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殿扬(1880—1974),又名殿标,字绍庸,嵊县浦口乡(今嵊州浦口镇)棠头溪村人。出身儒医世家,喜练拳舞棒,清末武秀才。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浙江武备学堂求学时,杭州拱宸桥已划为日租界,日本人为宣扬武士道精神,在拱宸桥摆擂台,殿扬挺身而出,击败日本武士高木兆雄、上月三郎,轰动杭城...[详细]
吴东发(1747—1803),初名旦,字侃叔,一字耘庐,号芸父,海盐澉浦人。清嘉庆元年(1796)贡生。尝从钱大昕游,大昕引为畏友。早年崇奉理学,壮年潜心于经学,尤其精通《尚书》。曾受浙江抚台阮元之聘,参加《经籍籑诂》。通金石文字,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吸收其不少见解。著有《群经字考》、《...[详细]
吴穀祥(1848—1903),字秋农,初字蓉甫,别号瓶山画隐,晚号秋圃老农,嘉兴人。工山水并擅人物花卉,用笔苍劲,设色清丽。俞曲园评其画为“神品”。清末在上海鬻画,时画风习尚纵横草率,而其独能不落时尚。一度去北京作画,声誉鹊起,名噪南北。光绪二十六年(1900)南归,客居苏州,与顾子山、吴清卿等...[详细]
吴福孙(1280—1348),字子善,自号清容野叟,钱塘(杭州)人。自幼聪明,容貌俊秀,长大后学习勤奋,博览群书。元贞元年(1295),荐补为嘉兴路儒学学录,迁宁国路儒学学正。至治二年(1322)授潮阳县青洋山巡检。至顺二年(1331),大学士阿荣将他所书小楷数万字献呈文宗,得到欣赏,被选至京师...[详细]
吴复夏(1913—1938),曾用名金馥桂,东阳南溪(今吴宁镇)西坞村人。1931年,进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5年毕业,分配到空军第一大队任少尉侦察机驾驶员,后改任轰炸手。抗日战争爆发,多次奉命飞临敌阵侦察,屡建战功。曾奉命轰炸日本侵略军台湾基隆机场、仓库,完成任务后绕基隆上空一周,胜利返航。...[详细]
吴耕民(1896—1991),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中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园艺教育,参加创建我国首批高等院校园艺系,培养了我国几代园艺人才。他运用近代园艺科学知识,调查整理我国果树、蔬菜生产经验,传播国内外园艺良种和栽培技术。他对中国温带及亚热带果树的栽培造诣深厚,果树修剪...[详细]
吴经熊(1899—1986),一名经雄,字德生,鄞县人。1920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科,次年赴美留学,1925年获密西根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后历任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及国内东吴法学院教授,一度任上海临时法院代院长。1939年当选美国学术院名誉院士,1941年任国民...[详细]
吴锦堂(1855—1926),名作镆,字锦堂,以字行,慈溪东山头西房村(今属观海卫镇东山头西房村)人。早年务农,耕余从族伯读书,略识字。清光绪八年(1882)至上海虹庙萃丰油烛店帮佣,精明谨慎,为店主赏识,被派至苏州等地代理分店业务。十一年,与友人合资,集银千元,赴日本长崎经商,继转大阪。十六年...[详细]
吴莱(1297—1340),原名来凤,字立夫,浦江吴溪人。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长子。4岁能成诵,7岁能赋诗。曾向叔父借读《汉书》,每日更换一册。叔父当面相试,能琅然背诵,闻者莫不惊异。方凤叹其慧敏,即以孙女许之,并传所学,由是学问益进。18岁作《论倭文》,文词雄奇,议论俊爽,得当时学者好评。延...[详细]
褚无量(646—720),字弘度,唐盐官临平(今余杭临平镇)人,家濒临平湖。一说盐官许巷(今属海宁许巷乡)人。幼年就读湖畔,曾留有读书堆胜迹。无量初从沈子正学经,努力学习儒家著作,读书专心,励志刻苦。一日,湖有龙舞,诸童皆去观看,而无量不为所动,端坐攻读如初。及长,精于《三礼》、《史记》,举明经...[详细]
吴莲艇(1880—1940),名欣璜,字莲艇,以字行,鄞县栎社路头街(今属石碶镇)人。早年就读宁波崇信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进嘉兴福音医院,从美籍医师文渊学医。三十三年卒业,获医学士学位,留院任文渊助理。三十五年,应同学陈谦夫邀,至慈溪县城筹办保黎医院,寓“保我黎民”意。越年建成开诊,...[详细]
伍律(1915—1983),青田仁庄村人。1939年,国立中央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正大学和长春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副教授。讲授比较解剖学、动物生理学、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动物技术学等课程。1947年,任上海东南医学院解剖系教授,兼任兰州大学动物系副教授,讲授组织学、胚...[详细]
吴梅(1914—1985),女,原名吴曼华。海宁硖石人。自幼患脊柱结核,驼背多病,但身残志坚,刻苦向上。1935年9月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共产党 组织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和救国联合会,从事革命活动。一二·九运动后,回硖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硖石商报》上副刊《女声》(后改为《抗敌》),组织歌咏队、救...[详细]
吴梦非(1893—1979),东阳巍山镇白坦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考入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次年起随李叔同学音乐、美术,成绩斐然。毕业后执教上海、浙江、江西等地中学,参加南社。1919年,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同年倡立中华美育会,创办并主编《美育》杂志。1928年,在江西庐山举行的中学...[详细]
吴茀之(1900—1977),初名士绥,改名谿,号吴谿子,以字行,浦江前吴乡前吴村人。幼承家学,酷爱美术,稍长致力工笔画。1922年,进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高师科,受吴昌硕画风影响,开始专攻写意。毕业后,在苏州第一师范、淮安中学任教。1929年,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任中国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其附属中学...[详细]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号正厂,海宁硖石人。幼失父母,生活艰困,眇一目,刻苦好学。8岁即能日记数百字。16岁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好治宋理学。以才思敏捷,与王蘧常、唐兰合称“国专三杰”。例假日常怀烧饼坐图书馆中,攻读终日。1923年毕业后至广西容县中学任教,并扶助弟妹求...[详细]
吴清化(1918—1943),女,原名庆华,原籍平湖县,生于北平(北京)。1930年随母迁居南京,后考入南京栖霞山师范。1935年秋,考入金陵大学,由大哥吴志恒(共产党员)介绍,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奔走于上海、南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被捕,在狱中始终坚贞不屈。七七事变后出狱,到延安参加革...[详细]
吴钦烈(1896—1966),号景直,诸暨孝四乡(今陈蔡镇)柯溪坞村人。中学毕业后,入浙江高等学堂。1914年,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科学习,得学士学位。后又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获化学硕士学位。旋任安德拿0公司化学师。1920年,在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化学工程科任教授兼...[详细]
吾邱衍(1272—1311),字子行,号竹房、竹素,亦称贞白,钱塘(今杭州)人。酷爱古学,博通子史百家。善隶书,精小篆,治印与赵孟頫齐名。操行高洁,终生不仕不娶,隐居不出,专事吟咏,与当时文人学士多有酬唱往来。设帐授文字、音韵、训诂等课以为生计。工诗文,曾自编诗集,惜未传世。诗风效唐李贺,神韵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