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412年),字希乐,小字盘龙,沛国沛县(今属江苏沛县)人,东晋末年北府兵将领。曾与刘裕、何无忌等举义兵消灭桓玄,后又参与讨伐卢循的战事。在晋官至卫将军、荆州刺史。因不服于刘裕,故此被刘裕所攻,兵败 。...[详细]
刘义恭(413―465),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刘裕第五子,母为袁美人。 姿颜美丽。元嘉元年,封江夏王,进位司空。宋孝武帝即位时,授太尉,录尚书事。前废帝刘子业狂悖无道,刘义恭欲谋废立。永光元年,事败被害。宋明帝即位,追谥文献。 著有文集十一卷,行于世...[详细]
衡阳文王刘义季,年幼时平易质朴,没有浅陋庸俗的毛病。 刘义隆任荆州剌史时,刘裕让刘义季随从往江陵,因此特别被刘义隆钟爱。元嘉元年,义季封衡阳王,食邑五千户。五年,任征虏将军。八年,领石头城防务事宜。九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右将军、南徐州剌史。十六年,代替临川王刘义庆都督荆湘雍一两宁...[详细]
刘义康(409年-451年),小字车子,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铜山县)人,南朝宋宗室、重臣,宋武帝刘裕第四子,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异母兄弟。母亲是美人王氏。 刘义康在刘裕称帝后受封彭城王,多次在外任刺史,后入朝以司徒掌政,因宋文帝多病,故朝事一度由刘义康独掌。然而义康行事不顾君臣礼仪,其党众...[详细]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详细]
刘遗民(352--410),晋代著名佛教居士,名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县)人。年少丧父,事奉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当时的王公大臣皆先后地引荐他高升其他的官职,刘程之都坚决地推辞。 当时慧远大师,居住在庐山的东林寺,修习念佛三昧,...[详细]
刘义宣(415~454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人。南朝宗室大臣,宋武帝刘裕第六子,母亲为孙美人。 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元嘉元年,封竟陵王,食邑五千户,仍拜右将军,镇石头城。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勤自课厉,政事修理。辅助孝武帝刘骏夺位有功,累迁中书监、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给鼓吹。改封南郡王,...[详细]
刘义真(407~424年),字车士,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刘裕次子,母为孙修华。 仪貌俊美,神情秀彻,初封桂阳县公。从刘裕北征,平定关中,拜雍州刺史,改扬州刺史,镇石头城。永初元年,封庐陵王,迁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后为徐羡之所诬,贬为庶人。景平...[详细]
刘友(469-479年),字仲贤,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宋明帝刘彧第七子,母为泉美人。 元徽二年(474年),时年五岁,出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为邵陵王 。宋顺帝即位,进号左将军,徙南豫州刺史。升明三年( 479年 )薨,谥号为殇,无子国除。...[详细]
刘云圻,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2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籍贯江苏靖江。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和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证实了扩展p体系是实现高迁...[详细]
刘赞(470-478年),本名智随,字仲敷,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宋明帝刘彧第九子,母为徐良人。 泰始六年,奉世祖为子,封为武陵王,食邑五千户。后废帝元徽四年,出为南徐州刺史。升明元年,迁前将军、郢州刺史。二年,为沈攸之所围,徙荆州刺史。薨,时年九岁,无子国除...[详细]
刘智井(?-470年9月5日),宋明帝 刘彧第五子,母为郑修容。 宋明帝无生育能力,诸弟的姬妾怀孕后,送入宫中,生子后,杀其母,交给受宠的六宫嫔妃抚养。泰始六年六月己亥(470年7月20日),刘智井出继东平冲王刘休倩。同年七月丙戌(470年9月5日),刘智井去世。刘智井去世后,宋明帝立第八子...[详细]
刘仲又名刘喜(?—公元前193年),沛丰邑人,西汉诸侯王,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二哥。 汉六年(前201年),被封为代王。汉七年(前200年),匈奴攻打代国,刘仲弃国逃到洛阳,被刘邦废去王爵,改封合阳侯。 惠帝二年(前193年),刘仲逝世,后因其子刘濞被封为吴王,被追谥为代顷王。 公元前2...[详细]
刘子鸾(456年-465年),南朝宋孝武帝 刘骏第八子,字孝羽,母为殷淑仪(实为南郡王刘义宣女,也就是刘骏堂妹)。 五岁时即被封为襄阳王,后来改封新安王,又加封为北、南徐州刺史、领南琅邪太守。因为殷淑仪相 当得到宠爱的关系,子鸾得到的疼爱也胜过其他的兄弟姊妹,想要得到刘骏青睐的官员,没有...[详细]
刘子顼(456年-466年9月19日),字孝列,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母为史昭华。 大明四年正月庚寅(460年3月5日),封历阳王,食邑二千户,加号冠军将军,领吴兴太守。大明五年九月壬寅(461年10月13日),改封临海王。十月甲寅(461年11月19日),任使持节、都督广交二州、湘州之始兴、...[详细]
刘子房(456-466年),字孝良,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孝武帝第六子,母为何淑仪。 大明年间,封寻阳王,拜冠军将军,迁豫州刺史,进号右将军,除会稽太守。宋明帝即位,参与刘子勋之乱,降为松滋侯。不久,诏废为庶人,徙郡而杀,时年十一。...[详细]
刘子孟(459年-466年10月25日),字孝光,宋孝武帝刘骏第十六子,母为杨婕妤。 大明七年八月乙丑(463年8月25日),封淮南王,食邑二千户。改豫州的南梁郡为淮南国,将南豫州的淮南郡并入宣城郡,第二年复旧。景和元年(465年),任冠军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泰始元年十二月,刘彧即位...[详细]
刘子仁,字孝和,宋孝武帝第九子。大明五年,年仅五岁,监雍、梁、南北秦 四州、郢州 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封为永嘉王,食邑达二千户。迁东中郎将、吴郡太守。 大明六年,迁丹阳尹。大明七年,兼卫尉。前废帝即位,加征虏将军,领卫尉,丹阳尹如故。后任左将军、南兖州刺史。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