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训,1922年出生,法库县孟家乡孤树子村人。1928年至1931年,在孤树子小学读书。1931年至1933年,在法库县城内第三小学(高小)读书。1934年至1937年,在法库县国民高等学校读书。1937年1月至1938年12月,在奉天(沈阳)市小河沿第一工科高级中学读书。1939年...[详细]
李友兰,字香斋,别号恒甫,1881年出生,法库县叶茂台镇叶茂台村人。其祖父李东文热心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其父母在其年幼时病逝,李友兰与其弟、妹四人,均由其祖父母抚育。李友兰13岁时被其祖父送到新民县巨流河村私塾读书。李友兰刻苦攻读,成绩优异,颇得塾师的赞扬和同学们敬慕。清末兴办学堂时,李...[详细]
李月久 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人。12岁进辽宁省体操队。1974年在第四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获全能冠军。后调入国家体操集训队。在第五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获得双杠冠军。1981年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他又领先做出720°旋空翻和侧空翻一周半转体90°前滚翻两个难新...[详细]
李玉绵,1908年出生,沈阳市东陵区张官屯村人。幼年家贫,只念过3年书,后在奉天省城小南关永兴铁炉学徒,满徒后当钳工。后来因不会应酬,被工头借故解职。 1930年,李玉绵为全家生计,离开家乡,到法库县电灯厂当工人。1942年5月,电灯厂小井房突然失火,李受牵连,被关押七、八天后释放...[详细]
李玉伟 男,1965年7月20日生于辽宁沈阳,1979年进入沈阳市陆上运动学校,开始练习打移动靶,1981年入辽宁射击队,参加全国青少年射击冠军赛,以388环的成绩获移动靶混合速冠军;1983年获第5届全运会50米移动靶标准速冠军(588环),并与队友们合作获该项团体冠军,两项成绩均打破全国纪...[详细]
李赞华:(899-936),原名耶律倍,契丹人,辽太祖长子,封渤海王。因在其弟即位后遭受猜忌,投奔后唐明宗,赐姓名为李赞华,后被明宗养子遣人暗杀。熟谙汉文化,擅画契丹人物。《宣和画谱》和宋元诗文集中对其作品多有记述和题咏。现传世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射骑图》、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人骑图》、...[详细]
李兆麟 (1910--1946)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筏。191O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小学和私塾读书,因父逝世,生活拮据,辍学务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说服了深明大义的母亲杨长秋,毅然离乡,走上了“杀敌救国复河山”的道路。...[详细]
金毓黻 金毓黻(1887-1962年),字静庵,灯塔市八家子村人。1907年,毕业于辽阳启化学堂,后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3年入北京大学文科。历任奉天省立一中、奉天文学专门学校教员,奉天省议会、东北行政委员会秘书。1930年,任辽宁省0秘书长、东北大学史地教授。1931年,任省0委...[详细]
罗长维又名牛文。1918年出生在海场面西柳公屯(今海城西柳镇的前柳村) 长维青少年时,胸怀大志,关心国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正在海城读书的罗长维,耻于-之辱,与广大进步师生一起-关内。1936年,长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在求学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由于蒋介石反动当局坚持“攘外必先安...[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吕正操同志1904年1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目睹日本军队对自己家乡的烧杀抢掠,内心充满对侵略者的仇恨。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正操”,决心长大后当兵,操练本领,打击日本侵略者。 1922年吕正操同志加入张学良的卫队旅,次年考入...[详细]
毛凤楼,字焕章,1894年出生,法库县红五月乡蛇山沟村人。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小学、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毛凤楼于保定军官学校骑兵科毕业后,加入奉军,被任命为骑兵营营长。曾参加过直奉战争,在张作霖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担任上校科长。后来曾先后出任西丰县公安...[详细]
马文良(1912—1941)原名尹久官,曾用名尹志异,回族。1912年出生于海城东关。 文良少时家贫,靠其父母镶牙,勉强读书。“九一八事变那年,他满怀读书救国之志,几经努力,考进了东北大学。 1935年马文良学业突出,校方派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他积极参加了中国0在日组织的进步“读书会”。...[详细]
孟庆印(1925-1949),1925年出生于海城县王石乡英北村一个雇农家里。因家境贫寒,他6岁随祖母沿街乞讨。8岁给地主放牛,受尽欺凌。由于生活所迫,16岁就到灵山铁路做苦工。 1945年10月,孟庆印满怀深仇大恨,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2月,-反动派挑起内战,向我东北解放区猖狂进攻...[详细]
孟庆珍,女,1921年10月23日出生,法库县大孤家子镇后孤家子村人,小学文化。 1950年至1953年,先后任后孤家子村农业互助组组长、东方红集体农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0年法库县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后,孟庆珍积极参与组建了后孤家子村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并被推举为互助组...[详细]
关向应(1902~1946),原名关治祥,满族人,姓瓜尔佳氏,1902年9月10日生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家屯。 1912年关向应在屯里念私塾,一年以后进入亮甲店普通学堂。1918年春天,关向应考进了普兰店公学堂,由于离家太远,只好在学校寄宿。每逢礼拜天,别的学生都回家了,而他却自己留下...[详细]
慕容廆(268—333.6.4),字弈洛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贵族首领,军事统帅。 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慕容廆的曾祖叫莫护跋,魏初率诸部由鲜卑山(年蒙古呼伦贝尔盟)入居辽西地区。景初二年(238年),莫护跋助司马懿征讨辽东太守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建国于棘城之北。慕容姓...[详细]
慕容皝(297—348.10.25),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王,军事统帅。 慕容皝是鲜卑族领袖慕容廆的第三子,史称他“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晋书·慕容皝载记》)。东晋建武年间(317—318年),慕容皝被拜...[详细]
慕容白曜(?—570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 慕容白曜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王慕容皝的玄孙。其父慕容琚因为官时以清廉著称,被赐爵为高都侯,死于冠军将军、尚书左丞之职,并被追赠安南将军、并州刺史、高都公,谥号曰“简”。 慕容白曜年轻时为中书吏,因性...[详细]
慕容翰(?—344年),字元邕,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名将。 慕容翰为鲜卑族领袖慕容廆的长子,慕容翰“性雄豪,多权略,猿臂工射,膂力过人”(《晋书·慕容翰载记》)。慕容廆甚是惊奇,遂委以重任。 时值“八王之乱”,刘渊、李雄、石勒等乘机先后起兵,北方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