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裕福,字子佩,祖籍江苏吴县洞庭东山,迁居来朱家角镇,清末买办。兄裕棋(字子眉),在上海英人美查创办的《申报》馆任经理,以其性厚重有贤操,时各省筹办水旱赈捐,以申报馆为集款之所,数率钜万,裕棋司出纳无所苟,声誉遂著,该报亦办得甚为发达。子眉病故,在弥留之际推荐裕福继任经理。美查回国,于宣统元年(...[详细]
徐勖(1906—1927年) 徐勖,原名润原,字树人,又字勉之,莲盛乡田山庄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革命烈士。2岁丧母,4岁丧父,家境清贫,赖祖母与继母抚养。8岁就读于本村务本小学,继入城厢读高小,毕业后考入苏州工专,学土木工程。民国13年(1924年)进上海东亚同文...[详细]
许崇道(1920—1944年) 许崇道,女,金泽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父许志和,毕业于神州大学,早逝,由母亲黄佩忍抚育。许崇道在金泽小学毕业后,考入青浦县初级中学,后转入吴江县乡村师范,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所写作文曾被选入江苏省《学生优秀作文选》。民国24年...[详细]
薛传道(1921~1949) 字服生,笔名雪人。江苏上海县漕河泾(今属上海市徐汇区)人。家贫,赖借贷和亲友资助入学。民国26年(1937年)考入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科,后随校迁至重庆。民国29年后转入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半工半读,曾以“互相砥砺学术,以革命救国相淬砺”为宗...[详细]
薛福生(1911~1942) 江苏江阴人。出生农民家庭。民国21年(1932年)到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做工。 进厂后,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引导下,常去业余读书班听课。民国29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被选为党支部委员。支部书记邱新培等被资方开除出厂时,他留在厂内继续领导基层工...[详细]
薛光前(1910—1978年) 薛光前,乳名桂生,白鹤镇人。在白鹤读完小学。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民立中学初中部。在南洋中学读书时秘密参加国民党,结业后在吴县县党部任秘书,半年后去上海县党部工作。19年入东吴大学,22年6月毕业。23年主编《1933年之上海教育》...[详细]
徐粉英(1938—1956年) 徐粉英,女,赵巷乡崧泽村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出身于贫苦农家,从小参加农业生产,对封建剥削制度无比仇恨。解放后,翻身当家作主,全家积极投入各项活动。农业合作化时,加入了农业社,虚心学习农业技术,积极劳动,关心集体,常受到群众赞扬。1...[详细]
徐华明(1922—1945年) 徐华明,又名徐明、徐敏,凤溪古思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父亲是大革命时农-动骨干。幼承父教,深明大义。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观音堂小学后,因家境清寒,辍学务农。抗日战争爆发,家乡沦陷,27年春,参加了七区人民抗日自卫队,由战...[详细]
徐彭龄,字企商,青浦镇人。家境清寒,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文思敏捷,为乡里推崇。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文行兼优选为优贡生,是年乡试,与邑人张继斋等四人同举孝廉。翌年中进士,旋以公费留学日本,攻法律,与沈钧儒、陆鸿仪同窗友善。卒业回国,任刑部主事。辛亥革命青浦光复后建立县民政署,徐彭龄被推为...[详细]
许其荣,号泳霓,青浦镇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青浦光复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早年攻科举,及长目睹政治日非,遂怀维新改革之志,光绪三十年(1904年),毅然赴日留学。在日本得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冬,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在上海与黄炎培等创办法政讲习所,任法学讲师,并为报纸撰稿,宣传民主...[详细]
徐恕,字心如,白鹤蒋浦人。一岁丧母,由父徐葵抚养。五岁能识字,十六岁中秀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任宁海、平阳知县,太常寺博士,宗人府主事,玉牒馆纂修,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湖州、杭州知府,浙江粮道、盐道、按察使,山东、浙江布政使等职。在浙江粮道任时,肖山县被水淹,曾亲自察勘,发放赈济粮,...[详细]
徐为 男,二级导演。上海市人,1924年6月出生。1942年毕业于上海华光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同年参加由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唐槐秋任团长的“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巡回演出于上海、北京、天津、杭州、苏州等地。1951年秋转入戏曲界参加由陆锦花为团长的上海“少壮越剧团”任导演,三年中共导了《白兔记》...[详细]
徐文思(1901~1927年),沈巷乡李家埭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8岁时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部当学徒。为人诚实敦厚,工作踏实,学徒期满后就成为技术熟练的师傅。民国10年(1921年)商务印书馆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秘密工会,徐文思发动石印部徒工参加,还带领大家...[详细]
徐咏青(1880~1953) 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人,是上海天主教堂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收养的孤儿。9岁时入该院绘画工场,从师刘德斋和外国画师学习素描、水彩画和油画。16岁即入土山湾印刷所从事书籍的插图、装帧等美术专业工作;同时画了大量铅笔素描和水彩画画帖,由上海商务印...[详细]
徐宗泽(1886~1947) 字润农。生于徐家汇,徐光启第十二代孙,世代信奉天主教。19岁为秀才,21岁进耶稣会修道,继而赴欧美,攻读文学、哲学和神学,并晋升司铎。中间曾回国任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教授数年。留学期间先后获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学位,于民国10年(1921年)...[详细]
颜福庆,我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肺科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订约合作,接办该会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为中国医学教育事业...[详细]
杨轲 男,一级导演。上海人,1939年9月出生。196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本科毕业,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文工团任舞美设计。1963年底调温州和剧团、瓯剧团任舞美设计。后因工作需要任编导兼舞美设计。80年代初调入温州市艺术研究所工作。30多年来曾导演过越剧、瓯剧、和剧、昆剧、话剧...[详细]
杨公权,字恢吾,原籍浙江黄岩,姓王,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困,在普陀山佛寺以抄写经书为生,16岁时为白鹤杨姓养子。少年好学,在上海杨树浦布店当学徒时,去夜校读书,以店主不容,未满二年而辞归。在家攻读诗文,得悉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校,遂报名学习英文、机械制图等科。民国11年(1922年)任家乡鹤溪小...[详细]
杨国材(1900—1939年) 杨国材,亦作国才,乳名杨毛,徐泾乡光联村杨家巷人,革命烈士。自幼务农,成年后兼营小型碾米厂。以豪爽侠义,深得群众信赖。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武装,活动于七宝以西、杜家巷以东、虹桥路以南及机场周围地区。民国27年(1938年)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