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时(1906—1931年),原名李振华,1906年2月生于江苏省邳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读书期间,受爱国、救国思潮的影响和鼓舞,逐渐产生了反对军阀统治、向往革命的思想。1926年10月,北阀军攻克武昌后,武汉成为当时的革命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李超时亦不顾家人的挽留,毅然奔赴武汉,考...[详细]
李春城,区青山泉村人。少年时毕业于柳泉高级小学,后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学习用功,追求真理,有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 民国14年(1925年)初,在共产党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孙树成的鼓动影响下,毅然离开家乡,奔赴广东,考入军官团。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时...[详细]
李春芳(1510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实,号石麓 。南直隶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祖籍句容。明朝内阁首辅。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升翰林学士。历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详细]
李处全(1134-1189) 字粹伯,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详细]
李从善(940~987年)南唐宗室大臣,字子师,元宗李璟第七子,母凌氏吴国太夫人,李后主之弟。南唐时,封为郑王,累迁太尉、中书令。 开宝四年春 ,奉方物来朝贡宋太祖,授泰宁军节度、兖海沂等州观察等使。赵匡胤特意带着他来到挂画的殿中,见到林仁肇画像,归国后禀告李煜,使其猜忌疑林仁肇有二心,并...[详细]
李圭(1842~1903),字小池。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生,江宁(今南京)人。清咸丰十年(1860年)入太平军,掌军中粮食收发。同治初遁至上海,追忆太平军中生活,撰《思痛记》2卷。后在英人戈登军中办理文案。同治四年(1865年),任宁波关文牍。光绪二年(1876年),赴美国费城参观世界博...[详细]
李厚坤(生卒年不详),字小亭。山阳县(今淮安市)城郊河北镇人,后迁居河下琵琶刘。晚清山阳医派名医。少有大志,爱好古典文学,更钻研辞赋。后从师习医,涉猎各科,尤精于温病学。悬壶河下镇花巷大街迤北巷,闻名遐迩。“痼疾沉疴,悉应手而愈,是以就诊者踵相接,户常满焉”。“性不耐俗居,常引故避去。...[详细]
李建模(1907—1945) 原名鸿生,字屺椿,化名王顺芝、李范、李坚。北街人,布店学徒出身。1933年在上海参与组建进步组织“进社”,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0,1935年任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总会党团成员、秘书长等职。抗战爆发后,受0江苏省委派遣,回乡领导抗日武装...[详细]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年约八十一岁。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年约八十一岁。少好学...[详细]
全唐诗》收《水殿抛球曲二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李谨言,应作李慎言,洪迈避宋孝宗讳而改。李慎言,字希古,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士人。北宋仁宗、神宗间在世。赵令畤少年时,曾从其学。今存诗3首,传为其梦中见宫0抛球而吟。事迹见《侯鲭录》卷二、《梦溪笔谈》卷五。《全唐诗》收作-,系袭洪迈《万首-绝...[详细]
灵一[唐](约公元七0年前后在世)姓吴氏,人称一公,广陵人。 (唐才子传作剡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广德中前后在世。童子出家。初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又曾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与朱放、强继、皇甫冉兄弟、灵澈为诗友,酬倡不绝。后...[详细]
凌云翼,字“延年”,名“汝成”,号“洋山”,江苏太仓人。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考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取进士,授工部主事。隆庆六年(1572年),任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今湖北十堰市)。万历元年(1573年),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后任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详细]
林立山(1881~1951),原名懿均,字力山,丹阳后松卜村人。14岁考取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学习。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因与章士钊等对学校顽固派提出异议而被开除学籍,后即率领全体退学学生40余人,到上海加入中国教育会创办的爱国学社,投身于反清活动。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详细]
林佩琴(1771~1839),字云和,号羲桐,丹阳后松卜村人。幼年随父读书,勤奋好学。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人。翌年进京(北京)应试进士,未取,后弃儒学医,潜心研读《灵枢》、《素问》等名家经典著作,以擅长治疗温病闻名。他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症状分析细致深入,对每一病例都认真诊断,根据病情...[详细]
林树森(1897~1947),丹阳后松卜村人,京剧名演员。幼年从师上海名净王益芳习武生,故艺名“小益芳”。倒嗓后演文武老生兼红生。清末曾到北京,附学于嘉连成科班,后长期在上海演出。林演唱京戏嗓音高亢,唱腔朴质苍劲,别具一格。他戏路极宽,文能演唱《空城计》,武能演唱《金钱豹》,尤以演唱《华容道》、...[详细]
林肇灿(1864~1916),字月波,号步青,丹阳后松卜村人。自小爱唱京戏、昆曲。清同治末年,在上海一珠宝商店当店员,后从师学艺。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下海”。至清末民初,名声鹊起,被誉为上诲滩的“滩簧大王”、“滑稽大王”。 林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善说多种方言,擅长滩簧“后...[详细]
李锐(1768-1817年),字尚之。号四香。元和县(今苏州市区)人。清数学家。潜心经史,勤于探讨,为钱大昕高足。早年学习《算法统宗》,对天文、数学怀有特殊兴趣,“每得一书,其有关历数者,必广搜博采,穷幽极微,取其精华,以资会通辅益”。深明古历,上自《三统历》,下迄《授时历》,都能洞澈其源...[详细]
李士达(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初),字通甫,号仰槐,江苏苏州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长于人物,兼写山水,故名于世。其对画讲究五美——苍、逸、奇、远、韵;反对五恶——嫩、板、刻、生、痴,被评为深得画理。作品有〈三驼图轴〉、〈西园雅集图卷〉、〈仟山楼阁图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