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愈 [清]

  •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季愈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御赐季愈鼎甲一甲第二人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据记载,季愈的父亲为掾吏时,湖西奸民刘某图谋不轨,被官府查获。于是,有命令要将与刘某有关联的人穷追到底,将党羽全部治罪。季愈的父亲以掾吏受命搜查刘某家,发现有一本册子,一看上面都是...[详细]

季芝昌 [清][公元1791年-1861年]

  • 季芝昌(1791~1861),原名震,字云书,一字号仙九,别署丹魁堂主。江苏常州府江阴县青阳季家库(今桐岐乡)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吴钟骏榜进士第三人。 季芝昌的父亲季麟是直隶巨鹿知县,为官慈惠,在嘉庆十八年捕-而将籍册焚烧,使数以千计的人未被株连,可他本人由于捕匪不得力被发配...[详细]

吉中孚 [唐][公元740年-798年,唐著名诗人]

  • 吉中孚(约740-798):淮安人(现淮安区),久居鄱阳,唐著名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 工诗歌,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详细]

居节 [明]

  • 居节(生卒年未详),字士贞,号商谷、西昌逸士,江苏苏州人。少从文征明游,书、画为入室弟子。山水画法简远,有宋人之风。着有〈牧豕集〉。约活动于明嘉靖至万历时期。作品有〈潮满春江图轴〉,〈万松小筑图轴〉,〈松荫观瀑图轴〉。...[详细]

康国华 [公元1853年-1916年]

  • 康国华(1853~1916),扬州人。扬州评话艺人。是康派《三国》的创始人。幼年曾在钱庄和珠宝店学徒,因酷爱听书而致误事,被辞退。李国辉闻其事,收为学生。他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在师承的基础上,将“方口”改为“圆口”,语言流利,语调柔和,语汇通俗。说书注重表演,极目有物,出手有指,传神会意准确,刻...[详细]

亢为德

  • 铜山区桃山集(今属安徽宿县)人。小学毕业后在萧县县城银米柜当学徒。民国16年(1927年)进入褚玉璞在天津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翌年冬回到家乡。在家乡,与孙象涵等先后组织桃山信用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筹募粮食赈济灾民;成立“瘟疫治疗所”,扑灭瘟疫;组织“三戒会”,戒烟戒酒戒, ,为群众办了不少...[详细]

可成 [公元1889年-1932年]

  • 可成(1889~1932年) 可成,法名大臬,江苏镇江人。12岁在本乡灵鹫寺剃度出家,16岁在南京宝华山依浩净和尚受具足戒。民国元年(1912年)往镇江金山江天寺参学5年,民国5年到南京香林寺受法。次年玉佛寺住持-圆寂,经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南京香林寺济南等名宿推荐,由可成法师继任住持。时玉佛...[详细]

克军 [公元1918年-1943年]

  • 克军,原名侯良化,男,1918年出生于山西省繁峙县下茹越村。儿时,就读于下茹越村小学。1935年夏,考入山西省太原市友仁中学。1937年6月高中毕业。在校学习期间,克军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参加了中国0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山西省救国同盟会”,并在同盟会领导的“军政训练班”学习。与许多热血青年...[详细]

孔庆元 [公元1868年-1930年]

  • 孔庆元(1868~1930),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宪书之子。其父死后,因书艺只有单片,演出困难。后在扬州评话艺人吴国良的周旋下,得扬州弹词艺人周庭栋之助,恢复孔门书目。并与周互换书目,又得李国辉所传《双剪发》,丰富了弹词书目,技艺日进。民国19年(1930年),孔庆元去世。同年(公...[详细]

孔宪书 [清][公元1835年-1900年]

  • 孔宪书(约1835~约1900),约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原籍浙江嘉兴,青年时,因父丧,随母携妻迁居泰州。扬州弹词艺人,以演《倭袍记》、《双金锭》、《落金扇》等著称,并以擅长“方口”、“纱帽生”受到听众好评。与其子孔庆元对白弹词,独具特色,颇有声誉,世称“孔氏弹词”,为扬州弹词两大流...[详细]

筱奎童 [公元1920年-1974年]

  • 筱奎童(1920~1974年) 筱奎童,原名张广胜,江苏邗江人。从小学戏,八九岁就练武功,被京剧武生陈禄庆看中,悉心指导,苦练武功,又帮助练猴子戏。以后正式拜师,陈禄庆长子叫大奎童,便授名他筱奎童。 1950年,普陀区成立华联扬剧团,筱奎童为剧团的主要演员。他演...[详细]

来恒 [唐][?-678年]

  • 来恒(?—678年11月18日)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唐高宗年间官至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 祖籍南阳新野,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九世孙。高祖时期来成为北魏新野县侯,后降于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父来护儿是隋朝忠臣,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详细]

来济 [唐][公元610年-662年,唐朝宰相]

  • 来济(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 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反对废黜...[详细]

冷朝光 [唐]

  • 冷朝光,唐诗人。玄宗天宝前在世。《金陵诗征》卷二以为或系冷朝阳之兄弟,南京人。...[详细]

冷朝阳 [唐]

  • 冷朝阳,唐诗人。江宁(今南京)人。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江宁省亲,当时著名诗人钱起、李嘉祐、韩翃、李端等大会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五年至八年间为相卫节度使薛嵩幕客。兴元元年任太子正字,贞元中官至监察御史。朝阳诗工于五律,以写景见长。如《登灵善寺塔》:“天花映窗近,月...[详细]

李芸晖 [清][公元1827年-1900年]

  • 李芸晖(1827~1900),字伯香,学者称草堂先生。清诗人,道光七年(1827年)生于通州静海乡,世居吕四场。同治十二年(1873年)李芸晖举拔贡生入北京。他看到官场士大夫庸庸碌碌,不愿做官,旋即回乡。李芸晖主要兴趣是写诗,抒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景物的真情实感。晚清文学家范当世(通州人...[详细]

李珏 [唐][公元784年-853年,唐朝宰相]

  • 李珏(784-853年),字待价。其先辈自赵郡出,后寓居楚州(今淮安市)。元和七年(812年)举进士,并登书判拔萃科,开成时身居相位。穆宗登基后,荒于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勋臣饮宴,李珏与同列上疏阻止,皇帝虽不用其言,但加以慰劳。盐铁使王播增茶税十之五,以佐用度。李珏上疏举其三不可:一、厚敛于...[详细]

李沇 [唐]

  • 李沇,唐诗人。字东济,江都(今扬州)人。 父李蹊,昭宗时为宰相。沇有俊才,文学渊奥,当时公相子弟无能及之。其应举时之行卷《明易先生书》、《答明易先生书》,颇为时人所称赏。昭宗乾宁二年(895),父子同为王行瑜所杀。后行瑜被诛,诏赠沇礼部员外郎。《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详细]

南唐中主李璟 [五代十国][公元916年-961年,南唐第二位皇帝]

  •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详细]

梁星玉 [公元1960年-1980年]

  • 梁星玉(1960~1980年) 梁星玉,江苏宝应人。1967~1974年,在石泉路第二小学读书,1978年毕业于勤建中学。1979年2月进上棉一厂工作。 梁星玉在中学读书去嘉定县唐行公社劳动时,遇到一农船被撞下沉,他立即跳入河中对正在下沉的船只救人搬物。在上棉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