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 [宋]

  • 吴三(生卒年未详),又名吴煜,庆元龙岩村人。以植香菇为业,相传某年因香菇歉收,无路费回家,忧愁无门,随意以斧砍树,事后见斧击处香菇生长茂盛,总结制菇经验,创造“砍花”、“惊蕈”法。庆元、龙泉、景宁一带菇民争先仿效,香菇产量剧增,菇民视为菇神,尊称吴 。南宋咸淳元年(1265),菇民在后广乡西洋村...[详细]

吴尚先 [清][公元1806年-1886年]

  • 吴尚先(1806—1886),名樽,原名安业,字尚先,又字师机,清钱塘(今杭州)人。年轻时迁居扬州,又移泰州乡间。当时其地药物缺少,他创用内病外治法,以膏药、熏洗等法治疗内、外、妇、儿等科各种疾病,颇有成效。著有《理瀹骈文》(又名《外治医说》),书以骈文写书,为一册治疗各种疾病的外治法专书,内容...[详细]

吴山民 [公元1902年-1977年]

  • 吴山民(1902—1977),原名琅椿、椿,字念萱,义乌上溪镇里美山村人。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就读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系,继入北京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研究科学习,并在北京大学选课旁听两年。1928年,参加浙江省县长考试被录取,次年出任定海县县长。1930年春,六横岛农民反对“土地陈报”而-,...[详细]

吴师道 [元][公元1283年-1344年]

  •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兰溪县城隆礼坊人。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曾师事金履祥,与柳贯、吴莱、许谦往来密切。元至治元年(1321)进士。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调宁国录事。适逢大旱,礼劝富户输捐助购米3700石平价出售...[详细]

吴世涵 [清][公元1798年-1855年]

  • 吴世涵(1798—1855),字渊若、榕畺,遂昌县石练人。清道光八年(1828)会试,中举人第二名,士人称为“文坛飞将”。道光二十年进士出任博陵、通海、太和(今大理市)、会泽县知县。持躬俭约、居官不改寒素风。为政务以德化,不尚严酷,勤政爱民,颂声遍榆城,谓廉静之吏。工诗文,不轻着笔。因奔父丧,航...[详细]

吴士槐 [公元1899年-1972年]

  • 吴士槐(1899—1972),浦江前吴乡前吴村人。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1918年,进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1922年,应聘任申新纱厂二厂总管。1925年,受聘任永安纱厂细纱车间科长。上海伟通纱厂受日商排挤,难以支持,士槐应招出任工程师。3年时间使工厂扭亏为盈。1932年,荣宗敬以高薪聘其为申...[详细]

吴时来 [明][公元1527年-1590年]

  • 吴时来(1527—1590),字惟修,号悟斋,仙居县白塔镇厚仁村人。7岁能诗文。后参加县试、府试,均夺魁。明嘉靖二十八(1549)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至景星岩古刹苦读,3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三十二年,倭寇侵犯松江,狂追滥杀,时来下令开城让数万难民进城,妥为安置,亲率数百名...[详细]

吴时森 [公元1881年-1938年]

  • 吴时森(1881—1938),号荫堂,兰溪回回塘村(今属建德)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目睹外患内乱,人民涂炭,时森感慨地说:“人若无济世之才,当具济世之心!”于是投师兰溪叶渭荣门下习医。学成回乡挂牌行医,医术精进,誉驰远近,人称“回回塘先生”。龙游名医王永涛赞他“病情察看分新久,方法详...[详细]

吴枢 [宋][公元1080年-1138年]

  • 吴枢(1080—1138),字时发,庆元人。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围攻京都汴梁,形势危急,钦宗下诏征募有胆勇者为使,枢应召至金营,长揖不拜,正色不屈。金人欲烧油锅烹之,枢毫无惧色,据理争辩。金主赞其忠勇,未加害,扣押一年多,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遣放回...[详细]

吴叔丹 [公元1893年-1969年]

  • 吴叔丹(1893—1969),字协成,新登(今富阳新登镇)人。少即笃实持重。高小毕业后,就读杭州宗文中学,为教师钟毓龙所器重。1915年卒业后,回乡任新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兼任县学务委员。1918年,钟毓龙任宗文中学校长,聘之为数学教员,后任“学监”,前后长达20余年。在此期间,叔丹爱校如家,团...[详细]

吴滔 [清][公元1840年-1895年]

  • 吴滔(1840—1895),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石门(今桐乡)崇福镇人。自幼聪颖,无意功名,醉心艺术,终年杜门挥毫,不预外事。能诗善画,尤擅山水。山水取法高古,苍秀沉郁,水墨淋漓,一洗枯槁甜俗之习,卓然成家,名重一时。花卉墨色厚浓淡雅,无不适宜,恰似张伯安。晚年师法造化,雇舟沿运河北行,遍...[详细]

吴味经 [公元1897年-1968年]

  • 吴味经(1897—1968),字纬,东阳塘沿人。1923年天津棉业专门学校毕业后,供职农商部第一棉业试验场,引进美国“脱字棉”推广华北。1928年任浙江省棉业改良场杭州育种场主任,创设之江农产社,筹设轧花厂,培育繁殖良种。积十数年之经验,对纤维分析、籽杂检验、水分评量的手触检验达到与仪器检定几无...[详细]

吴惟平 [公元1901年-1972年]

  • 吴惟平(1901—1972),字程法,又名远平,松阳赤寿乡赤岸村人。县立毓秀小学毕业,人省立十一中学读书,因-等被校方开除,改入上海澄衷中学。1925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研究马克思主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入浙江桐庐县时,经军政治部主任兼-表赵舒邀请,任政治部总务科长。1927年...[详细]

吴惟忠 [明][明朝时期著名抗倭将领]

  • 吴惟忠,字汝诚,号云峰,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吴坎头人。性聪慧,志刚勇,好习史书,精于韬略。嘉靖中,东南沿海倭寇为患,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浙江宁、绍、台参将戚继光赴义乌招募新兵,吴惟忠等四千青年应募投军,担任把总。戚继光撰写《纪效新书》,并创制出一种新式武器“狼筅”和一种新的阵法“鸳鸯阵”,训练义乌兵。...[详细]

吴祥达 [公元1851年-1914年]

  • 吴祥达(1851—1914),又名星亭,清淳安桥西镇田中人。出身贫寒,10岁时随太平军辗转潮州,由一位好心人收留修文习武。28岁后,因抗击侵略者,骁勇善战,多次立功,提任潮州府和梅州府镇守使,掌握辖区军务。光绪年间,升任广东省陆路提督,统兵驻守广州。吴祥达担任提督后,关心桑梓,归故里为家乡做了三...[详细]

吴先清 [公元1904年-1937年]

  • 吴先清(1904—1937),女,曾用名-芝、吴仙清,临海县城(今临海市)人。毕业于台属联立女师附小,至杭州考入浙江省立蚕业讲习所。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被选为蚕校学生代表,率领同学上街--。1920年夏蚕校毕业,进入杭州私立美术学校习画。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宣中华结婚。是年五...[详细]

吴兴祚 [清][公元1632年-1698年]

  • 吴兴祚(1632—1698),字伯成,号留邨,山阴(今绍兴)州山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旧旗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部)。父执忠,客礼亲王代善幕,授头等护卫。 自幼聪颖,奋攻科艺,清顺治七年(1650)以贡生授江西萍乡知县。时,金声桓叛,江西郡县多被占,萍乡以有备独完。旋以守御有功,授山西大...[详细]

吴绛雪 [清][公元1650年-1674年]

  • 吴绛雪(1650—1674),女,名宗爱,永康县城后塘弄人。父士骐,曾任仙居、嘉善、嵊县教谕。绛雪自幼秉承家学,聪颖多能。9岁通音律,闻琵琶曲,即能随声唱和。11岁作七绝《题晴湖春泛图》,情景交融,见者赞赏。12岁时以诗入画,设色精绝,书法不同凡响,名噪一时。绘画擅长花卉、人物,兼善写生,传世画...[详细]

吴瑶 [公元1900年-1948年]

  • 吴瑶(1900—1948),又名朝周,字子嘉,号伯华,原住遂昌王村口镇山前村,民国初,随父迁居石练镇中街。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38年6月晋升少将。 少年即有抱负,倔强勇敢,酷好读书,尤工书法。在省立十一中学就读时,受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在丽水闹 ,--,被开除学籍。辍学后流落上海,设摊...[详细]

吴伊耕 [公元1844年-1930年]

  • 吴伊耕(1844—1930),字莘田,湖州北门外河上甸人。成年后,开始从事丝绸业。后弃商学医,受学于乌镇名医沈馨斋。从师数年,开业于湖州闵家桥。医术医德迅速传播湖州。不矜己功,精益求精,将诊室题名为“求是草庐”。好学苦读,自修甚勤,诊病余暇,手不释卷,辑有《近贤八家医案》。晚年,将所积累临床记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