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仙(1862?—1912?),女,名畹兰,字曼仙,德清人。少喜诗词,10多岁时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诗句,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赵世昌,夫早逝,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在困境中,孜孜研读《红楼梦》,著有《红楼叶戏谱》,开中国妇女研究红学之先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详细]
徐明(1920—1946),原名增祥,又名岩石,小名阿大,海宁盐官人。16岁到上海运输报关行当学徒,晚上进量才夜校学习。不久,参加抗日团体“救国会”和“华联同乐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派往苏南农村。起初在无锡梅南以小学教师身份活动,后调到常熟县董浜区任区委...[详细]
徐明德(生卒年未详),字德卿,号明斋,别号石羊先生,明新城宁善乡(今富阳洞桥镇)人。父元四,博涉群书,通经世之学,尤敦孝行,乡人私谥为“节孝先生”。明德能传其学,又受业于任步实门下。明德知天文,擅经济。隐居于石羊山下,有屋如龟壳,室中置书满架,终日讽诵。绝意仕进,躬耕自给。时或负奇客游,每过名山...[详细]
臧懋循(1550—1620),字晋叔,号顾渚山人,长兴人。7岁通晓《五经》,博闻强记,为人不拘小节。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出任湖北荆州府学教授。十年,任应天(今南京)乡试同考官,后改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知县。十一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游六朝遗迹,命题赋诗,携带...[详细]
许乃钊(1799—1878),字信臣,号贞恒,清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道光二十一年任河南学政时,逢黄河水决,治河总督文冲因招工被水阻未归,他毅然担负组织百姓奋起抗洪艰任,经过努力,终于堵住洪水,未成灾害。咸丰三年(1853)任江苏巡抚,兼“江南大营”帮办,在苏松一带命令减...[详细]
许谦(1270—1337),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东阳人。六世祖许宝徙至金华,居城区。祖父应鸾由金华迁东阳笠泽村,村距白云洞里许。谦出生于此,后人称其为白云先生。6岁过继给居住金华的堂叔许觥为嗣。自幼好学,常向人借经、史、子、集诸书,自定日程,昼夜勤读,虽病不辍。后从金履祥学。数年之后,融会贯通...[详细]
徐侨(1160—1237),字崇甫,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授上饶县主簿。师事朱熹。朱熹称其明白刚直,名其书房“毅斋”。开禧二年(1206),上 书力陈与金人议和的危害,提出退敌之策,未被采纳。嘉定七年(1214),由严州推官考满,历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秘书省...[详细]
徐庆璋(?—1895),字玙斋,山阴(今绍兴)人。从师学幕,业成,初佐都兴阿戎幕,累保知县,历任奉天、宽甸、盖平、义州,晋兴京同知。所历多善政,常微行于市,遇有讼争者,即为剖其曲直进行排解;创办养济院,收养贫民。兴京民俗春耕迟,庆璋集合村民,讲明农事不可违时之道理,要求农民因时耕作。农民宜时春耕...[详细]
徐青甫(1879—1961),原名鼎,镇海枫林乡顾家桥村(今属北仑区小港镇)人,幼随母迁居杭州。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日文学堂习日语,次年进浙江武备学堂,任翻译、助教、教授。光绪末科中举人。继于杭州开设图书公司,并从事著译。越年离杭,先后任职奉天省巡警总局、湖北省清丈局等。辛亥革命后,一度...[详细]
徐清扬(1883—1967),字眉轩,平湖乍浦镇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秀才,后赴上海政法学堂就读,结识于右任、邵力子。三十四年八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专科学习,毕业后回国。1912年初,集资筹建乍浦电气公司、乍浦内河轮船公司等地方事业。历任浙江省议会议员、省制宪议会议员。五四...[详细]
许汝霖(生卒年未详),字时庵,号且然,海宁硖石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选庶吉土。曾督江南学政,厘正文体,整饬士风,选拔人才。试士既竣,置酒于君山,大会诸生,即席吟诗作赋,使各展所长,一时传为盛事。二十六年,典试四川,四十二年。总裁会试,选才恰当,时称得士。又曾出修子牙河,悉心规划施工...[详细]
徐森玉(1881—1972),名鸿宝,以字行,吴兴(今湖州)菱湖人。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央博物院理事、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任期内,征集文物、图书不遗余力。晋代王献之书鸭头丸手卷,宋代司马光的书简,苏轼、文同合绘的手卷,以及宋拓孤本凤野帖、郁孤台帖等稀世珍品,都是森玉...[详细]
徐善述(1353—1419),字好古,天台县螺溪乡小径(今享堂村)人。博学好古,尤精经学。幼时机敏聪慧,敦厚笃实。明洪武初年,行岁贡法,善述被首贡入太学读书,每考均列榜首。六馆之士,皆推重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出任和州学政,选拔贤良,奖掖后进,有业绩。建文元年(1399)春,任国子...[详细]
徐生翁(1875—1964),绍兴县檀渎村人。成年后写字习画,未尝间断,几十年不惮寒暑,勤奋实践,于书学无所不窥,金石编摩,旁搜远识,卓自成家。学书主张以六朝西晋为先河,真书宗汉棣。认为象形即画,画在字先。擅以书作画,以画寄诗,书画互渗,取法自然。所书高古奇崛,隶、篆、草各有特色。一生书楹贴数以...[详细]
徐士讷(生卒年未详),字恂若,清淳安黄金里人。康熙十五年(1676)举进士,授河南嵩县知县。任职期间,革除一切“无名杂派”,并且勉勤治懒,“耕者竞劝”;兴建伊川书院,更设义学。亲自讲学,听者甚众,三年便化行讼息,百姓爱戴。以政绩卓著升为山东济宁知州。时值黄河大水,饥荒严重。士讷亲捐俸禄以倡赈,使...[详细]
许世瑛(1910—1972),字诗英,绍兴人。许寿裳长子,以鲁迅为启蒙师。 1930年秋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研究院,继续从名师赵元任、陈寅恪研究语言声韵学和历史。后在镇江中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等校执教,并协助王力教授工作。抗战胜利后,随父赴台任职,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淡江...[详细]
徐士芬(1791—1848),字诵清,号辛庵,一号惺葊,平湖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乡试第一。二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任江南副考官。次年为会试同考官,旋升广东学政。十六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九年累官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不久任顺天副考官...[详细]
徐士恢(1930—1975),平湖人。1952年浙江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部设计室,从事广播传输科技研究,历任科长、副主任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1961年间,先后出国去越南、蒙古、苏丹、几内亚等参加广播工程建设。1974年12月又率中央广播技术考察组赴赞比亚援建中...[详细]
徐世荫(生卒年未详),字尔绳,号竹孙,开化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供应王府繁杂需求,井然有序。屯卫军多冒滥,大司农郑三俊拟予剔除整治,屯卫军哗然而围攻官署,世荫单骑前往,片言解围。历任武选员外郎、凤阳府知府。清介刚直多惠政,胥吏畏惧怵惕,百姓感恩。府治附近帝皇陵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