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原湘(1760~1829) 清代诗人。字子潇,晚号心青。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幼随其父孙镐任居奉天(今辽宁)、山西,所历名山大川皆发之歌咏,青年时代已名噪京都。嘉庆十年(1805)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告假归,得怔忡疾,遂不出。历主昆山之玉峰、旌得之毓文、通州之紫琅、本邑之游文各...[详细]
孙云铸(1895—1979)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奠基人,高邮人。历任教授,地质部教育司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三届人大代表,政协二届、三届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曾与李世光一道出席世界地质和古生物学会议,并被选为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长期以来为培养我国地质人才作出了贡献。发表的《...[详细]
汤贻汾:道光,咸丰年间,山水画呈衰微之势,著名画家不多,唯汤贻汾与戴熙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汤贻汾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生于1778年,卒于1853年。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太平天国攻克金陵进池而死,享年75岁。汤贻汾多才多艺,天文,地理。百家之学,均有造诣,诗文书画俱能...[详细]
唐顺之(1507年——1560年),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详细]
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唐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29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然而受“会试-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唐伯虎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详细]
陶弘景(452或456~536) 南朝齐、梁间道教理论家、医药化学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居士,晚号华阳真逸、华阳真人,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不到20岁,就被齐高帝萧道成聘为诸王侍读,居住在小仓山(今上海路北段东侧的陶谷新村,旧称陶谷街,以陶弘景居此而得名)。陶弘景在此植梅数株,随王伴...[详细]
汪琬(1624~1691) 清初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学者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60余日,后乞病归。汪琬与侯方域...[详细]
王韬(1828—1897年) 近代著名政论家,报人、文学家。初名利宾,早字子久,又字兰卿,入县学后改名瀚,字濑今,后更名韬,字仲潜,一字子潜、紫诠,自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等,清末长洲甫里人。出身于诗礼之家。18岁中秀才,在家乡设馆教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的邀请,...[详细]
王昱(1714——1748),清代画家,字日初,号东庄老人,又号云槎山人、 丹林,江苏太仓人。与清代画家王玖、王宸、王愫合称“小四王”。东庄老人师承娄东“四王”一脉,喜山水,其画淡而不薄,疏而有致,笔意在倪瓒、方从义之间。 传世作品有雍正五年(1727)《浮峦暖翠图》轴(现藏首都博物馆);...[详细]
王愫 清 字存素,号林屋,一号朴庐,江苏太仓诸生,侨居苏州。原祁侄。山水乾墨重笔不加渲染,得元人简澹法。绛笔竹石尤妙。间作青绿设色,亦绰有原祁秀韵。特笔意薄弱未能浑厚,故秀润中无高古之趣,与王昱、王玖、王宸称(小四王)。尝为王兰泉司寇画三泖渔庄图,分春、夏、秋、冬四帧。工诗词,与诸名士倡和,每作...[详细]
[明](一三六二至一四一六)一作芾,又作黻。字孟端,后以字行。号友石,别号鳌里、又号九龙山人、青城山人,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少为弟子员,永乐初以善画蔫,供事文渊阁,拜中书舍人。以墨竹名天下,得石室(文同)、橡林(吴镇)遗法,为明朝第一。山水师王蒙、倪瓒自有一种风度,用笔精到,超出幼文(徐贲)、...[详细]
王宸(1720—1797)字子凝,一字紫凝,一作子冰,号蓬心,一作蓬薪,又号蓬樵,晚署老蓬仙、蓬樵老、潇湘翁、柳东居士、莲柳居士,自称蒙叟、玉虎山樵、退官衲子,江苏太仓人。 王宸:(康熙59年-嘉庆2年,王原祁曾孙。工诗,书法近颜真卿,山水承家学,以宋元为宗,深得黄公望法。与王玖、王愫、王昱...[详细]
王安国(1692—1757),字书城,号春圃,王念孙之父。王氏祖上居苏州,明初迁高邮。王家世代书香,王安国禀承家训,从小精读四书五经,雍正二年以殿试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东学政,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王氏祖上素贫,王安国虽居官高位,但为人耿直、清廉。“由巡...[详细]
[明](一四五o―一五二四)字济之,别号守溪,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进士。武宗(一五o六―一五二一)正德元年十月入内阁,任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谥文恪。 王鏊从小聪颖异常,8岁能读经史,12岁能作诗,16岁随父读书,写得一手...[详细]
王宠(1494~1533),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书法家蔡羽的学生,以诸生贡太学。其诗喜欢建安、三谢及盛唐诗风,著有《雅宜山人集》。王宠生活于弘治至嘉靖年间,这时正是吴门地区书法创作鼎盛时期,他虽是祝允明、文徵明的后辈,却与他们并称为吴中三家。...[详细]
王德宝(1918.5~2002.12 ),出生于江苏泰兴。生物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王德宝于1918年5月7日出生于苏北平原泰兴县黄桥镇。黄桥镇地处周围4县的交汇处,是苏北土特产的一个集散地,比较繁华富庶。王德宝的父亲王嵩樵是个读书人,...[详细]
王穉登(1535—1612),字百谷,号玉遮山人、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等,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州武进,先祖本姓乌,永乐时移居苏州,改姓王。嘉靖诸生。嘉靖末入太学,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袁炜门生。万历间,与屠隆、王世贞等祖织南屏社,人称“侠士”。拜文徵明为师,书法精于篆、隶,为吴门派...[详细]
王艮(gèn)(1483~1541)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的创立者。 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泰州。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先世原居苏州,后落户于泰州安丰场,以烧盐为生,始祖...[详细]
王观(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熙宁中,曾以将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扬州江都县事。在任时作《扬州赋》,神宗阅后甚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 1卷。后官至翰林大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黄金殿里”词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