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绅(1883一1943)字笏山,城东乡塘口村人。光绪三十—年(1905),方入衢州中学,不久赴杭州参加革命活动。三十三年入光复会,应秋瑾、徐锡麟之邀,赴绍兴筹划起义。七月六日,起义失败,光复会成员星散。方改名方徐,入浙江陆军炮工专门学校,毕业于工兵本科。民国元年(1912),任陈英士部第...[详细]
方天若是方正中之子。与章惇、蔡京关系密切。初任漳州推官,未经殿试,任秘书正字。累迁右文殿修撰,蔡京得志时,收置门下,依仗他为人奸险,把他作为心腹,方天若大起冤狱,排斥良吏,怨声载道,天下愤恨。官终泉州知府。有文集。 早在北朝周宣帝(579)就自称天元皇,不许人有天高上天之称。到了宋徽宗宣和年...[详细]
方有开,字躬明,擢(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第,年己近四十,授左迪功郎、(江西)建昌军南丰(县)尉。丁外艰,调建宁府政和(县)簿,改特监潭州南岳庙,襄阳府学教授。未上,复罹太夫人忧。服除,差监行在太平惠民北局。秩满,循从政郎,除国子录。轮对《荆襄事宜》,上大称赏。明年,迁司农寺丞。再轮对...[详细]
方元启(1615-1678),字运开,号竹友,开化县黄谷乡方田人。自小聪颖过人,且勤奋苦读。其父方一秦,字思大,为明末开化邑庠生。虽家道中落,为培养儿子,不遗余力,不惜重金送元启赴杭州求学。元启深知老父寄希望于己,至杭城后,日夜苦读,竟一年之久,未上枕席。待一秦赴杭探望儿子,方知此情,心疼不已。...[详细]
范瑞娟 女,一级演员。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翌年春随班到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详细]
樊润河 男,二级作曲。浙江常山人,1931年1月出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文化厅艺委会委员。1985—1988年曾任浙江越剧团副团长、党支部副书记。1950年参加浙江省文工团。1952年整编后进浙江省越剧团,从事戏曲音乐工作。先为大提琴演奏员,后为作曲。曾为近百个越剧上演...[详细]
范应期(1527年-1594年),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他曾参加浙江乡试,被督学薛应旂置之劣等。从此发愤读书,以捐输粮食的方式得以入国子监,曾感慨道:“大丈夫当魁天下,怎能碌碌无为一生。”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终于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状元及第,时年39岁。初授翰林院修撰,历中允。曾在南京、北...[详细]
范钟,字仲和,婺州兰溪人。嘉定二年,举进士。历官调武学博士,添差通判太平州,知徽州。召赴阙,迁刑部郎官,又迁尚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进对,帝曰:“仁宗时甚多事。”钟对曰:“仁宗始虽多事,乃以忧勤致治。徽宗始虽无事,余患至于今日。”帝悦。寻迁吏部郎中兼说书,又迁秘书少监、国子司业兼国史编修、实禄检讨...[详细]
范衷(1738-1797),字士恒,号恭亭,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恩科黄轩榜进士第三人。 范衷天生有异常禀性,学识广博,精通典籍。考取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四十年,范衷充任武英殿分校官。乾隆四十五年,入翰林院国史馆纂修国史。因范衷供奉内廷称职,乾隆帝赏赐如...[详细]
费翠棠(1895—1967) 男,演员。男班四大名旦之一。浙江省嵊县赵马村人。小时爱歌唱,1909年被马潮水识才,收为徒弟。工小旦,随班演出于剡江两岸和浙西地区。他勤奋好学、身材修长、脸蛋漂亮,被称为“长个子小旦”而显露名声。1917年夏参加梅朵阿顺班去上海演出至20年代初。演出于镜花戏园、民...[详细]
冯衮,生卒年不详。排行三,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冯定之子。登进士第,宣宗大中四年(850),为凤翔节度使郑光幕判官。 次年,光徙镇河中,又为其节度副使。入朝为祠部郎中,懿宗咸通时迁给事中。后出为苏州刺史。暇日多纵情饮博。尝大胜,因以所得与座客,并赋《掷卢作》诗。事迹散见《旧唐书·冯宿传》...[详细]
冯涓,生卒年不详。字信之,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一说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宣宗大中十一年(857)登进士第(《北梦琐言》作大中四年),又登宏词科,授京兆府参军。 生卒年不详。字信之,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一说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宣宗大中十一年(857)登进士第(《北梦琐言》作大中四...[详细]
丰干,唐代高僧,又作封干,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七、八世纪,唐玄宗开元初前后在世。剪发齐眉,衣布袋,居天台山国清寺。 昼则舂米供僧,夜则扃房吟咏,或骑虎巡廊唱道。人或借问,只对“随时”而已,更无他语。尝于京师为闾丘胤治疾。胤牧台州,乞丰干一言。丰干曰:“到任后谒文殊、普贤,在清国寺执受涤器...[详细]
冯加生,1946年10月出生在凤桥石佛寺,其父冯国介、好金石、博文史、与吴天如、许明农、郭遮庭友善,著有《百梅斋印厚》冯加生自幼深受其父影响,他16岁开始学习篆刻,19岁下乡到新民村5组,下乡15年期间,他边务农,边从事木工雕花,并熟练掌握的一系列雕塑的技巧,为他后来从事竹刻、黑陶的创作奠定了基...[详细]
冯九经 (1920—1989) 男,琴师。学名端初,乳名九斤。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人。自幼向先高道士学拉胡琴。1935年进农商学社坐唱班学习绍兴大班,工二胡、板胡、鼓板,也学演员,工老生。1936年进入越剧界从业伴奏,陆续在“寒宫乐团”女子科班、尹树春的“阳春舞台”、陈素娥、魏小云的“吉安舞台”、...[详细]
冯培元(1815~?),字小亭,浙江仁和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孙毓蟲榜进士第三人。 道光二十四年,冯培元经礼部会试,入殿试策对后。道光帝御太和殿传胪。赐进士209名,二甲王景淳等一百零六人进士出身,三甲孙廷元等一百人同进士出身。殿赐一甲进士及第三人。冯培元考中探花,授翰林院编...[详细]
冯宿(766—836),字拱之,东阳塘西冯家楼人。唐贞元年间,与弟定及从弟审、宽并中进士,任徐州节度使张建封书记。建封卒,宿为其子愔平定内乱,后因不愿协佐张愔,为浙东观察使贾全幕宾,张愔上奏朝廷,宿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不久,召为太常博士,转虞部、都官二员外郎。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东征,任...[详细]
冯文蔚(1814~1896),字联堂,亦有莲堂、莲塘之说,号修庵。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曹鸿勋榜进士第三人。 光绪元年,冯文蔚中举。光绪二年,冯文蔚参加礼部会试中式,殿试策对,钦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五年,冯文蔚任国史馆协修。同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