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伸,字大直,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今宜兴芳庄镇五牧村人。蒋伸是唐宣宗初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 大中十三年,蒋伸任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不久,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即位后,蒋伸先后兼刑部尚书、任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因年事已高...[详细]
姜士昌(生卒年不详),字仲文,丹阳蒋墅滕村人。天资颖悟,10岁参加郡县试,文采倾动一时。明万历庚辰(1580年)举进士,任户部主事,掌管徐州仓,兼理关务。他革除关仓积弊,办事能干,升为郎中,出任陕西提学副使。在任期内,修复书院,创立五学(经,史、理学、古文词、典故)会,积极培养人才。以后补江西...[详细]
蒋维乔(1873~1958) 蒋维乔,字竹庄,自号因是子。江苏常州人。 7岁入私塾,从师学习《鉴略》、《左传》、《古文观止》等,20岁中秀才。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常州府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继续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光...[详细]
姜志礼(生卒年不详),字立之,丹阳蒋墅滕村人,性淳朴刚直,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进士,授建昌推官,后补衢州知府,升大理院评事。时京师关押很多未结案囚犯,他-请从宽发落,审理平反了一些冤案。后为刑部员外郎,出任泉州知府。任职期间,修复数里长的万安桥,又为贫民夺回被豪强侵占的沙格澳渔利之地。人...[详细]
蒋之奇(1031-1104),字颖叔,一作颍叔。北宋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嘉祐二年(1057)考“春秋三传科”中了进士。官太常博士,后又考中“贤良方正科”,升为监察御史。宋神宗即位,转为殿中御史。因听信人言--欧阳修而成诬告,贬官为监道州酒税。 在王安石推行新法运动时,蒋之奇正任福建转运...[详细]
蒋重珍中状元后,签判建康军。母亲病逝,服丧期满,改任昭庆军签判,因与部属意见相左,遂请求回乡祭母。不久,签判奉-。 绍定二年(1229),奉召入京言事。第二年,京城火灾,蒋重珍上疏,指斥宰相史弥远,提醒理宗亲揽大权,不要使朝臣“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如有他变,何所倚仗?”又言:“为人之主,而...[详细]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详细]
焦循(1763~1820),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黄珏镇人,嘉庆举乡试,与阮元齐名。阮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往游。后应礼部试不第,托足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构一楼名“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详细]
季德胜,1898年10月生于江苏省宿迁县郊外的一座破庙里,其父季明扬靠祖传秘方卖蛇药为生,是个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蛇医郎中。季德胜6岁那年,母亲病故。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季德胜18岁时,宿迁大旱,他随父亲外出逃荒,沿途卖药来到南京。父亲捉蛇之技巧,养蛇的方法,采药炼秘方的诀窍,治疗蛇伤病人的技术...[详细]
解昉,生卒年均不详,字方叔。曾任苏州司理。存词二首。 有:苏州司理解昉不孝,又有朝士,有善马,以淅粳米饭饲之,并为雷击死。解昉尝作一曲云:“风暖莺娇,酒浓花重。”人多歌之。...[详细]
西汉彭城人,楚王刘戊的孙女。汉太初四年(前101年),被加封公主而远嫁乌孙国王,在乌孙生活50年。 乌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前161年由河西走廊迁至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与西汉王朝关系密切。匈奴忌恨这种关系,准备攻伐乌孙。在此情况下,乌孙决定依附汉朝,派人向汉朝献马千匹,提出...[详细]
解元(?~?),字汝庆,号荆樵,江苏上元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 万历十一年九月,神宗朱翊钧命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王家屏,翰林院侍读徐显卿主考会试武举。十月又命武举取中官生100名,由内阁大学士余有丁主持武举宴。 解元是留守卫指挥使解道之裔孙,武举...[详细]
金德顺(?—1846) 孔武有力,爱抱不平,因协捕海盗,授千总衔,后削发为僧,又还俗居乡。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麦收荒歉,昭文县令借机0佃户,激成众怒。金氏率佃户拆毁县署暖阁和漕总家房屋,并在梅李率众抗拒,东乡10余图数千农民响应,打死兵差,拆毁梅李一带财主大户房屋,附近数县震...[详细]
金德洋(1895~1979),字普仁,生于中医世家,祖籍建湖县建阳镇,父时迁居八滩镇。 民国6年(1917),金德洋毕业于省立淮安中学,任建阳小学教员。翌年,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民国11年(1922),分配至浙江第一师见习。北伐初期任连长,在仙霞岭战斗中率百余士卒袭击十倍之敌,...[详细]
景旸少年聪慧,曾随父亲任职广州。刘大夏读了他写的文章后称赞道:“此儿今后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弘治十一年(1458),景旸考中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会试考中第三十四名,殿试夺得第二名,授翰林编修。当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倚仗权势,排挤打击朝中正直大臣,朝中大小官吏见到刘瑾都毕恭毕敬,...[详细]
据说瞿景淳出生刚满十个月,便能读《诗·关睢》篇。8岁时就会写文章,无耐家贫,瞿景淳久困于诸生间,只能以教书为生。一日,瞿景淳泛舟巢湖之中。夜色来临,见有成百上千的火炬逼近船来,景淳并无惧色,厉声喝道:“景淳在,何为者?”火炬应声而灭。从此瞿景淳恢复自信,立志攻读。嘉靖二十二年(1547)乡试中举...[详细]
靳贵(1464~1520),字充道,号戒庵,镇江丹徒(今江苏)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钱福榜进士第三人。 靳贵乡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授翰林编修。武宗出阁,被选东宫,兼司经局校书,进左中允。预修《会典》成,升左谕德兼侍讲。武宗即位后,靳贵受到重用,升为太常少卿兼侍读,充日进...[详细]
金和(1818-1885),字弓叔,号亚瓠。上元(今南京)人。晚清诗人。父早卒,由母教育成人。少有文名,以才情见长,不拘泥于八股程式,故终生不得仕进。性嗜酒,好声色,常狎记,为人处世不加检束,“近于狂”。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混进太平军,与其妻弟张继庚向清军提供情报,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