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璠(510-568年),字宝义。沛县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刘璠9岁时,已为孤儿,其少时喜欢读书,兼善文笔。17岁时被上黄侯萧晔器重,任北徐州主簿,兼记室参军,代管刑狱。不久,升任中记室,补华阳太守。时南北战争频繁,梁室大乱,刘璠赋诗言志曰:“随令平王室,夷吾匡霸功。虚薄无时用,徒然慕...[详细]
刘瑊以孝行闻名乡里,他自幼刻苦读书。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七年后又顺利通过全国会试考试,殿试拔得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曾被首辅张居正提名充任《会典》纂修官。万历八年(1580)三月升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五年后专任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四年(1586)升为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编修掌司经局印...[详细]
刘歆,(约前50年-后23年),字子骏,西汉末年人,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宗正刘向之子。公元前6年(建平元年)改名刘秀。 刘歆在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刘歆跟随其父刘向担任整理秘书的职务,他将左丘明的《左传》(即《左氏春秋》)拿去解释孔子的《春秋》...[详细]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和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详细]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 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李德裕在地方上为官时长期担任其幕僚。唐武宗年间,李德裕成为权相,刘三复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命令下,刘三复上了一封表章,而后故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详细]
刘迥 [唐](约公元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口卿,徐州彭城人,刘知几第六子。生卒年均不祥,约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前后在世。以刚直称。第进士,历殿中侍御史,佐江淮转运使。时新遭安、史乱,迥馈运财赋,尽力于职。 大历初,(公元七六六年左右)为吉州刺史,治行尤异。累迁给事中。迥著有文集五卷,《新唐书志》...[详细]
刘瑑者,彭城人。祖璠,父煟。瑑,开成初进士擢第。会昌末,累迁尚书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大中初,转刑部侍郎。瑑精于法律,选大中以前二百四十四年制敕可行用者二千八百六十五条,分为六百四十六门,议其轻重,别成一家法书,号《大中统类》,奏行用之。出为河南尹,迁检校工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十...[详细]
柳宝诒(1842~1901),字谷孙,号冠群。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生,江阴县(今江阴市)周庄乡人。中医师。早年习儒并精研历代名医著述,45岁时以优贡生入京试用正红旗管池教习,公余兼行医,名声远播。后他回家乡开设致和堂药店,一面行医卖药,一面收徒著述,得意门生百余人,名闻-一带,自成一家。...[详细]
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平江府昆山(今属江苏省昆山县)人。南宋理宗赵昀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武举第一人。 少年时的刘必成不仅天份高,而且勤学苦思,他在京师武学堂学习时,就以品学兼优,武艺出众得到众人的推崇与喜爱,有着很好的名声。 嘉熙元年(1237),朝中七位正直之士...[详细]
刘采春,女,淮甸即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刘采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详细]
刘承规(949年—1012年),自宋初当宦官,历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内藏三十年,对度量衡很有研究,为宋朝的权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太宗实录》及《册府元龟》等史籍的编修,就有刘承规的一份心血。另外还曾参与封查府库,平定土民-,防备契丹等事件。刘承规是宋代宦官中较有作为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迹...[详细]
刘祎之( 631—687),字希美,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 ...[详细]
刘旦诞(1826~1914),名炜,字云程、一飞。海门(今海门市)常乐镇人。种田能手。因出生时辰在农历春节清晨,取名旦诞。成年后,刘旦诞潜心农业,辛勤耕作,培养出许多优质高产品种,屡获官府奖励。一天,张謇和厅同知王宾路过刘宅稍憩时,见宅内外果树成林,竹木参天,备加赞赏。清宣统二年(1910),...[详细]
刘厚生 男,导演、戏剧评论家。原籍江苏省镇江,1921年1月出生于北京,1931年移居上海。1935年受左翼戏剧影响开始热爱话剧。1937年7月,考取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第三届)导演系,并于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做了半年助教。1941年2月辞职到重庆参加了由熊佛西、张骏祥主持...[详细]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归越中。时国家承平,献乐府十章,帝甚悦。累历达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详细]
刘家栋(1910~1949年) 刘家栋,江苏泗阳人。民国18年考人租界工部局当巡捕。工余常阅读进步书刊,十分崇敬鲁迅,在鲁迅出殡时,曾冒着危险,沿途保护送葬队伍。上海沦陷期间,新四军干部杨干来上海采购物资,被日伪发觉,刘家栋以 身份为之掩护解脱。以后杨再次来沪采购时,刘还帮助将物资运往根据地...[详细]
刘丽华 原名邵延珩。女,二级演员。江苏淮安人,1938年出生。1951年进上海荟萃越艺社学戏,工小生。1953年结业入苏州友谊越剧团任演员,1956年转至上海青山越剧团。“文革”后剧团重新组建,于1979年初参加上海卢湾越剧团任主要演员,与张云霞、筱月英、魏梅照、张小巧等长期合作,曾任副团长。...[详细]
刘如曾 (1918—1999) 男,作曲。江苏省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戏曲音乐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少年时代爱好音乐和戏剧。1942年改名刘今考入国立音乐院,课余为话剧配乐。1945年9月经乔奇介绍到雪声剧团,为《月光曲》一剧写了两首主题歌,在剧中贯串使用;在乐队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