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釴之父幼年时,被吴姓人收养,名吴晟,因此陆釴科举参试登记的名字是吴釴。考中榜眼后,才恢复陆姓。陆釴少年时便沉静好学,聪敏过人,长于《春秋》。他工诗,与太仓人张泰、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 天顺七年(1463)癸未科礼部会试,因贡院起火,改至八月举行,陆釴获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也只得推迟...[详细]
骆腾凤(1770-1841年),字鸣冈,号春池。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清中叶数学家。从小就喜欢数学,曾拜数学名家李璜为师,做过舒城训导等官,善于赋诗作文,但尤精于数学。治数学十年,对清代数学家李锐、梅文鼎等人的著述悉心考察,认为其论颇不完备,遂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写成《开方释例》4...[详细]
陆容(1436—1497),字文量,号式斋,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生于明英宗正统元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年五十九岁。性至孝,嗜书籍,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诗才不及泰、釴,而博学过之。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南京主事,进兵部职方郎中。西番进狮子,请大臣往迎,容谏止之。迁...[详细]
陆师道(公元1517~1580年),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江苏苏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尚书少卿。为文征明的弟子,工诗文书画。山水风格淡远者类似倪瓒,而秀丽者近似赵孟俯。有〈五湖集〉、〈左史子汉镌〉。作品有〈乔柯翠林图轴〉,〈溪山图轴〉。...[详细]
鹿世昭,原籍山东泰安,幼年随父背井离乡逃荒到铜山县野场村,被鹿广继收作义子,改名鹿世昭。 鹿世昭在思想进步的私塾先生、其叔鹿卓继资助下,得以在小山高小读书。民国17年(1928年),经中共徐州县委委员鹿卓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鹿世昭与县委委员赵龙云、鹿卓继、鹿周继等在吴窑、太...[详细]
陆松年(1860~1919),名金鸿,以医名松年行。江都县(今扬州市)人。早年从善治外科疾患的扬州中医“年”字门创始人张鹤年学医,因刻苦钻研,学业精进,深得其师器重。满师后,先在扬州东郊沙口杨庄设馆带徒兼行医,后于扬州东关同仁药店坐堂应诊,声誉日隆,成为“年”字门的第一代传人。其再传弟子有...[详细]
陆象先(665年-736年),原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 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 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详细]
陆小曼(1903年-1965年),翻译家、文学家、画家,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陆小曼,可以说是民国十大才女中最为传奇,最有才华,人生最为坎坷,名气也最大的一位。她一生追求自由、坚持正义、不屈苦难,哪怕被误解被争议也保持着自身独立的人格。陆小曼兴趣广泛、天文地理科学戏曲无所不通,精通英、法、德...[详细]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时召为给事中,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罢。六世祖陆元方在武周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五世祖陆象先为唐睿宗时宰相,爵位兖国公。其高祖父陆景融曾任工部尚书,博学...[详细]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宋史》: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沈静,不苟求人知。 ...[详细]
陆西星(1520-约1601年),字长庚,号蕴空居士、方壶外史。兴化人。道教“东派”之祖,《封神演义》作者。他早年孤苦,聪明过人,尝为名诸生。曾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当了道士,为后世道教信徒尊为“东派”之祖。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南华真经副墨》8卷、《方壶外史》8卷、《楞严述旨》10卷、...[详细]
陆元方(639—701),字希仲,今江苏苏州人。唐代大臣。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相,仕至文昌左丞,临终尽焚草奏。 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人。陈给事黄门侍郎琛之曾孙。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 元方初明经,后举...[详细]
陆志刚(1872—1938) 又名生。业铜匠。擅乌铜嵌银丝工艺,以黄铜作坯,镶嵌银丝图案,再用羊肝石磨光,浸卤中,成品黑白分明,颇典雅。1915年,江苏省举办首届地方博览会,其所制乌铜嵌银丝墨盒获一等奖。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王佐良 (1872~1935) ...[详细]
吕溱,江苏扬州人,字济叔。生卒年不详。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状元。 吕溱中状元后,通判亳州。值集贤院,-起居注。因参与进秦院宴饮事受牵连,出知蕲、楚、舒三州,后复修起居注。皇祐四年(1052),依智高反叛,吕溱劝仁宗不要-消息,而应“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进知制诰,又出...[详细]
吕凤子(1885~1959),原名吕浚,自号凤先生,丹阳县城人。童年勤奋好学,爱好诗词书画和拳术。15岁考取秀才,后考入苏州武备学堂。不久改攻美术,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种。毕业后,历任宁属师范、常州五中、长沙师范等校教师。民国6年(1917年)应聘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教授兼专科主任。民国8...[详细]
吕祥壁(1944一1967),四川蓬溪县人。1966年3月参军,空军部队战士,驻东海县白塔埠。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7年3月3日下午,为支援春耕生产,驾车到“八一”拖拉机修配厂拉油桶、装车时,油桶撞击声惊了拉车的马。惊马沿着通往白塔埠集市的公路狂奔,马车 失去...[详细]
吕仲(1906—1973) 男,编剧。别名次维,江苏省武进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出身于铁路职员家庭,毕业于苏州工程学院土木系建筑专业。学生时代喜爱文艺,对戏剧、书法、绘画均有所好,尤擅素描。抗日战争时期携全家避难到沪,进入南洋烟草公司任职员,业余票京剧。1942年秋,袁雪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