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坣 [明][公元1491年-1570年]

  • 林坣(1491~1570年) 林坣,字茂贞,号云山,侯官县洪塘瓦埕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瓦埕村)人,明弘治四年(1491年)生。嘉靖五年(1526年)成进士,授浙江淳安县尹。他在淳安县建清溪桥,创南山书院,以德治县,颇有政绩。嘉靖十一年(1532年)转知随州(今湖北省随县),正逢干旱,为百姓徒...[详细]

林弼 [元]

  • 林弼,字元凯,龙溪县人,从小聪明过人。“六岁能诗、博洽群书,善书,工诗文”。元至正八年(1348年)登进士第,始为郡幕僚,继任漳州路知事。明初,受太祖征召与宋濂、王炜等-《元史》,任史部考功司主事。后奉命出使安南。安南王赠他千金,弼辞不受。回国后任丰城令,被诬受贿。朝廷知林弼曾辞安南王赠金,廉洁...[详细]

林圯 [清]

  • 林圯,明末清初同安铜鱼馆人,郑成功部将,历战有功,官至参军,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经嗣位后,分兵屯田。康熙七年(1668年),圯率领本部将士,到形势险要的斗六门筑栅以居,披荆斩棘,驱逐豺狼,开垦出大片肥沃的良田。当地土著常来骚扰,林圯与之奋战,开辟土地直至水沙连。 有一次,林圯被大批土...[详细]

林璋 [公元1919年-1989年]

  • 林璋(1919~1989年),祖籍东山,落籍云霄城关。14岁在云霄下坂怡正兴潮音班当演员,16岁起攻丑角,20岁到广东饶平赛春香班当老丑。22岁在诏安永乐班,拜名丑黄作珍为师。27岁参加广东汕头市老源正班,拜名丑杨世周为师。1954年4月参加云霄县潮剧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以...[详细]

林釬 [明][公元1568年-1636年]

  • 林釬(1568~1636),字实甫,号鹤胎,明龙溪县洞口社(今步文乡蓝田村洞口社)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天启间,任国子监司业,后升祭酒。 国子监有铜鼎、铜缸,是贮水防火的器皿,权阉魏忠贤要把它铸成铜钱使用,遭林釬坚决反对而止。 国子监监生陆万...[详细]

林钿 [明]

  • 林钿(生卒不详),字良章,将乐县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考取贡生。他学问渊博,以倡导纲常名教为己任。为使宋儒罗从彦、李侗得到祭祀,他呈请督学熊尚文上疏朝廷,终使两儒从祀庙廷。他请求县令刻印《杨龟山全集》。在编纂《将乐县志》中,他收集资料,竭力求详,文字刻意求精。祖母茹苦守节,他为之上 书...[详细]

林湜 [宋][公元1132年-1202年]

  • 林湜,字正甫,劝儒乡赤岸(今州洋乡赤岸村)人,宋绍兴二年(1132年)生。绍兴三十年登进士第,任富阳县(今属浙江省)尉。翌年冬,金兵南侵,当地土豪乘机贩运私盐或公开抢劫,林湜率弓手把守关隘,阻击金兵,严惩0、抢劫罪犯,以功升任泉州晋江知县。时恰遇州官下达建造战船任务,费用巨大,林湜不忍心向百姓增...[详细]

林樾 [公元1924年-1948年]

  • 林樾,字竹秋,笔名中虚,城坊区西街(今松城镇中乘街)人,生于民国13年(1924年)3月。天资聪颖,从小喜爱文学艺术。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霞浦初级中学、三都中学和福安师范学校简师科。得大哥林椿熏陶指导,致力于画和木刻,经常随身携带速写本,画其所见山水、人物、虫鱼、花鸟,寒暑不移,勤学苦练,打下...[详细]

林爱 [公元1899年-1934年]

  • 林爱(1899-1936),原名林步圆,又名林阿圆,福建省柘洋特种区(今柘荣县)城关上城人。1928年6月只身前往福州谋生,1931年在福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1月受命返回柘洋开展革命活动,组建秘密农会和“红带会”(赤卫队)武装。1933年11月任柘洋党小组组长。1934年4月率赤卫队配...[详细]

林爱民 [明]

  • 林爱民,字子之,城坊西街(今松城镇)人,生卒年月不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被派往九江府征收关税,他规定,商船一到,立令启关,使船家和商人都有“舟至如归”之感,还规定打捞失水货物者有赏,救人者奖赏加倍。回京,升户部员外郎。 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鞑靼入侵,京师-,朝...[详细]

李南金 [公元1907年-1932年]

  • 李南金(1907~1932年),原名世混,学名果,笔名觉因,永春县达埔院前村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游击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同安县委书记。 李南金幼年在他父亲执教的达新学校念书,后升学于泉州。在校博览群书,擅长文学,勤攻书法,课余还苦练武术。 民国17年(1928年),李...[详细]

李南全 [公元1907年-1932年]

  • 李南全(1907~1932年),原名世混,学名果,笔名觉因,永春达埔乡岩峰村人。幼年在其父执教的达新学校念书,后到泉州上中学。在校时喜好文学,博览群书,课余也曾阅读医书和苦练武术。民国17年(1928年)秋,到中共创办的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读文科班,受文科主任沈端先(夏衍)影响,阅读大量的马列主义著...[详细]

林安上 [宋][公元1085年-1133年]

  • 林安上(1085~1133) 林安上,字民瞻,号归愚,慎思八世孙,屿头人。宋大观四年(1110)释褐,官授将士郎、饶州司法。当年改授常州教授。政和五年(1115)任国子博士。六年任宣教郎。七年兼高丽博士、特授承议郎。八年任江东路提学事,十一月转任监察御史。 宣和元年(1119)五月任吏部...[详细]

林白 [公元1911年-1971年]

  • 林白 (1911~1971年) 原名威廉,化名林泉、林二泉、老张、老李、王先生等,闽县人,家住玄坛庙街(今贤南路)。民国12年(1923年),入尚友堂旧制中学,后入私立福州东瀛学校日语专修科。民国17年,入海军陆战队第二独立旅三团学员连,后在晋江 局、霞浦海军陆战队工作。民国21年,到十...[详细]

林碧梓 [公元1904年-1969年]

  • 林碧梓(1904~1969年),林厝村人。13岁随父远渡南洋谋生,投寓沙捞越“五头家”田其旺处。少年碧梓与田家子女一起,白天就读于英文学校,夜晚在家由其父亲教习汉文。他聪颖过人,过目能诵,加上勤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民国12年(1923年),碧梓赴美国芝根大学留学。由于家境尚贫,他便半工半读艰苦...[详细]

林秉祥 [公元1873年-1944年]

  • 林秉祥(1873~1944),龙溪县浒茂城内人。 少时赴新加坡,1892年毕业于圣茹授斯学校,通晓英语,当上丰源航务局经理。后航务局改组为和丰轮船公司。公司全盛时拥有丰庆、丰祥等29艘远洋巨轮。航行南洋各埠及香港、厦门、上海等10多个口岸。 秉祥热心公益事业,1903年因捐献6万银元帮助...[详细]

林炳章 [公元1874年-1923年]

  • 林炳章 (1874~1923年) 字惠宁,侯官县人,林则徐曾孙,家住宫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恩科进士,特点翰林;后累迁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委为钦差大臣,回闽考察-,行辕设于文忠公祠,极一时重振门风之盛。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投资10万元,兴建福州电力公...[详细]

林采之 [公元1897年-1960年]

  • 林采之(1897~1960年),又名健农、津农,龙岩人。民国5年(1916年)创办龙岩西山小学,任校长。民国15年在印尼巴东新华学校任教。民国17年在巨港开设南田美术广告店,数年后颇有积蓄,兼营玻璃镜框,后扩充经营五金行。民国27年,被选为南侨筹赈总会巨港埠代表、执委。翌年携眷归国,暂住上海。民...[详细]

林策 [明][公元1508年-1553年]

  • 林策(约1508~1553年),字直夫,号丹峰,漳浦乌石大油甘(今旧镇后垅村大油甘)人,自幼聪敏好学,性情沉密纯笃,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授浙江绍兴府萧山知县。 林策上任后,整顿徭役,编制清册,公布于众,胥吏无法为奸作弊。萧山县有闻家堰,控制浙江之水,旧时用泥土筑成,每遇洪水,就被冲...[详细]

林长民 [公元1876年-1925年]

  • 林长民 (1876~1925年) 字宗孟,号苣芩子、桂林一枝室主,晚年号双栝庐主人。是才女林徽因的父亲,林觉民烈士的哥哥,福建政法专门学校(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和福州二中的创办人,第一任校长。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1909年回国,执教福州法政学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