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锡畴(1900~1973年),云霄东坑村人,幼读私塾,13岁离家到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就读。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民国13年7月毕业,赴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深造,先攻生物,后改化学。在美期间边读书边担任助教,并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在爱阿华州《自然科学》杂志发表《木糖的利用》、《丁...[详细]
方莹 (1889~1965年) 字琇若,闽县人,父辈由宫巷迁居朱紫坊。先后就读闽县高等学校、北京闽学堂、上海南洋中学。民国2年(1913年),考入吴淞商船学校高等班;民国4年,转入南京海军 -学校。民国7年毕业,任“海筹”舰航海候补员。民国11年,历任“建威”军舰-官、“普安”运输舰上尉...[详细]
方宗熙(1912~1985年),又名少青,云霄城关人。民国22年(1933年)厦门大学预科理部毕业,民国25年生物系毕业,留校任助教。民国27年到印尼巨港中华学校任教,募捐支援国内抗日战争。印尼被日本侵占后隐居躬耕。抗日战争胜利,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民国35年夏,参与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创建...[详细]
樊际盛 (生卒年不详) 字景隆,三韩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太学生的身份任沙县县令。当时樊公虽年少,办事却老成练达。任职期间以兴学校、施教化为为政之本。当时县学残破倾塌,他捐献薪俸加以修葺。又带头捐资修建义学,购置义田,每年可得粮食一百多石,用来做为办学经费。理政12年,让各乡自...[详细]
范浚(1902~1933年),字子澄,名延林。大安乡大安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其父范友文,秀才出身。范浚性格豪爽耿直,虽生于大户人家,却从小生活简朴。民国13年(1924),毕业于鳌阳小学,同年考入福州师范初中班。民国16年初中毕业后,即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文史科。时,革命形势...[详细]
范良仲,元末明初建宁东乡人,聪明博学。元末战乱,遂弃儒从医。洪武四年(1371)游金陵,与宋濂交往很深。当时宫嫔患病,宋推荐范前往诊治,往往手到病除,得到明太祖赏识,钦授南京太医院提举司。不久范即辞职返回故里。 ...[详细]
范茂先字华甫。松溪人。工古文诗歌,其诗自屈原、西汉以下及元和、长庆诸体都通晓,但不斤斤求似而风格自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主松溪抵御倭寇之策,使倭寇屡攻不下至撤走。与同县的陈木、陈至言及建阳叶纪及濬称为“五才子”。 ...[详细]
匪扬(1918~1951年),乳名志从,字其光,化名范瑛,斜滩镇元潭村人。民国7年(1918)生。先后任过国民党政权的武曲、斜滩、南阳、托溪、平溪等乡(镇)的乡(镇)长。 1949年,匪扬勾结斜滩、武曲、凤阳一带的地主豪绅及部分国民党军、政、特工人员,向当时败退经寿宁的李延年兵团残部购买了大...[详细]
奉德字伯崇,如圭子。朱熹弟子。建阳人。初授庐陵(今属江西)属邑主簿,因办事认真,是人才,提为吉州录事参军。因能注重调查研究,百姓冤枉能得到昭雪,赢得全郡的称许。累迁朝奉郎、江东路师司机宜。朱熹见到念德所著的《言》,说:“持守不差,见理渐明。”朱熹临终,写下遗言,交代他修正《礼书》。念德官终宜黄令...[详细]
范启煌,字晓初,号灿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农历九月三十日生于长汀城关世代中医家庭。中学毕业后,随父范永孚习医,民国八年,(1919),赴法国留学,先攻读物理,取得硕士学位,又入巴黎医科大学,潜心学医。十七年(1928),以《外伤性左肾完全横断三例论述》毕业论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法国人许以...[详细]
范如圭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生,字伯逵,福建建阳人。少从学于胡安国受《春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受武安军节度推官。初到任,节度使斩人,如圭告诉节度使有误,节度使认为已署,不能改。如圭说:“节下奈何重易一字而轻数人之命?”终使这些人兔遭狂杀。以忧去,近臣交荐,任秘书省秘书郎。时秦桧力...[详细]
范汝为 瓯宁(今建瓯市)人。生年不详,盐贩家庭出身,粗知文书。 建炎三年(1129年)春,御营前军统制苗傅、副统制刘正彦为逼高宗逊位,发动政变,事败后领兵退入建州。各路官军入境追击,到处烧杀劫掠,百姓-迁徙-。宋军擒获苗傅、刘正彦去后,建州发生灾荒,斗米千钱,饥民遍野,官府不加怜恤,反而...[详细]
范式人(1909~1986年),原名范志明,字涤凡,号耀卿。清宣统元年(1909)6月生于鳌阳镇的一个贫农家庭。其7岁时丧父,由叔父供养至15岁。12岁入鳌阳小学读书。少年时,便立志“拯民于水火”,故改名“拯民”、“洪泽”。30年代初期,革命火种在寿宁点燃,他率先参加秘密农会。民国21年(193...[详细]
范滔唐大顺二年(891年)生,浦城下沙村人。闽王登位,范滔为浦城左先锋将。时逢吴播叛逆,范滔奔赴击溃吴播军,以功任上左厢虞侯。闽永隆二年(940年),越军10万攻建州,并重兵围浦城西岩山达4个多月,范滔采取“昆阳之战”、“常山之阵”的战法,大败越军,以战功担任保胜西岩指挥使。后投南唐。南唐升元六...[详细]
范铁民(1906~1935年),字义全,又名林再生,鳌阳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自幼勤奋好学。就读鳌阳小学时,深得校长叶渊鸿的赏识。小学毕业后,家贫辍学。他目睹社会的黑暗,于民国18年(1929)纠集其谊兄弟刘乃滔、富坤德等人打出“劫富济贫”的旗帜,打击土豪劣绅,帮助贫苦农民,得到邻...[详细]
范廷干,字子贞,松溪县城关人,是县内一位颇有声望的教师。生于清光绪廿三年(1897)。少年勤奋读书,中学毕业后,于民国16年(1927)考入国立厦门大学,修业三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休学。 民国23年2月,他被任命为松溪县第一区区长,目睹旧社会官场黑暗腐败,深感不满,又因性格倔强,不愿同流合污...[详细]
范祥云,又名根发子,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宁化城关。民国17年(1928年)在宁化云山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汀师范学校。在长汀读书时,教师黄亚光、阙宝兴(中共地下党员)在穷苦学生中秘密宣传革命,传阅进步书刊,祥云接受革命教育,进步很快,他对在长汀工作的同乡说:“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非实行革命主...[详细]
范阳春,1913出生,福建省永定县金砂区人。一九二八年参加县赤卫团。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军部收发员,红一军团一师师部文书、译电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详细]
范义生,鳌阳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他勇于为穷人打抱不平,深得群众爱戴。他曾出于义愤,慷慨解囊帮助素不相识的南阳乡下洋仔村人许威与土豪劣绅打官司。此后,便与许威成了莫逆之交。 民国21年(1932)冬,经范式人介绍,义生加入叶秀蕃在鳌阳组织的赤色农会,随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