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1895~1977),原名陈秀清、张玉良,祖籍扬州。教授、著名旅法画家。 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被舅父骗卖到芜湖记院,18 岁时与安庆人潘赞化一见钟情,由潘赞化赎身从良,结为伉俪。张玉良兰心蕙质,聪颖灵慧;潘赞化慧眼识珠,延师教授,悉心培养。婚后不到一年,她便插班考入中学。 张玉良...[详细]
张肇桐(1881~1938),字轶欧、翼侯,号一鸥。中国早期矿冶工程学家,无锡县(今无锡市区)人。他早年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日留学,参与发起留日学生革命组织青年会,次年回国。光绪三十年他考取官费留学比利时,获比国海南工科大学路矿硕士学位,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北洋政府工...[详细]
张竹坡(1670—1698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是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竹坡幼年聪明好学,以博闻强记闻名乡里,他发奋进取,才识过人,恃才傲物曾以帝师国相自许。康熙三十四年,26岁的张竹坡开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业点评-一书。他共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评论,为中国的文学理论留下了一分宝贵的遗产。张竹坡...[详细]
赵丹(1915~1980) 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肥城,生于江苏扬州,迁居南通。16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课余参加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的演剧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激于爱国热情,取艺名赵丹,演出《决心》、《乱钟》等话剧。民国22年(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详细]
赵发(?~?),字达甫,江苏江阴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蒋重珍榜进士第三人。 该科进士449~550人。赵发善治诗赋,理宗端平三年(1236)以太学博士召试馆职,任秘书省校书郎,同年八月辞去官职。余事不详。...[详细]
南宋徐州张益村人。南宋初年抗金勇士,民族英雄。 赵立以勇敢隶兵籍,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次作战,总是冲在前边,对临阵退却的人严惩不贷。靖康初年,金兵大举南侵。赵立因屡立战功,被任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攻徐州,知州王复率军民拒守。...[详细]
赵龙云,铜山区太山乡横山村人,自幼在本村读书,后到姜集高等小学就读。民国8年(1919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在徐州)。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七师学生陈亚峰组织“赤潮社”,创办《赤潮旬刊》,宣传新思想。赵龙云深受其影响,积极参加活动,非常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后来弃学从事革命工作。为了掩护身份...[详细]
赵士春(?~?),字景之,江苏常熟人。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刘同升榜进士第三人。 赵士春为赵用贤之孙,第三人及第后,授翰林编修。第二年,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视事不久,竟被崇祯帝破格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仍兼兵部事。为此少詹事黄道周,给事中何楷、御史林兰友上疏-,皆...[详细]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宋庠榜进士第三人。 郑戬早年孤苦,学习勤奋。客居京师,身事杨亿,以作辞知名,后又回到家乡。杨亿死后,其宾客弟子都四散而去,郑戬则把送葬之事料理完才离去。 郑戬及第后任过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越州通判。注释御制《三宝赞》、...[详细]
郑传鉴(1910—1996) 男,技导、昆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名郑荣寿,出生于苏州市工人家庭。11岁考入苏州“昆剧传习所”,师从吴义生,工老生。1944年加入雪声剧团,负责教练身段动作,协助导演排戏,为越剧的革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后又兼职于玉兰、云华、合作、少壮、春光、合众等越剧团。除...[详细]
郑嘉琴 女,二级演员。苏州人,1934年出生。14岁从事越剧事业,系昆剧传字辈著名老艺人郑传鉴之女,自幼受父艺技的熏陶,耳濡目染,获益匪浅。1950年结业于上海出新越艺社,后又参加文化部主办的戏曲演员讲习班学习,得著名戏曲前辈袁雪芬、张庚等人的亲传教诲。她专工花旦,为南京市越剧团主要演员之一。...[详细]
郑仅(1047~1113) 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第进士。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崇宁中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全宋词》存其词12首,均描写男女恋情。 ...[详细]
甄遇都(生卒年不详),字愚合。沛县甄楼村人。晚清御医。朴直少文,善痘疹术。时清廷常御冷某,其子痘疹急,布告延医。群医毕集,均束手。甄遇都持布告至,施以雨淋、药治,第二日病愈。群医惊为神手。冷常御感其恩,遂与甄遇都结为忘年交。冷常御迁秩去京师,适京中小儿患痘疹者甚多,因无善手,多至夭伤。是时缙绅...[详细]
熙宁五年(1072),佘中与兄长佘贯同赴礼试,佘中高中,而佘贯落选。佘中请求黜退自己以录兄长,朝廷不许,但却欣赏嘉奖了佘中的做法。第二年,佘中廷对第一,上疏乞罢琼林宴,以厚风俗,得到神宗的嘉许。 佘中入仕后,曾为大理评事,太常寺少卿等职。佘中拥护变法,王安石-辞相,奏请佘中随行,知江宁府。哲...[详细]
仲并,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有《浮山集》十六卷(《宋史·艺...[详细]
钟培贤(约1850~1934),字希伯。约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扬州人。清曲艺人。晚清秀才,早年教私塾,因只教唱曲,不教书,故不久散馆。此后,便从事清曲艺术表演与研究。先唱旦,后唱生。擅长泼口,声音宏亮,富于变化,声誉卓著,有“扬州曲王”之称。他一生创作、改写了许多曲词,深受...[详细]
周瑀,唐诗人。开元、天宝时(685——762)在世。 曲阿(今丹阳)人。曾为吏部常选。瑀善诗,当时就有诗名。殷璠汇集其与包融、丁仙芝、蔡希周、沈如筠、孙处玄等十八人诗为《丹阳集》,并评周瑀诗曰:“窈窕鲜洁,务为奇巧”。《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