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藻(1735—1806),字映漘,号朗齐,清仁和(今杭州)人。从小酷爱读书,遍览百家书籍。他曾在同邑汪师韩的藏书楼振绮堂校勘群籍,学识渊博,既精六书,又通史学,兼工诗文。后经大学士王杰引见,入京城参加《四库全书》的编校工作,考异订,多成善本。又奉敕在南书房考校秘籍。曾与孙星衍研讨金石,编有《...[详细]
朱献文(1872—1949),原名昌煌,字郁堂,义乌雅治街(今赤岩镇雅治街村)人。由拔贡考入京师仕学馆,研习法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选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回国后,在法律编订馆任《民法·亲属》篇起草员。三十四年应试中法政科进士,次年授翰林院检讨。宣统三年(1911),为资政院议员...[详细]
朱孝臧(1857—1931),一名祖谋,字藿生,一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归安(今湖州)埭溪渚上疆村人。父光第,曾官郑州知州。童年爱好文学,随父在河南生活。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进士,入翰林院,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国史协修、会典馆总纂。十四年,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二十四年,任会试同考...[详细]
朱兴圻(1865—1918),朱福诜子。中举后即派赴德国任使馆参事。回国后曾任雷州府知府。辛亥革命后应朱瑞邀,历任黄岩县、海宁县民事长等职。后任直隶永年县长,到职不久遇黄河决堤,县城被围。亲率所属巡视全城,取家中棉被堵塞城门,派船只援救灾民,开仓赈济。灾后,上司以擅自开仓去其职,并责其赔偿粮款,...[详细]
朱新予(1902—1987),字心畲,家谱名学助,萧山桃源十三房村(今属浦阳镇)人。他从小受祖、父“两代书屋,紧跟时代”的熏陶,立志兴教育、重实业。1915年9月,考入浙江省立甲种蚕业学校。1919年9月毕业,留校任助教。 1920年暑假,朱新予到南京金陵大学进修蚕丝与农业教育,并获得第一名...[详细]
朱学彬(1875—1944),字子文,湖州人。16岁从余杭名医葛载初学医,21岁离师回湖州应诊。诊治疾病,深思明辨,审证果断,名噪湖城。遇有不治之症,必反躬自问,检点过失。常说:“为人治病,不能自文其过。”清宣统三年(1911),与同道创议发起成立吴兴医学会,历任理事、监事、主席,兼任国医检定委...[详细]
朱学勤(1823—1875),字修伯,清仁和(今杭州余杭区)塘栖镇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入军机处,历任鸿胪寺少卿、大理寺卿。一生好学,过目不忘,博通古典,在清廷综核机务17年,所领军机班与同治一朝军事相始终。曾国藩以“学足论古,才足干时”称之。与丁宝桢、邵懿...[详细]
朱循伯(1868—1919),名其镇,字少樵,号循伯、静皆、景庐,嘉善魏塘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二十七年任江苏直隶州州判。翌年秋,其兄病逝,即返里嗣业从商。三十四年,嘉善组织商会,公举为总理,商会改组后续任会长12年。宣统元年(1909)夏被选为浙江谘议局议员。同年创办典业学堂,...[详细]
朱炎晖(1901—1938),又名朱桂林,瑞安城关镇大沙巷人,出身小贩家庭。1924年,赴广州从军,在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排长、连长。1929年调六十一师八旅任连长,参加粤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又以战功升营长。1932年,任六十一师一二一旅营长时...[详细]
朱异(482—548),字彦和,南朝钱唐(今杭州)人。年少时好聚众博戏,颇为乡里所患。成年后折节从师,好学上进,遍治五经,尤精《礼》、《易》。同时,广涉文史百家,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20岁时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尚书令沈约当面试之,称道其才,勉励他清廉自律。次年,朝廷诏求异能之士。五经...[详细]
祝以豳(1551—1632),字耳刘,号惺存,又号灵苑山人,海宁袁花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知随州,内调为兵部郎中。日本入侵朝鲜,大司马石星主张招抚,他坚决反对,认为:如不出兵援助,坐视朝鲜被日本侵吞,最后势必危及我国。朝廷赞同他的主张,迅速出兵渡过鸭绿江,制止了日本侵略。后出任广东佥...[详细]
朱英(1889—1954),字荇青,号杏卿,平湖人。早年受教于琵琶名家李芳园,勤奋好学,技艺精进,曾赴美、日两国演奏。1927年起,先后在国立上海音乐院、湖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任国乐教授,从教10余年,对音乐理论、乐曲创作和琵琶演奏颇有钻研。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不少激发爱国热情的琵琶乐曲,如《哀水灾》...[详细]
朱一新(1846—1894),字蓉生,号鼎甫,义乌朱店人,人称“朱义乌”。19岁中秀才,就读金华丽正书院、杭州诂经精舍。清同治九年(1870)乡试,与弟怀新同时中举,到京任内阁中书舍人。光绪二年(1876)中恩榜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在京供职时,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实地调查,广征...[详细]
朱右(1314—1376),字伯贤,临海章安(今属椒江区)人。元末从陈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明洪武三年(1370)春,经荐召至京预修元史,竣事后以病辞归,蒙赐金帛。六年,宋濂举右有良才...[详细]
朱育(生卒年未详),字嗣卿,山阴(今绍兴)人。少好奇字,造作异字千名以上,撰有《异字》2卷。三国吴太平年间(256—258)仕郡门下书佐。以与太守濮阳兴问对闻名,条答会稽古今人物以及汉以来郡治迁徙。其中有功曹虞翻答王府君问,曰:“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畼无垠,北...[详细]
朱燮元(1566—1638),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山阴(今绍兴)白洋村人。中举后曾应绍兴知府萧良干之延,人署授诸子书凡二载。山阴江北四都频遭水患,萧良干采纳燮元建议,亲临沿海察勘,遂于白洋山右建山西闸以杀西小江上流水势而补三江之不足。濒海数十万居民悉赖以安。燮元记其事勒碑于安昌市...[详细]
祝允哲( —1142),字明卿,江山人。父臣,进士出身,宋哲宗时任户部侍郎、兵部尚书,以率军防御西夏有功,赠少师上柱国,封宣国公。允哲元符三年(1100)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武翊卫大制参,督理江广粮饷,提督荆襄军务。南宋建炎元年(1127),受韩世忠命屯兵西宁,曾与岳飞并肩抗金。绍兴十一...[详细]
朱章赓(1900—1978),又名季青,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早年就读上海南洋中学,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和五四运动。1920年秋,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毕业后,在上海、南京卫生部门工作。1932年,至美国耶鲁大学进修,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获国际奖学金,考察欧洲各国包括苏联的公共卫生。1934...[详细]
诸涨富(1900—1967),绍兴漓渚镇棠棣村人。 漓渚盛产兰花,素有“兰乡”之称,涨富自幼耳濡目染,对兰花产生浓厚兴趣。舅父史月掌为育兰高手,在沪为上海麦哈银行总买办王宪臣兰圃育兰。1913年,涨富14岁,随舅父前往上海,在史月掌的悉心指导下,兰技日进。5年后,单独为上海同丰金铺和恒孚银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