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汉(1872—1926),原名王淑德,又名贞姑,女,绍兴柯桥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与徐锡麟结婚,支持徐奔走革命。与秋瑾等志士结识,加入光复会,并改名振汉。三十一年冬,随徐锡麟赴日。次年12月到安庆,帮助筹备起义。皖案后,被清政府通缉,往日本。民国成立后回绍兴东浦。1914年徐锡麟所办...[详细]
王致(生卒年未详),字若一,宋鄞县人。以道义化乡里,隐居桓溪 (今横街镇 溪)讲学授徒。宋庆历五年(1045)聘为县学师,不受;授秘书省校书,亦不赴。安贫乐道,乡人颂其德行,称鄞江先生。卒后葬栖凤山。知县王安石称:“四明士大夫立言以垂后世者,自先生始。”庆历五先生之一。...[详细]
王之荣(1958—1979),淳安鸠坑乡青苗碣村人。1966年上学读书,在校担任过学习委员、班长,多次被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受过公社党委的奖励。1978年4月应征入伍,三个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初,王之荣所在部队奉命选调骨干开赴前线,以对付越南当局...[详细]
王中(1906—1981),曾用名曹鸿堂、允烈、李振民、一恨,慈溪大隐石山下(今属余姚)人。14岁在宁波源顺布庄当学徒。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进广东黄埔军校。次年5月结业回宁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任中共宁波市委军委书记,兼中共浙江省委巡视员,12月参与领导奉化忠义乡武装...[详细]
王仲良(1899~1974),原名宝德,化名承业、耀中,今匡堰镇王家埭村人。8岁入私塾读书,13岁在新浦学银匠,16岁至上海裘天宝银楼做工。1129817681.jpg1927年参加革命,11月任上海金银业工会常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工人运动。次年1月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逮捕,在狱中加入...[详细]
王钟声(1874—1911),名熙普,上虞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德留学,回国后曾任广西法政学堂监督及洋务局总办。二十九年,参与组织中国新剧剧团春阳社,编演进步话剧。有《仇情记》、《秋瑾》、《爱海波》、《张文祥刺马》等剧。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光复上海。年底,北上天津编演《官场现形记》、《宦...[详细]
王仲闻(1902—1969),名高明,号幼安、学初,以字行,王国维次子。幼受父亲熏陶,喜爱古典文学。家贫,中学未毕业即入上海邮局工作,业余潜心词学,与夏承焘、唐圭璋时相往来。建国后调任北京邮电部秘书处副处长,后下放为邮局营业员。1957年被错划为 ,-退职。身处逆境,治学不倦,整理多年研究心得,...[详细]
王舟瑶(1858—1925),字玫伯,号默庵,黄岩县城(今黄岩区)天长街人。少读书九峰书院。清光绪七年(1881),补县学生,旋食廪。十一年,入杭州诂经精舍,为俞樾赏识。十四年,以优行贡于朝。次年中举人。时侍郎沈源深督学福建,闻其名,聘校文字。侍郎卒,归九峰书院讲学。后侍郎龙湛霖督学江苏,又被聘...[详细]
汪子望(1900—1926),原名懋钧,字学庸,龙游人。溪口中和小学毕业,家贫无力升学,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22年,任鄞县云龙碶小学教员。1923年,任宁波浙江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员兼教务助理,同年初参加进步青年组织雪花社。1924年初,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省立四...[详细]
王子余(1874—1944),名世裕,晚年自号聻庐老人,绍兴人。父庸吾与周恩来祖父周殿魁同在江苏淮阴为官,结成儿女亲家。清光绪二十年(1894),子余在绍兴城内火珠巷板桥头与周殿魁女桂珍(1873—1912)结婚。 自幼受业于世交、明末朱氏后裔宗稷辰,中过秀才。光绪二十八年,出任会稽县学堂督...[详细]
王宗沐(1524—1592),字新甫,号敬所,临海县城(今临海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为诗文交。继由员外郎迁广西按察佥事,督学政。任内修宣成书院,建崇迪堂。 嘉靖三十二年,任广东参议,分守惠州、潮州。三十五年,任江西提学副使。修王阳明祠,建正学、...[详细]
万斯年(1617—1693),字绳祖,号谵庵,浙江鄞县人。清初学者,万泰长子。 明末避乱-,必载书满车。白昼务农,夜间集子弟讲习,设教桃源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兄弟八人(其中万斯同尤以史学节操名世)均已学显,时称“万氏八龙”。...[详细]
万斯选(1629—1694),字公择,学者称白云先生,鄞县人。万泰第五子。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亡,隐居不试。黄宗羲应万泰邀,来宁波讲学,他与兄弟斯大、斯同等同听讲,为18个高足之一,以“躬行君子”著称,同辈视为模范,黄宗羲亦以诤友相待。尝说:“学者须验之躬行,方为实学。”取朱熹“半日-...[详细]
万泰 (1598~1657) 字履安,晚号悔庵,明清际鄞县县城人。1636年(崇祯九年)举人。从学于刘宗周,后加入复社,并与余姚黄宗羲、无锡顾杲、吴县杨廷枢等聚讲于南京,以激扬名节自任。时权臣阮大铖复出擅权,他参与署名《留都防乱揭》以逐阮大铖,士林称快。后任户部主事。明亡避至榆林,衣道士服,榆...[详细]
万言(1637—1705),字贞一,号管村,鄞县县城人。万斯年子。少与叔斯大、斯同从黄宗羲学,以古文著称。清康熙十四年(1675)中举人,为教习,期满授知县。明史馆开局,总裁徐元文荐7人纂修,他即其中之一,授文林郎,独成崇祯长编,兼修《盛京通志》、《大清一统志》。性耿直,不徇私情,明故臣杨嗣昌子...[详细]
魏长春(1898—1987),字文耀,慈溪魏家桥(今属余姚三七市镇)人,生于北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随父归里,1914年入桐乡石门湾天生堂药店当学徒。3年后满师,进宁波富春堂药店当店员。接方配药,留心名医处方,渐熟医理。后随宁波颜芝馨医师抄方,多获益。1918年于慈城(今属江北区)挂牌行...[详细]
魏耕(1614—1662),原名璧,字楚白,归安(今湖州)人。诸生,有诗名。清王朝建立后,弃功名,迁居湖州别鲜山,改名耕,字白衣,别号雪窦居士,筑“息贤堂”。顺治二年(1645),明朝遗室潞王逃至杭州,弃家投军,驻湖州,策划军机。同年六月,清兵攻占杭州,潞王投降,湖州推官冯汝缙献城降。魏耕邀集湖...[详细]
魏兰(1866—1928),字石生,云和县城中街铺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就读箬溪书院,不久中秀才。二十九年五月,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拒俄义勇队,年底与陶成章一起回国。三十年一月,在上海会见蔡元培,共商江浙反清计划,并与陶成章去浙西、浙南农村,联络龙华会、双龙会等会党,准备武装起义。同年二...[详细]
魏如(1897—1966),字子拔,诸暨栎江乡(今枫桥镇)大奕村人。祖父、父亲均为清末秀才,以教书为业。1913年,在绍兴府中学堂读书,因反对校长破孩毕业班学生,领导学生- 被开除。1914年,改名大刚,入之江大学。半年后因对基督教持异议退学,在乡村以教书为业。1916年,考入交通部南洋公学(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