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清][公元1618年-1664年,秦淮八艳,中国古代十大名伎,中国古代十大才女]

  • 明末清初名伎,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伎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详细]

刘师培 [公元1884年-1919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史家、经学家]

  • 刘师培(1884.6.24-1919.11.20) 字申叔,号左盦,因参加排满运动,曾改名“光汉”。江苏仪征人。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史家、经学家。 刘师培出身于经学世家,曾祖父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都以治《左传》享誉于世,父亲刘贵曾也以治经学闻名。刘师培自幼聪慧,在母亲的...[详细]

刘颂 [晋][?-300年]

  • (?~300) 西晋时司法官。字子雅,广陵(当时郡治在今江苏淮阴县)人。西晋初期历任尚书三公郎、议郎守廷尉、三公尚书等司法官,秉公执法,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张释之。他强调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判案,断罪应以法律条文为依据,没有法律条文,就应根据刑名和法例,法律和名例都用不上,就不能定罪。他极力反对司法官吏...[详细]

刘天华 [公元1895年-1932年,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

  • 刘天华(1895-1932) 字寿椿,1895年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幼时酷爱音乐,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民国元年(1912)随刘半农去上海,进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学习,掌握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后又刻...[详细]

刘细君 [汉][?-前101年,第一位和亲公主]

  •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详细]

宋武帝刘裕 [南北朝][公元363年-422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别名刘德舆、刘下邳、奇奴、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后因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权。刘裕先后消灭刘毅、孙恩、卢循、桓楚、谯蜀、司马休之等0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永初三年(422年),刘...[详细]

刘震东 [公元1897年-1989年]

  • 刘震东(1897~1989)原名长春,灌云县侍庄乡刘庄村人。幼年就读私塾,后入小学,肄业于省立第八师范学校。40年代初,曾在革命先烈吴辟初家任塾师,思想进步。灌云南岗乡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投身革命,出任潘洼初级小学校长。民国32年(1943)8月,和民主政权教师一道参加秋训营学习,后被县教育科任...[详细]

宋前废帝刘子业 [南北朝][公元449年-465年,中国古代十大昏君,南朝宋皇帝]

  • 宋前废帝(449-465)即刘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大明八年(464)即位。刘子业-已丧失人伦,他的后宫已有嫔妃万人,但仍将其亲姑母宁朔将军何迈之妻新蔡公主刘英媚封为夫人,纳入后宫。刘子业还别出心裁,把各王王妃、公主集中起来,强令左右侍从奸污她们。他还下令宫女均赤身裸体与他在宫中奔跑嬉戏,...[详细]

李味辛 [清][公元1858年-1928年]

  • 李味辛(1858~1928)名道心,灌云县东辛乡人。清光绪年间考中秀才,后在龙门师范就读卒业,为当时淮北盐区德望与才名并举的开明盐商。因捐资助学,造福桑梓,而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民国初年,中正精勤学堂改为精勤学校,李味辛出任校长。建校初期,百事待兴,经费拮据,他毅然捐献出自己用巨资铺设的四排盐...[详细]

李香君 [明][公元1624年-?,秦淮八艳,中国古代十大名伎]

  • 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伎。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详细]

李渔 [清][公元1611年-1679年,清代戏曲家,小说家]

  • 李渔(1611~约1679)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字笠鸿,一字谪凡。号湖上笠翁。原籍兰□(今属浙江),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在明-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出身富有之家,园亭罗绮在本邑号称第一。 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遂移居杭州,又迁南京。从事著述,并开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详细]

李兆洛 [清][公元1769年-1841年]

  • 李兆洛(1769~1841)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属江苏常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改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达20年。李兆洛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为文主张混合骈、散两体之长,与桐城派散文立异,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所作文章...[详细]

龙且 [秦][?-前203年,项羽帐下五大将]

  • 龙且(jū)(?-前203年,秦末名将。生卒年不详,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曾被封为司马。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英布背楚之时,项羽使龙且点兵十万往击之。龙且与英布战,大破之,英布逃离九江归汉。项...[详细]

阖闾 [春秋战国][?-前496年,Lu578]

  • (?—前496)又称“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前514—前491)。名光。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获君位。灭徐,破楚,占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秦救楚及其弟夫概反叛而受挫。后被越王勾践败于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伤重而死。1、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详细]

陆德明 [唐][公元550年-630年,唐朝十八大学士]

  •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人。经学家。训诂学家。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太建中,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归里。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王世充称帝欲以为子师,严拒之,唐初...[详细]

静严 [公元1907年-1969年]

  • 静严(1907~1969),俗名陈炎,又名大镛。兴化县人,7岁出家为沙弥,民国11年(1922),在苏州西园寺受戒。民国19年(1930)就读厦门闽南佛学院,后在焦山、竹林寺参禅侍佛。民国21年(1932)任竹林寺维那职(专司唱诵)。民国23年(1934)任焦山定慧寺监院。民国25年(1936)...[详细]

陆广 [元]

  • 陆广:生卒年不详,元画家,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擅画山水,亦能诗文。 陆广,生卒不详,元代画家。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取法黄公望、王蒙,风格轻淡苍润,萧散有致,后人评其格调在曹知白、徐贲之间。能诗,工小楷。 ...[详细]

陆龟蒙 [唐][?-881年,唐朝诗人]

  • 陆龟蒙 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年不详;约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卒。农学。 陆龟蒙出身官僚世家,其父陆宾虞曾任御史之职。早年的陆龟蒙热衷于科举考试。他从小就精通《诗》、《书》、《仪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特别是对《春秋》更有研究。在进土考试中,他以落榜告终。...[详细]

陆机 [晋][公元261年-303年,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出身名门,其外曾祖父为东吴政权奠基者、吴大皇帝孙权之兄孙策,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上大将军。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孙吴灭亡后出仕西晋,曾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详细]

陆绩 [三国][公元187年-219年,二十四孝子]

  • 陆绩(187~219),字公纪。吴郡吴(今苏州市)人。三国学者,天文学家。庐江太守陆康少子。“敦《诗》、《书》,长玩《礼》、《易》”,一生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赅览。6岁时见袁术于九江,取橘3枚藏于怀,及拜辞,橘堕地,术问其故,绩说是带回给母吃。后人称怀以遗母之物为“陆郎橘”或“陆氏橘”,作为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