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桃林男,1961年5月出生,江苏姜堰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农业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会长。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南京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中国...[详细]
张廷金(1886-1959),字贡九,江苏无锡人。1904年考入南洋公学中院,1909年毕业,考取中国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生赴美留学。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哈佛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主修无线电专业。1915年,回国执教交大,历任副主任、主任、南洋大学代理校长、代理教务长等。1942年8月,出任交通...[详细]
张通之(1875-1948),名葆亨,字通之,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居南京仓巷。民国金陵女子大学著名教授。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生。 宣统元年(1909),选为拔贡,准备到河南任职时,正遇母丧,根据清律必须守孝3年,因此未能赴任所。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张通之无...[详细]
张文生(1882-1924),字文正,江苏沛县城关镇五里庙(一说下楼村)人。清末、民国将领,将军府定威将军。 清光绪八年(1882)生,出身家境贫穷,幼时未入学读书,十来岁帮人打短工。 光绪二十三年(1897),16岁,独自到微山湖东岸谋生。到临城(今薛城)车站,适逢部队招兵,遂入伍,在...[详细]
张文生(1867-1937),字星五,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湾乡人。清末安徽督军。 清同治六年(1867)生。 光绪十三年(1887),16岁在山东省临城(今薛城)投张勋部当兵,屡立战功,不足十年,由什长、百长、哨官升任长江江防营统领、徐州镇总兵,随张勋在徐州一带活动。 民国二年(191...[详细]
张相文(1867-1933),字蔚西,号纯谷,江苏省淮安府桃源县(今泗阳县)城厢南园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 清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67年2月3日)生。幼时家贫,9岁方入学读私塾。青年时,博览史书,后应科举,曾中乡试。22岁开始设馆教书。 光绪二十年(1894),...[详细]
张星烺(1888-1951),字亮尘,江苏泗阳人。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尤以研究中西交通史名世。 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出身书香之家。其父张相文(1867-1933)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张星烺幼年好学,10岁时,已读完“四书”,并读《左传》、《薛福成集》等,每天坚持写日记...[详细]
张修敏(1883-?),江苏省上元县人,宣统二年(1910)游学毕业医科进士。 清光绪九年(1883)生。日本千叶医药専门学校药科毕业。 宣统二年(1910)九月二日,内阁奉上谕:张修敏著赏给医科进士。 宣统三年(1911),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民国三年(1914)3月24日,授...[详细]
杨揆(公元一七六0年至一八0四年)字同叔,号荔裳,江苏金匮人,杨芳灿之弟。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卒于仁宗嘉庆九年,年四十五岁。生而聪颖,好涉猎史事。彭元瑞视学江左,闻其才,妻以兄子。乾隆四十五年(公元一七八o年)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从征卫藏,与参赞海兰察谋画,甚见推重。累官四川布政使。以...[详细]
任援道(1890年-1980年),,江苏宜兴人。伪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代理院长,伪江苏省保安司令,伪上海市市长。 抗战胜利前夕,他率军归顺重庆国民政府。日本投降后,任援道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便以200根金条贿赂有关方面,举家逃到香港。1949年后又远飞加拿大定居,...[详细]
张彦(1918─1970)原名张世桢,镇江人。在中学读书时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5年(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后,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张彦毅然弃学,奔赴延安。民国26年12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10月,抗日军政...[详细]
张尧庭(1933-2007),原籍江苏武进。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6年至1978年被调往贵州遵义水电部第八工程局子弟学校任教。1978年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任教,曾任统计系主任,1989年至1994年任武汉大学管理学...[详细]
张亚忠男,1956年5月出生,江苏如东人,汉族。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河南省第七届委员会主委。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国家注册冶金工程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详细]
张庸(1869-1919),字景云,一字敬云,江苏昆山蓬朗人。 清同治八年(1869)生。清末秀才,学识渊博,文才横溢,以善诗文闻名地方。清末状元张謇亦自叹“诗不若张景云”。 宣统元年(1909)4月,经同乡挚友方还介绍,至南通做张謇子张孝若的家庭教师,教其诗文。 宣统二年(1910...[详细]
张玉华(1878-1967),字瑞卿,江苏省涟水县人。 清光绪四年(1878)生。 其先世原籍苏州阊门,因太平军攻陷苏州,遂逃难至苏北安东,择湖荡边圩堤构屋而居。自先祖张九师起六代俱事农耕,惟张玉华爱读书,好诗文。虽屡踬于文场,仍以坐馆授业谋生。因谙于岐黄之术,又为当地名医所聘,入诊所配...[详细]
张禹门(1890-1959)镇江人,父张筱楼、祖张凤楼都是镇江的名医,幼年随父亲攻读中医典籍。宣统三年(1911年),就读镇江新医学堂。以后又赴南通医学院深造,回家后随父侍诊实习,继承祖辈的临床经验,参考西方医学理论和诊断手段,对治疗儿科疾患尤为出名。当时牛痘苗虽已应市,而民间仍多迷信“鼻苗”(...[详细]
张振汉(1893-1967),别号炎生,江苏徐州铜山人,国民革命军中将。 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 民国五年(1916),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炮科毕业。 1924年,任奉军连长,曾在徐树铮麾下参加外-谈判。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参加北伐。 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详细]
张振余(1918-1946),江苏省沐阳县马厂人,自幼家境贫寒,少年读书期间曾受革命教育。1930年5月1日张振余在家乡同全校的师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800条扁担”大-。胜利后,出现了农民分麦、店员说理、士兵闹饷、学生-、新河大暴-动等革命行动,张振余受到熏陶,坚定了革命意志。1940年他参加了...[详细]
张志一(1910-1984),化名李星三、张春荣。江苏省如皋县石庄镇人。民国14年(1925)参加了“五卅”反帝-。民国1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军事政治特别班和莫斯科陆军步兵学校学习。民国20年春受中共中央军委委派,负责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军委工作。民国21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