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近阳,字曜如。清,吕寨人。同治庚午(1870年)举人。善工诗词,初任内阁中书舍人,后分发湖南省任古丈坪抚民同知。以改进土风为己任,广设义学,提高文化,并为苗族人民订立婚丧礼制,卓有成效,调升为永顺府知府。 ...[详细]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详细]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详细]
吕醒寰(1896-1960年),字大锋,阜阳县(今阜南县赵集区吕小圩子)人。民国8年(1919年)于燕京大学毕业,考入美国来西干大学教育系,于192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他历任阜阳县立中学校长、东北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沈阳东北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兼总务长,省立第二中学校长,省立...[详细]
吕西园 1899—1931年)别名吕文渊,插花集人,吕浩汝胞兄,毕业于安徽省第三师范学校。民国15年(1926)参加中国0,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参与领导了“四九”起义,起义失败,他到凤台,田家庵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民国20年,他去金家寨苏区工作,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时年32岁。 同...[详细]
马凤刚(1855~1924),字端峰,号荫梧,长官店人。回族。清光绪年间文举,初任陕西省白水县知县。光绪廿六年(1900年)八月十四,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帝仓皇出宫,逃往西安,途经白水县,马凤刚恭迎圣驾,殷勤侍俸,博得慈禧的欢心。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大赏救...[详细]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详细]
马鲁廷 (1898—1976),名来珍,城关镇人。中青年时期,教私塾,习诗画,兼学中医。他对儿科麻疹和外科有较深造诣,为医学界所推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颍上县医协副主席,二至六届县人民代表,四至六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颍上县麻疹流行,县卫生科组织医疗队,由他带队赶赴夏桥、谢桥等区防...[详细]
马曙(1914~1995),原名马家福,1914年出生于寿县小甸集北王家岗一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农忙时帮人打长工,冬季农闲时外出讨饭,家庭生活极度艰辛。 1929年,马曙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担任0地下党交通员,为0寿县县委传送密信。1932年担任皖北游击大队联络员,为0寿县县委领...[详细]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梅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名宦学士,令世人侧目,其先祖梅尧臣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的大家。家学渊源,加之钟灵毓秀的宣城山水熏陶着伴随着他成长,自幼便显露与众不同之处:“尚在孺子时,束发功书史”...[详细]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县人。是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凡治经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早年,随其父读《周易》,即喜观天象。27岁起,开始学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详细]
梅尧臣(1002~1060)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颇有文名。梅尧臣12岁随梅询学习。26岁以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详细]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详细]
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於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人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但翌年十...[详细]
聂鹤亭(1905—1971),安徽省阜南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聂鹤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革...[详细]
聂士成(1842~1900),字功亭,长丰县岗集乡人。家贫寒,父早亡,母子相依,租种田地为生。17 岁,应清军袁甲三部友人之邀,弃农投军。清同治元年(1862 年),转入淮军铭字营任把总,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活动,先后转战江、浙、皖、闽等省。因作战勇敢,晋升为副将。同治五年,随直隶提督刘铭传追剿...[详细]
宁国公主(1364年-1434年9月7日),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女,母为孝慈皇后。 洪武十一年,封宁国公主,下嫁梅思祖族子梅殷。朱元璋的十六个驸马中,尤其喜欢梅殷。当时李文忠视察山东学政,特别赞美梅殷精通经史,当时世人皆为之而荣。 当时朱元璋老年时,诸位王实力强盛。梅殷受命辅助明惠帝...[详细]
倪嗣冲(1870~1924),原名倪毓桂,号丹忱,清同治九年(1870 年)生于阜阳城西南三塔村(今阜南县三塔集)。曾祖父、祖父皆系清朝官吏。其父倪淑是清末举人,受聘于袁世凯作家庭教师,后曾任县令和知府,晚年为袁世凯的亲信幕僚。倪嗣冲曾中过秀才,后屡试不第,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投奔新任...[详细]
牛士亮(公元18世纪),字允执。清,杨桥集南人。家境虽不甚富,而赋性慷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发生饥荒和疫灾,邻里断食者十有八九,阖家染病者十有六七,粮食每斗千余钱,士亮拿出黄豆50石分给乡邻,全活甚众。享年95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