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良辅(1894—1949),字左之,杭州人。1916年毕业于地质研究所,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192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进修,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先后任地质调查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1935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著有《北京西山地质志》、《中国接触变质铁矿带...[详细]
叶人龙(1911~1992) 叶人龙,浙江宁波人,出生7个月父丧,家境贫寒,自幼失学,14岁进浦东祥生铁厂做工,受中共党员贺昌影响,叶与朱长林同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卅反帝斗争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时,叶又与朱一起发传单、传递指示。斗争中朱被杀害,首级悬于厂门口。叶不能再留在铁厂,由中共组...[详细]
叶溯中(1902—1964),名震,字溯中,幼名竹生,长以字行,出生于永嘉朔门打绳巷(今温州鹿城区)。幼习经史,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后历任上海暨南大学讲师、浙江省防军政治部主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常委。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校长。1934年,任浙...[详细]
叶涛(1050—1110),字致远,龙泉人。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神宗赞其才思过人,在御屏上 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国子直讲。为王安石器重,招为女婿,后任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任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升中书舍人。后遭蔡京诬陷,降为知光州,据理申诉后复为给事中...[详细]
叶廷鹏(1889—1941),平阳万全迎学垟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初以急公好义闻名乡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与张培农一起在平阳开展农运工作。1927年6月15日,率300余农民武装首次攻打平阳县城未果。次年,协助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大-,于6月27日再次...[详细]
叶霞翟(1913—1981),女,笔名叶苹,松阳西屏镇人。1929年,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师范讲习科毕业后,在松阳县立成淑女子小学任教。1931年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后转浙江省警官学校。1939年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系、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44...[详细]
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相攸,号六桐、桐柏、槲园外史、槲园居士,又称紫金道人,余姚县城人。少入太学,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知新会县,因平海盗有功迁大理寺评事,转工部主事。因不肯趋附魏忠贤被革职,遂归里讲学。崇祯三年(1630)起补南京刑部主事,出守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又...[详细]
叶熙春(1881—1968),名其蓁,字熙春,以字行,祖籍慈溪,迁居钱塘(今杭州),幼随祖母居武林门外响水闸。5岁时至良渚与父母一起生活。稍长,从良渚名中医莫尚古习医,研考医学典籍,深得其旨。随师临诊,虚心好学,不数年即能独立行医。晚清名医姚梦兰见叶年少有志,延其侍诊二年,得传心要,医术大进。初...[详细]
叶希贤(生卒年未详),号雪庵,又名云,松阳人。明洪武年间举贤良,任监察御史。建文四年(1402)六月,“靖难”兵起,奔逃中散失,家人疑其已死,以衣冠发丧葬。然希贤已抵蜀,隐姓埋名,削发为僧,号雪庵和尚,在重庆松柏滩建观音寺,朝夕诵经。时有隐者为补锅匠,二人结为友。常饮酒对歌,歌罢而哭,众人莫测其...[详细]
叶英美(1925—1964),义乌佛堂镇吴溪叶村人。先天性双目失明。3岁丧父,随母移住塔山乡傅大路村,16岁时由叔父抚养。为谋生计,学唱道情。此后,身背鱼鼓,手持竹简,四处卖唱,饱尝辛酸。1951年,参加义乌县曲艺人联合会。1954年起,连续当选义乌县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选...[详细]
叶一源(?—649),字九江,括州松阳人。父叶公圭,隋大业年间(605—616)明经,曾任参知政事,后谪官广南(今两广一带)。一源幼通诗书,善骑射。曾随父到广南,见隋炀帝朝政浊乱,便聚兵千余,从李渊反隋。隋亡,唐高祖李渊即帝位后任一源为建州(今福建西北部)节度使。贞观二十三年(649),隋唐太宗...[详细]
叶葆元(1873—1922),乳名宝鑫,又名樟贤,字善甫,松阳古市镇人。12岁入私塾,攻读经书,后致志医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结识光复会谢飞麟、王金发等,组织竞业会,为主任,研究新学,创办《旬刊》,以提倡自治,讲求实业为宗旨,一时风靡海内外。次年五月,浙皖两省策划共同起义失败,《旬...[详细]
叶元珪(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丽水碧湖镇人。少时从父习书画,中学毕业后专攻美术。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与画家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组织一八艺社切磋画事。以西画见长,亦精于国画、雕塑、工艺美术,曾受托设计钞票。 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详细]
叶子奇(生卒年未详),字世杰,号静斋,龙泉人。少颖悟,专心学问,凡天文、地理、岁闰、音律等书无不习读。元至正十年(1350)署县事。二十二年廷试,授巴陵县主簿。明洪武十一年(1378),因巴陵群吏在祭城隍庙神时偷饮猪脑酒一案,被株连入狱。在狱中用瓦磨墨著书,出狱后继续写作。著有《草木子》、《太玄...[详细]
叶作舟(1897—1974),原名寿衡,笔名作舟、一苇等,上虞南湖乡(今百官镇)大有村人。曾任上虞县教育局长,春晖中学校长,《东方杂志》,绍兴稽山中学和杭州高级中学教员,英士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财政部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主编《茶叶月刊》,参与校订《茶叶全书》。著有《非洲各国...[详细]
应夔丞(1863—1914),又名应桂馨,浙江鄞县人。谋刺宋教仁的要犯,原为上海流氓帮会头目,辛亥革命时攀附中国同盟会,曾任沪军都督府谍报科科长、南京临时政府-庶务科科长兼管孙中山侍卫队等职,不久被孙中山撤职。后为袁世凯收买,委以江苏驻沪巡查长之职,参与刺杀宋教仁一案,事发后被捕入狱。1913年...[详细]
应槚(1493—1553),字子材,号警庵,遂昌应村乡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 精刑律,善决狱,兼长赋役、水利、养马之政,尤以治军果敢闻名。任职刑部时,审理惠安伯张某赃案,张使其下部客为之私谒,夜遗金七百,严词拒绝,并依法惩处之;奉命赴吴清...[详细]
应宝时(1821—1890),字敏斋,永康芝英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恩科举人。屡应会试不第。咸丰初,考取国子监学正,先后居南京、上海,留心洋务,学习英语。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苏南大部被太平军占领,宝时在沪随同官绅督练团勇,筹立会防局,积贮军粮。曾国藩率军攻天京,宝时建议官绅迎清...[详细]
应大猷(1487—1581),字邦升,号容庵,仙居县下各村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平宸濠之乱有功,升兵部职方司,旋任稽勋郎中。为官“谢苞苴,杜请托”,“士有片善,急为揄扬;家有余资,乐于赈施”。嘉靖六年(1527)出任广东参政。后擢云南右布政。二十三年,任广东左布政,后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