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环,(1375~1415)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140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成祖驾幸北京,命他为扈从-,“常侍帝侧”。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林环随...[详细]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详细]
林(金干)(1592~1636),字实甫,号鹤胎,福建同安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钱士升榜进士第三人。 林(金干)万历四十年(1612)乡试中举。四年后高中探花,授翰林编修。天启二年(1622),任《实录》纂修官。天启七年管国子监司业事,累迁祭酒。国子监内设有铜鼎、铜缸。魏忠...[详细]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8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1911年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策划广州起义。后在广州起义中受伤力尽被俘,当日黄昏时分即从容...[详细]
林客嫂,女,原名王太金秀。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武平县武东乡丰田村桑梓坑。幼年被卖给同乡五坊村鸦鹊塘林佩环做童养媳。夫妻俩是一条藤上的苦瓜,长大后和睦相处,在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下,一家人终年劳累,不得温饱,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9年,红军来了,革命风暴席卷武东农村。客嫂在丈夫...[详细]
林可胜(1897、10~1969、8),祖籍福建省海澄县。生于新加坡,其父林文庆。母亲黄瑞琼是著名老同盟会员黄乃裳之女。林可胜8岁时被送往英国,读完中学后即考进爱丁堡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兵役,被分配在英国南部林茨茅斯附近的印军医院当外科助理医生。战后复学。1919年以优异成绩连续获得医学内...[详细]
林宽,唐朝诗人,著有多部作品。其代表作品是《文献通考》。 [唐](约公元八七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侯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与许棠李频同时,生平事迹亦均不详。宽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详细]
林巧稚,厦门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基督教徒家庭。父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丧母,由大哥大嫂抚养。大哥大嫂为了她能读书,而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中途辍学。林巧稚就读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有次上手工编织...[详细]
林泉生(生卒年不详) 字清源,塘前乡大樟人。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中王文煜榜进士,为元朝本县唯一的进士。官授福清州同知,有将帅之才。福清州有巨寇劫掠山海,他用计歼灭。转任泉州路经历,发现当地不少贫民因私自酿酒拖欠酒税被关押,他按法律规定令舶商(从事海外贸易的有钱商人)私酿的为他们代纳酒税...[详细]
林汝浃(?~?),字伯深,福州长溪(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武举第一人。 该科共录取武进士40人。 据《万历福宁州志》记载,林汝浃曾任詃门舍人,历知四郡,余事不详。 此榜有姓名可考的武进士7人。...[详细]
林如高(1888~1986年),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祖父林达年是骨伤科名医。如高15岁跟随祖父学习正骨技术,上山采集和识别中草药,配制各种丹膏丸散,在民间行医颇有名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高成为正式医生,刻苦钻研医术,继承祖传秘方,参以西医疗法,悉心研究骨伤疗法、推拿法、小夹板外固定法,...[详细]
林森(1868~1943年),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闽县(今闽侯县)尚干乡人,幼迁福州仓山,入英华书院就读。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赴台湾电报学堂学习。翌年,任职于台北电报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廷割台于日本,林森愤起抗日,后任台南法院嘉...[详细]
林士章(1523~1600),字德斐,号璧东。福建漳浦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丁士美榜进士第三人。 林士章早年在乡间执教。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中举,次年夺得探花,授翰林编修。当时翰林词臣多以待诏供奉承恩。林士章却杜门闭户,潜心研究古代经籍。隆庆元年(1567),林士章...[详细]
林述庆(1881~1913) 林述庆,字颂亭,泮野村人,清光绪七年(1881)农历三月初十出生于闽安镇后山(西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务农。 光绪二十八年,述庆入福建武备学堂,开始接受反清思想。翌年,加入革命团体——福建学生联合会为骨干分子。毕业后,任闽江口长门练营督操员,不久,...[详细]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安溪赤岭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 顺治六年,尚可喜、耿仲明二藩王,南征广东,嗣环随军南下。入广州时,尽释跟随南明的民众。历任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驻节琼州。 嗣环正直持躬,风裁严峻,在任多惠政。如禁锢婢、禁...[详细]
林特(约951~1023)字士奇,约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福建宁德人,生于福建顺昌。祖父林揆(福建霞浦长溪人)仕闽,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任顺昌县令,故定居顺昌。父林延安、子林洙迁居福建宁德南埕。 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携带自写的文章进谒南唐国主李璟。李璟奇之,命作赋,顷刻而成...[详细]
林庭(1472~1541年),字利瞻,林瀚次子,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迁职方员外郎,升武库郎中、职方郎中。出为苏州知府。3年后,升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正德九年(1514年),以父老请归侍养。嘉靖元年(1522年),起任江西左参政,时择人编十三府志,...[详细]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 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留...[详细]
林文(1887~1911年),初名时塽,字广尘,号南散,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林鸿年之孙。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入成城学校。不久,转入日本大学法科,专攻国际公法,与林觉民、林尹民俱以激进知名,时称“三林”。在孙中山影响下,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十四支部长(福建分会会长)、《民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