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后宙又名梁宙,别号梁其宇,南安县翔云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幼年家贫未曾入学读书,然勤奋自学,不耻求师,初识文学,喜阅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自认为是平生最大的乐趣,并从中吸取营养,懂得做人的道理。 清光绪二十二年,后宙先后做过牛车生意,到新加坡马六甲车...[详细]
梁焕章(1902~1965年),字文祺,云霄城关人。8岁入私塾,民国8年(1919年)考入厦门寻源书院,数学成绩优异,被誉为“代数虎”,民国12年由书院保送厦门大学理学院。时其父经商失败,家境中落,要焕章弃学经商,焕章不忍,因无法缴交学费,应聘为厦门大学职员。民国14年转受聘为鼓浪屿基督教会养源...[详细]
梁鸣谦 (1826~1877年) 字礼堂,闽县人,家住城内闽山巷。清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任吏部考功司主事,派军机处稽勋司行走。同治五年(1866年),入福建抚署任文案。翌年,被沈葆桢聘入船政幕府,以船政功,加三品衔。同治十三年(1874年)五月,随沈葆桢巡视台湾,兼办各国通商事务...[详细]
梁乔,字迁之,号静轩,明上杭在城里(今临江镇)人。生卒年不详。 明弘治五年(1492年)中举,十五年中进士。正德初,授刑部主事,曾与同职官员共同上疏弹劾太监刘瑾。但几次上奏均无着落,梁便单独面奏,因而触怒武宗,武宗下令将其投入锦衣卫监狱。梁高声大喊:如能阻止阉官不法行为,就是死也没什么可惜的...[详细]
梁仁钦(1913~1941年),又名梁鸿,连江县长龙乡下洋村人。幼入私塾,民国15年(1926年)考取福州闽侯大庙山中学。在校期间,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投身-。民国17年5月由黄孝敏介绍加入党领导的反帝同盟,在一次反帝--中,冲进日本驻福州领事馆,遭-弹压,仁钦奋力搏斗,头部被击,血流如...[详细]
梁上国(1750~1818) 梁上国,字斯仪,一字九山,江田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乾隆四十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后因守父母孝回乡。乾隆五十五年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历官奉天府丞兼提督学政。嘉庆十二年(1807)迁詹事府少詹事,后升任太常寺卿。 上国关切福建及邻近...[详细]
梁序昭 (1904~1978年) 原姓何,嗣舅氏,闽县人,家居城内隆普营。民国6年(1917年),考入马尾海军制造学校,研习德文。后转烟台海军学校航海班,民国14年毕业。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6年,任海军 游击舰队司令部副官。民国20年,调充“通济”练习舰-正。抗日战争初期,任 ...[详细]
梁运昌(1771~1827) 梁运昌,初名雷,字慎中,一字曼云,又字曼叔,晚号田父,江田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生。运昌幼时聪明异常,10岁时就要参加童试,家人虑他年幼体弱,不肯他去。不久,补弟子员。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入翰林院。同年秋,翰林院开实录馆,择儒臣28人纂修,运昌被...[详细]
连横(1878~1936),初名允斌,字雅堂;后改名横,字武公,号剑花。出生于台湾府台湾县(后改为安平县)宁南坊马兵营,祖籍福建龙溪马崎(今龙海县步文乡)。 连横父亲连永昌,在台湾经商致富。连横年幼时,父亲曾特意买了一金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嘱咐连横:“你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连...[详细]
连家瑶 (1902~1980年) 连家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山腰乡坝头凤山村人。 民国5年(1916年)小学毕业,升入泉州中学,未及一个月因兄长病亡而辍学,在家帮理家务,坚持自学。民国10年,他和弟弟被北洋军阀士兵殴伤,遂激起他续学决心。同年秋,又到泉州中学就读,成绩优异...[详细]
练马生(1889~1957年),原名法焜,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祖籍浙江省平阳县,5岁随父母迁居霞浦。13岁父母去世,先后跟随木偶戏艺人阿贡、阿勉学艺。民国18年(1929年)定居城关(今松城镇)。 马生以单人表演木偶戏(提线木偶,俗称幔帐戏)闻名。他在2平方米的场地上搭台演出,双...[详细]
连贤基,又名仰山,东城人,光绪六年(1880)生。幼时读私塾,后求学于新罗书院,光绪三十年(1904),赴省参加乡试,中式举人。 民国2年(1913),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民国12年国会大选,贤基接受五千银元,贿选北洋军阀曹锟为“大总统”。此后留连北京,希图跻身政界,但未能如愿。不久,回岩...[详细]
廖俨,字端庄,民尊长官。原籍河南光州汝南,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正月初二。乾符二年(875)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因唐四镇节度使梁王朱温于天祐末(907)弑唐昭宗及哀帝,深为愤慨,遂于后梁开平三年(909)避乱入泉州,...[详细]
廖步云 正兵团职待遇离休干部、成都军区原后勤部顾问。 廖步云是福建省武平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文书、指导员、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等职,参加了南雄、水口战役和第五次反“围剿”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营...[详细]
廖昌林(1916~1982.11.27),福建省永定县高陂乡富岭务郎坑人。因家贫,从小便离家外出到漳州等地当学徒。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为正式党员。在红军中,先后任瑞金红军学校学员、红一军团司令部无线电分队青年干事、江西军区电台报务员、红...[详细]
廖澄(生年不详),顺昌县人。少年有志气,尝以爱国爱民勉励自己。后梁开平二年(908)中进士。当时,梁、晋两国交战频繁,社会-不安,他未被安排官职,无从为国出谋献策,感到忧郁。公元923年,李存勖兴兵灭后梁,建立后唐即皇帝位,诏廖澄任大理评事,后在南唐为官。 开宝七年(974),宋将曹彬率兵十...[详细]
廖成美 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 廖成美同志是福建龙岩人,1935年参加了闽西红军龙岩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司务长、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干事、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或指挥了南洋坝、马鞍山、新祠守、黄畲、溪口镇等数十次战斗。抗日战...[详细]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详细]
廖德明 字子晦,号槎溪先生,宋南剑州顺昌人。生卒年不详。少习佛学,后读杨时书,深受启迪,遂求学于朱熹。乾道五年(1169年)登进士第,知莆田县。时民间迷信活动盛行,他时令禁止,违者治罪,一时得以控制。 后德明升任浔州(今广西桂平)知州,政绩显著。有人要举荐他,他坚辞不受。选广州提举刑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