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楚湘 [清][公元1878年-1946年]

  • 方楚湘(1878~1946)灌云县板浦人,家境贫寒。19岁起,屡试未成,乃转向新学,得亲朋之助,曾就读于杭州西子湖畔蚕学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张锡庚之嘱,购湖桑条3000枝,植于伊芦山麓之张庄,后省、县举办蚕桑事业,植湖桑若干于板浦北郊,终未果。光绪三十二年在乐群学堂任教数月;光绪三...[详细]

范仲淹 [宋][公元989年-1052年,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详细]

费毓卿 [清][公元1858年-1923年]

  •  费毓卿(1858-1923)又名金祖,周庄镇人。出身武官之家,年少便学艺练武,立志报国。光绪四年(1878年)投笔从戎,由于他擅长兵法武艺,在军中节节晋升。27岁,升任镇海关健左旗副将,管辖镇海县境内金鸡山防务。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后,法-队经过谅山之战、镇南关之战,累遭惨败。次年三...[详细]

费信 [明][公元1384年-?]

  • 费信,字公晓,明朝吴郡昆山人,洪武十七年生。年少好学,因家贫常借书阅读,又自学通阿拉伯文。永乐、宣德年间曾任翻译官,随三宝太监郑和四次下西洋: 第一次 永乐七年(1409年) 第二次 永乐十年(1412年) 第三次 永乐十三年(1415年) 第四次 宣德五年(1430年) 费...[详细]

冯班 [清][公元1602年-1671年]

  • 冯班(1602~1671)清代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末仕。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论诗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以为似是而非,惑人为最(《严氏纠谬》)。他主张诗以道性情,但最后又归结到温柔敦厚。他也主张善...[详细]

冯大有 [宋]

  • 冯大有(约十二世纪),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这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太液荷风」图,从题名到内容,...[详细]

冯梦龙 [明][公元1574年-1646年,吴下三冯]

  •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等。长洲县(今苏州)人。明末文学家、戏曲家。 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因编纂通俗文艺遭-。万历四十七年曾馆于麻城。崇祯三年(1630年),57岁才考取贡生,选为丹阳县训...[详细]

冯延巳 [五代十国][公元903年-960年]

  •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详细]

夫差 [春秋战国][公元前495年-前473年,春秋吴国君主]

  • (?—前473)春秋末吴国国君(前495—前473)。阖闾子。阖闾为越王勾践打败伤死,他立志复父仇,终败越兵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使越降服。又开挖邗沟,北向败齐。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获胜,但被越乘虚攻入都城。公元前473年吴为越所灭,他 。姬夫差(?...[详细]

伏龙

  • 伏龙名维锦,字云程,阜宁益林镇伏庄人。清光绪10年(1884年)生于仅有数亩薄地的贫农家庭。父母早亡,伏龙和两个妹妹均由叔父抚养长大。 伏龙少极聪颖,虽只读过几年私塾,由于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却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年方十八,即设馆课童。除了教四书,还讲新学,深受学生欢迎。伏龙...[详细]

噶尔臧 [清][?-1721年]

  • 噶尔臧,乌梁罕氏。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月尚康熙帝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四十三年(1704)袭喀喇沁杜棱郡王;五十一年(1711)因罪削爵。康熙六十一年去世。 ...[详细]

高二适 [公元1903年-1977年]

  • 生平简介 高二适(1903-1977),江苏东台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详细]

高攀龙 [明][公元1562年-1626年,东林七君子]

  • 高攀龙(1562~162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行人。-指责陛下深居九重,被贬谪为揭阳县典史,又逢亲丧家居,30年不被起用。在此期间,他与顾宪成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影响较大,时人称为东林党。高攀龙为首...[详细]

高启 [明][公元1336年-1374年,明初吴中四杰,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明初十才子]

  • 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详细]

高翔 [清][公元1688年-1753年,扬州八怪]

  • 高翔:(1688--1753),号西唐,又号樨堂,一作西堂,江苏扬州人 。终身布衣。晚年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书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 为友。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云:〖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 死弗辍〗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详细]

葛洪 [晋][公元283年-343年,东晋道教学者]

  •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人。出身江南豪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 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详细]

龚开 [宋][公元1222年-1304年,南宋末诗人、画家]

  • 龚开(1222~1304?),南宋末诗人、画家,人称髯龚、老髯等。字圣予,号翠岩。淮阴(今属江苏)人。景定年间,曾在两淮制置司李庭芝幕府任职,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龚开长于绘画,擅画人物山水,也善画马。诗文亦能自成一家。其题画诗写道: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详细]

龚贤 [清][公元1619年-1689年,明末清初画家、诗人]

  •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详细]

顾瑛 [元][公元1310年-1369年,元代文学家]

  • 顾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今属江苏)人。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园池亭馆36处,声伎之盛,当时远近闻名。轻财好客,广集名士诗人,玉山草堂遂成诗人游宴聚会场所。于其祖茔处为身后修造生圹,名曰金粟冢。他不愿做官,常与杨维桢等诗酒唱和,风流豪爽。元朝末...[详细]

顾骧 [公元1930年-2015年]

  • 顾骧 (1930~2015.1.2) 古老的阜城镇,依傍着流水澹澹、绿苇白帆的射阳河,为地灵人杰之所钟。1930年,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顾骧就出生在这里。 顾骧的曾祖在清末淮安府当一名官吏,祖父是贡生,二叔在北京上学,父亲早逝。抗战期间,日寇侵占了阜宁县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