要索回这些纹银,当...[详细]

林城 [公元1919年-1982年]

  • 林城(1919~1982年),又名林建神,民国8年(1919年)生于杉洋村一牧师家庭。民国15年,入杉洋培英小学就读。民国21~27年间,分别在古田县史荦伯初级中学和福州三一中学读完初、高中。 民国27年秋,进福建医学专科学校(址于今沙县,民国28年后改称福建省立医学院)。他兴趣广泛,才华出...[详细]

林成章 [公元1903年-1973年]

  • 林成章(1903~1973年),字斐然。漳浦长桥旧厝村人,后定居县城通府巷。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幼学习勤奋,民国11年(1922年),到台湾医校普通科学习5年,后因身体不适,回乡休养。民国20年,再到台湾台南新楼病院当实习医生。民国22年2月,回漳浦从医。 林成章回漳浦后,应...[详细]

林成祖 [清]

  • 林成祖(生卒年未详),原名林秀俊,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康熙末年出生于农家。年轻时胸怀旷达,有远大志向。雍正间,大批漳浦人到台湾谋生,他也想到台湾开拓荒土,干出一番事业。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林成祖偕同乡亲到台湾淡水厅的大甲居住。大甲有大片荒土,泥黑土肥,水稻一年两熟,是一个发展农业耕...[详细]

林宠 [清][公元1621年-?]

  • 林宠 (约1621~?年) 字异卿,号墨农,闽县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生员,入清不仕,潜心读书练字。工楷书,小楷尤端谨秀润,一时奉为典范;擘窠大字亦苍劲有力,闽中碑版匾额多出其手,誉为一代书家。...[详细]

林崇孚 [清][公元1596年-1679年]

  • 林崇孚(1596~1679年) 林崇孚,字永中,号介山,侯官县洪塘瓦埕村(今福州郊区建新镇瓦埕村)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生。 崇孚少时补郡庠弟子员,征辟任肇庆府(今广东高要县)推官。他刑清政简,办案迅速,操守严格,吏民畏服,于是钦加同知,升授广东惠州府(今惠阳县)知府,因政声卓...[详细]

林楚 [明][公元1509年-1589年]

  • 林楚(1509~1589年),字德春,号春斋,别号玄谷老人,漳浦乌石大厅北平村人,后居潭仔头(今旧镇潭仔头村)晏海楼,士章堂兄。生于正德四年(1509年)。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登顺天举人,初授应天府溧阳教谕。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擢湖广武昌府咸宁知县。咸宁地当南北交通孔道,中贵人(太...[详细]

林传光 [公元1910年-1980年]

  • 林传光(1910~1980年) 林传光,字继耕,号浣生,福州郊区城门乡城门村前宅人。 民国12年(1923年),林传光考入福州格致中学初中部,民国15年入福州英华中学高中部,民国18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民国2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民国24年回福州协和大学农学院任教,并在福清县农...[详细]

林传甲 [公元1877年-1922年]

  • 林传甲 (1877~1922年) 号奎腾,侯官县人,家住城内。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第一。两年后,出任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在黑龙江、湖南、湖北、北京、广西、内蒙古等...[详细]

林椿 [公元1913年-1951年]

  • 林椿(1913~1951年),字桂秋,城坊区西街(今松城镇中乘街)人,民国2年(1913年)生。幼聪慧,喜绘画。民国19年,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始学素描,继修油画,两年后,进入著名的中国画家汪声远画室,画技大进。民国23年毕业后,漫游大江南北,搜寻名山胜迹,挥毫写生,积稿数百,在上...[详细]

林春溥 [清][公元1775年-1861年]

  • 林春溥 (1775~1861年) 字立源,号鉴塘、纳溪。闽县人,世居道山路怀德坊。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派习国书(满文)。嘉庆十年(1805年),散馆考试,钦取翻译第一名,授编修。林则徐、郭尚先皆拜他为师。翌年,任功臣馆纂修,勘校《实录》。嘉庆十二年(1807年)...[详细]

林偕春 [明][公元1537年-1604年]

  •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祖居云霄佳州郭墩,后迁居前涂村。偕春聪颖好学、磊落旷达,自幼随父(名文贡,庠生,后封翰林检讨)课读。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举,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晋翰林院检讨、编修,亚中大夫,湖广布政司右参政。 林偕春生...[详细]

林春霖 [公元1961年-1990年]

  • 林春霖(1961~1990),1961年9月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埭头镇汀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生活贫困,辍学在家务农,后担任大队民兵连长。 1980年12月,林春霖参军入伍来到海南岛。1982年初,他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充电专业学习,随即向党组织提出去西沙工作的申请。他的理由很...[详细]

林赐福 [公元1925年-1990年]

  • 林赐福(1925~1990年),同安县马巷人。13岁开始学艺,年青时曾拜陈宗塾为师,擅长丑角。40年代在《管甫送》中饰管甫,被誉为“手杖丑”;又在《周古岱》中饰周玉姐,以女丑闻名。以后受陈宗塾傀儡丑的启发,独创“布袋戏丑”,把布袋戏的表演运用于角色创造。《审陈三》中的班头爷是他的绝招,刻画一个卑...[详细]

林慈金 [公元1916年-1955年]

  • 林慈金(1916~1955年)七都村人,出生贫农家庭。从小丧父,孤儿寡母,靠砍柴换粮,捞海菜、挖苦菜度日。13岁时,家遭火灾,寄居邻舍。 1949年,林慈金在土改中分到土地、房屋。1952年,林慈金组织7户贫农办起互助组,并任组长。年底又吸收几户中农,发展到11户。林慈金爱组如家,关心组员,...[详细]

林聪 [明][公元1415年-1482年]

  • 林聪(1415~1482年)字季聪,号见庵,宁德七都峬源人。明正统四年(1439年),赴京应试,中进士。八年,拜刑科给事中。林聪秉性刚直,骨鲠诤诤,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上任伊始,林聪就针对明初六大官办银矿之一的宁德宝丰银矿劳动条件恶劣、劳役艰难、课银额重等情况,上了《请免宁德县除办银课外别项差办状...[详细]

林从周 [公元1905年-1981年]

  • 林从周(1905~1981年),城关人。小学毕业后,往潮州师事一位秀才学诗文,民国13年(1924年)考入汕头市立中学。因学习认真,思想进步,被选为该校学生会主席。 民国19年,林从周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泉州、厦门教书,民国27年应聘往沙捞越古晋坡福建学校任校长。林从周领导有方,不久...[详细]

林辂存 [公元1879年-1919年]

  • 林辂存,字景商,号鹜生,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乡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10人,他排行第四。祖父林远芳,以海防出力,累官至道员,晚年经营茶业,于厦门、广州和台北设分店,家资巨万。父林鹤年,光绪八年(1894)中举,翌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