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少卿(1914~1945年) 陶少卿,四川人,佃农出身。15岁时被抓丁参加国民党军队,后随队到达江南。民国19年,入青村场务所缉私营当盐警,颇能同情盐民。3年后入赘盐行徐家圈(今塘外乡盐行村四队)陶家,改名陶志元。民国31年,毅然脱离缉私营,参加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初期,奉命在家乡开店作掩...[详细]
陶芑生(1885~1965年),号大。枫泾镇人。少时随父习医,后又拜外科名医倪云桥为师,刻苦攻读《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等专著,尤对《疡科心得集》潜心研究。20岁在枫泾开业行医,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宗旨,遇贫困者求医,不收诊金,免费送药,时有士绅汪周南,患脑疽久治不愈。后请他诊治,霍然而...[详细]
陶世虎(1948.2—)上海人。擅长水彩画。 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毕业。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油画《 黎明》由中国美术馆收藏、《高楼寨大捷》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水彩画《柱》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沂蒙山...[详细]
施大经(约1560—1610) 字天卿,号石渠,又号玉屏。本县闸港(现已划归上海县)人。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中举,先任丹徒教谕,后升任江西瑞州府通判。在瑞州时,有一个姓涂的寡妇,族里人为了贪图她的资财,诬蔑她作风不端,企图赶走她,夺取她财产。涂氏到州里告状,并通过熟悉的吏卒,给施大经送...[详细]
童大年 (1873—1953) 童大年,原名皓,字醒庵、心安,号性涵、恂庵、省庵、惺龛、洵罕。又因排行第五,而以“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自称,县城人。西泠印社首批社员,著名金石家。 童的父、兄皆善金石书画,他幼承庭训,8岁开始治印。成年后赴北京当文书。1895年(清光绪...[详细]
童建颖(1952.11—)上海人。 擅长油画、漆画、水墨画。 江西省文艺学校美术专业毕业,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1977年江西省文艺学校美术科任教, 1987年任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美术教研室主任。1996年由国家教委派赴澳门任教。油画《 而立》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然;漆画《母与子》为中国...[详细]
王玮(1959—) 女,上海人。 擅长中国画。 1988年毕业于四川省教育学院美术系,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硕士研究生。任职于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作品入选第十二次新人新作展,《白云天边》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掌声响起来》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雨后》入选亚洲女画家展览、《凉山的盛装》入选中国当代水...[详细]
万钢,汽车领域专家。1952年8月出生,1978年毕业东北林业学院,1979进入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实验力学专业,攻读硕士,1981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在数学力学系任教。1985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1990以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 1991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详细]
王才林(1911-1943) 本县盐仓乡立新村人。父母都是农民。才林自幼聪明。深感父母供他读书不易,所以学习十分刻苦,新陆师范毕业时,他的成绩是毕业生中的第一名。毕业后,先后在上海江湾虬江小学、塘桥塘畔小学任教。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王才林弃职返乡,参加“青年抗敌后援会”。后又到上海难民...[详细]
王长谦,1964年出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脏学会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于199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99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2001年获上海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200...[详细]
王成城,1947年2月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工作委员会理事。 版画作品《红房子》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版画《周公馆》获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上海豫园组画》获“美哉中华,爱我中华”全国科普美展二等奖;...[详细]
王成组(1902~1987) 中国著名的近代地理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以讲授地理学为主,兼及历史学。他生前曾以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一生:“教学兼史地,写作重地理。”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原名王绳祖,出生于南汇惠南镇。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详细]
王春林 (1861—1929) 王春林,字蓉清,号海滨居士,排衙镇人,清末秀才。1913年曾任县政府第三科(教育科科长)。1918年8月王在县城东门外李凤苞宅创办崇明县甲种师范(劳苦师范),收贫苦子弟入学。王春林在学校传播进步思想,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与光明,还要求学生适当参加农业生产劳...[详细]
王道(1893-1969) 字治平,原籍浙江金华。1923年浙江医专毕业后,来本县行医。素以“不作良相,愿为良医,医国医民,异曲同工”自励,教育门生后辈要以医德为第一。每遇贫病乡民,施诊给药,从不计较报酬。创立惠南医院,带徒20余名。他平时热心公益事务,主动参加时疫医院等慈善工作。1935年...[详细]
王德昌(1930~),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苏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郑州卫生学校任教。1959年任开封医药专科学校外科教研组组长。1963年任开封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主治医师,1980年任附院外科主任。1982年任副主任医师。1992年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外科教学与医疗,发表《外伤性休...[详细]
王栋 (1906—1957) 王栋,字秉钧,南堡镇人。他自小喜农,高小毕业后先到南通高级农科中学,后入南通农科大学求学。当时,南通实业家张謇任校长,王受其影响,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 1927年,王栋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通农科大学,并留校任教。 1929年经人介绍去沪...[详细]
王根英(1906~1939),女,原名庶心。本区引翔港人。8岁随嫂进纱厂学接头,11岁进恒丰纱厂做童工。16岁顶姨妈名进怡和纱厂。民国13年(1924年)进思恩义务夜校读书时,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老怡和纱厂第一任团支书。在领导青年工人反对资方克扣工资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民国14年五卅惨案后,...[详细]
王光承(1606—1677)明末清初学者。字玠右,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明未曾上江南时务五策,不用;与弟王光烈同归故里。王光承著有《镰山堂诗集》、《镰山堂文集》,王光烈著有《镰山堂别集》。金是瀛,高桥人,诸生,有气节。游金陵(今南京)时,对娶名伎为妾而冷落发妻的龚鼎孳,曾令演剧讽刺。清...[详细]
王贯一 (1910—1933) 王贯一又名王远到、王政,界排镇人。1927年夏,王考入第一军交通教练所铁路科学习。毕业后,插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二年级学习。1929年冬毕业,分配在教导第一师任少尉排长。1930年春,在归德参加讨伐冯玉祥之役后辞职归里。回县后,由国民党县党部和教育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