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699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幼于宫中长大。到开元十二年(724),开始赐号惠妃,虽只将她封为妃,但宫中对她的礼节却等同皇后。玄宗对惠妃宠爱始终不衰,并且想立她为皇后,但因武三思等人的关系最终作罢。武惠妃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唐玄宗追封她为皇后,...[详细]
武攸宁,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哥哥,唐建昌王。 武攸宁,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哥哥,唐建昌王。任(明抄本“任”作“别”。)置勾任,(明抄本“任”作“使”。)法外枉征财物,百姓破家者十而九。告冤于天,吁嗟满路。为大库,长百步,二百余间。所...[详细]
武宁周,字数图,灵丘人。清康熙年间由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县)的经历推荐为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南)知县。刚到任,县内英利村失火,把300多家的房屋烧毁。他赶快亲自到该村安抚慰问灾民,并发动募捐,帮助修缮房屋,使灾民们避免了流离失所的痛苦。遇到灾年,他又募捐粮食,给饥民发放粥饭,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后来...[详细]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族孙,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游,尝因诗规戒。明皇初,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既谪,名亦不衰。开元末卒。诗一卷。...[详细]
武全文,字藏夫,号石庵,清朝盂县西小坪村人。 武全文幼入小学即撰座历铭书以自勉。顺治四年(1647)考取进士,后授崇信(今甘肃崇信)知县。为官期间,曾引渡河水疏渠灌田,又创造水磨,方便了百姓生活,其功绩受到吏部主事称誉。累升弄部郎中、平凉兵备道。宁夏总兵率师过境,寒甚,将入城,全文...[详细]
武士彟 (577年―635年),字信明,并州文水人,唐朝开国功臣、卓有政绩的高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 武士彟(yue)的父亲是武华。隋朝大业末年,武士彟为鹰扬府队正,资助李渊起兵。贞观中,出任工部尚书转荆州都督,加封为应国公,武则天册封皇后时追封其为魏王。 起初,武士彟娶相里氏为...[详细]
韩国夫人武顺(623年-665年10月前),又称贺兰夫人。是武则天的同母姐姐,初嫁贺兰越石,后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情人,儿子是贺兰敏之,她的女儿贺兰氏则成为了高宗的魏国夫人。魏国夫人于麟德二年(665)十月唐高宗封禅泰山后,帝后回京都后被武后毒杀,死后追赠郑国夫人。 人物生平 韩国夫人武顺,...[详细]
根据清代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记载:武棠,字次南,号憩亭,山西阳高人。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进士。历任福建盐法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咸丰初在江苏布政使任内致仕(文职从二品)。另据《福建通志·职官志·清·总辖·盐法道》载:武棠,阳高人。二十四年任。其人道光丙戌科(1826)二甲进士。武...[详细]
金章宗在位,仅开两榜,即泰和三年(1203)或六年(1206),因此,武天和为其间的词赋第二人。 据《山西通志》记载:“武天和,陵川人,天佑弟。(因武天佑是武明甫儿子,武天和亦然。)泰和中经义及第第一。翰林侍读学士。”此时,已经在承安四年将经义第一名状元称号取消,故同于词赋第二名榜眼。 ...[详细]
清朝人——吴子琳 吴子琳[生卒不详] 清阳高人。守静好读书,笃行孝友,有古君子风。族侄振兴早夭,遗母老、妻少、子幼,孤苦无依,田园托咐子琳管理。20余年公明无私。本城一姓徐的将百金寄在他家,徐的子孙俱不知。徐偶然得暴疾不会说话,子琳急拿钱交其子,说这是你父留在我家的。一次,子琳拾...[详细]
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父亲薛楚玉曾经担任范阳节度使。算得上是将门虎子,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 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 薛嵩墓:该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详细]
薛曜,字异华,祖籍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世代为儒雅之家,以文学知名。官正谏大夫(谏议大夫)。有集二十卷,今存诗五首(《全唐诗》收录五首,但实际可查现存共八首)。 薛曜为薛元超长子,褚遂良乃其舅祖,生平事迹,史记不详。可知者为王勃文友,咸亨初年曾与之游于四川锦州,王勃有送别诗二首记其事。万...[详细]
薛瓘,汾阴人。 薛怀昱之后。贞观十八年(644年),城阳公主之夫杜荷因李承乾案被处决。城阳公主改嫁薛瓘,婚前算命,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麟德初年,薛瓘历任左奉宸卫将军。因为城阳公主牵涉到巫蛊案件中,薛瓘被贬为房州刺史,城阳公主随薛瓘一起离开长安赴任。咸亨中,薛瓘夫...[详细]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 ),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万荣县) 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1464年)卒,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详细]
薛楚玉,唐朝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市人),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薛嵩之父,平卢营口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后来因为和他哥薛讷的军事改革被保守派排挤,被人告发渎职,免其官,由张守珪取代,他的离职加快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他的儿子薛嵩,算得上是将门虎子,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 ...[详细]
薛存诚,字资明,唐河中宝鼎(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人,贞元元年进士,生卒年不详。 薛存诚父薛胜,能文,曾作《拔河赋》,因有文采,风行一时。薛存诚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好学,长于诗赋。他于贞元年间(785— 804年)中进士,初任节度使府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兼管馆驿。不久转调殿中侍御史,后又...[详细]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薛逢进士及第后,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崔铉罢...[详细]
薛据,盛唐诗坛著名诗人,杜甫、王维诗中作“薛璩”,其兄薛播、薛揔,名皆从手旁,知当以薛据为正,“璩”或为后世板划之误。唐河东宝鼎(今山西万荣县)人。薛氏为河东望族,《旧唐书》·薛播传》云薛播,薛据兄弟七人于开元、天宝间“并举进士,连中科名。衣冠荣之”。 薛据排行第三,所以当时称他作薛三。 有...[详细]
薛纶,生于明嘉靖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1534年),卒于万历十九年五月十三日(1591)。其后人居于马家皂乡东要泉村。东要泉薛氏祖籍直隶兴化人(今江苏兴化)。其先祖(一世祖)士秀,明初从军,到山西河曲镇戎,被扩入军户并举家随军迁居驻地。后调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天成卫(今天镇县)镇守,全家遂入卫籍居于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