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详细]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生于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祖上世代以农为业,在兄弟中最小,排行老六。刘铭传幼年曾...[详细]
刘汝佳 字无美,号紫芝。明无为州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任职工部主事,上 书 言兵事,触犯权贵,引疾归里,后官复原职。京都城墙倒塌,躬行版筑,节省金银以万计。以员外朗职位,街道清道官,一除积弊。转任都水司郎中,善治船舶,使船民受益。任金华守,不到10日,权贵挟嫌报复,被罢黜。归里半年...[详细]
刘体仁(1624-1684),字公勇,号蒲庵.颍州薛集刘寨(今阜南县城关镇)人,清代诗人。 刘体仁少时聪颖,“就傅经史,一览成诵”。他11岁时,其父刘廷传在颖州抵抗李自成农民义军,城破被俘,为义军所杀。刘体仁效父忠明,青年时曾“往来兵间,为诸大帅策画”,抗清保明.但他虽有效父之心,却无回天之...[详细]
柳下惠, 姓姬,展氏,名获,字禽,又名展季,谥惠。生卒年不详。春秋中期鲁国大夫。今濮阳县柳屯镇为其讲学客居地。 鲁僖公时,展禽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狱。他因秉公事职,无视权贵,曾三次被谗毁而遭罢黜官职,却没有到别的国家寻求政治上的发展。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不解,展禽回答说:"如果固守事物的本...[详细]
李慰农(1895~1925),原名李尔珍。巢县方集乡油坊集郑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入私塾读书。李慰农念书用功,“言语有序,文辞有章”,体现出不平凡的才华。光绪三十四年,13 岁的李慰农在柘皋万人-上慷慨陈词,指责清廷无能,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扬名全县。 民国元年(...[详细]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师事金华范祖乾、胡翰,通...[详细]
李辛白(1875~1951),原名修隆,字燮枢,晚号水破山人。湖陇乡人。清末拔贡。1901年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学堂。1904年参加柏文蔚、-等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次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回国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在上海创办《白话日报》,为推广白话文...[详细]
李学先(安徽阜南县人),1929年2月参加农-动,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兼政委、团长、副旅长、副师长兼参谋长,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军分区司令员、鄂豫陕特委委员、中原局副秘书长等职。在二十多年的枪林弹雨中...[详细]
李瀚章(1821-1899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号钝叟,谥勤恪,后人多尊称其李勤恪公,合肥东乡人(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祠堂郢村人)。其父李文安,曾官刑部郎中,与曾国藩为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年进士。 李文安有六子,李瀚章居长,李鸿章居次,以下依次为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详细]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祖籍安徽歙县 ,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为〖朱草诗林〗。是金 农入室弟子。一生未做官,好游历。工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 ,既继承师法,又不拘泥于师法,笔调奇特,自创风格。作品面目有多 种,尤以画鬼著名。《鬼趣图卷》是...[详细]
罗尚忠 (1584-1627),字孝可,号心华,本县杜村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先后任浙江平湖知县、江西建昌知县。他为官清廉,惠政爱民,任内,曾捐俸置田,建义仓,以周济贫民。以政绩迁升户科给事中及刑科、兵科给事中,其间,曾13次上疏-宦官魏忠贤罪行,有《请补建文君谥号》、《恤荫...[详细]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详细]
陆仲远(生卒年月不详),江南有名中医。明初,行医至青阳,爱九华风景,遂移家迁居 青阳姑溪。学识渊博,精通中医理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四乡登门求医者,每日数以百计 。精心研究读唐思邈的《千金方》,逐一临床实验,经过长期实践,写成《千金圣惠方》传世。 ...[详细]
鲁宗道(?~1029) 字黄之。宋亳州谯(今亳州市)人。 出身贫寒。真宗时举为进士,为 濠州定元尉,升海盐县令。天禧元年(1017)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后晋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详细]
吕圻(1517年—1589年),曾任镇抚、参将,封为镇国将军。原籍河南汝阳,后迁濉溪县东赵集山南吕村居住。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沿海人民纷纷组织武装抗倭,嘉靖皇帝亦调兵遣将相助。吕圻是当时的一员战将,与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同期抗倭,曾在通州(今江苏南通)、海门、泰兴、奉化等地与倭血战。 ...[详细]
吕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详细]
吕碧城(1883~1943),女,原名吕贤锡,笔名晓珠、宝莲、清扬、遁天、兰清、信芳词侣等。皖南旌德县庙首村人,其父为清光绪三年(1877 年)进士,官至山西学政使。 吕碧城天赋极高。5 岁时,与父散步园中,父信口说“春风吹杨柳”,吕碧城亦信口答“秋雨打梧桐”。从此,其父倍加疼爱她。悉心向她...[详细]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重臣。 吕范年轻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对稳定江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将其比之于吴汉。官至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封南昌侯。 黄武七年(228年),拜大司马,印绶未下,吕范已病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