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聚奎(1847-?)梁赵村人。幼好读书,因家境贫寒,弃学入蔚泰厚票号。光绪初年,湖南分号被一饶姓人倒下疲帐甚大,官司告到省府,然虽有责饬,仍未收回。平遥总号便派宋赴湘追讨。面对众皆束手状况,宋道:"饶某神通广大,如想在湖南要回款项,诚恐难乎其难,非到两江总督衙门去要不能成事。"众人听了,甚为...[详细]
宋克强(1909-1985),又名成良,段村人。幼年在本村读书,高小毕业后外出谋生。当过太原法院看守所帮写、正太铁路局转输处职员。民国21年(1932)返乡,先后任段村小学教员、村公所书记员等职。 抗战爆发前夕,满怀爱国热情,积极投身救亡运动。民国25年(1936),加入山西牺盟会,后成为段...[详细]
宋梦槐(1853-1938),字位三,咸丰三年(1853)农历二月出生于北三狼村一个贫寒农家。其父宋绍武夜梦大槐树以为吉,便给儿子起名宋梦槐。7岁入本村秀才宋学谦办的私塾读书。后宋学谦见其才华过人,便慷然相助,免费教学至17岁考取秀才。之后,宋梦槐在科读的同时,兼攻医著。光绪十九年(1893)应...[详细]
孙盛(308-379),字安国,晋代太原中都(今平遥)人。西晋文学家孙楚之孙。父孙恂,颍川太守。孙盛十岁随家族渡江,客居江东。从小嗜学,博学善言。初任著作佐郎、浏阳县令,后为安西咨议参军。永和元年(345),随桓温伐蜀,以军功赐爵安怀县侯。后以随军平洛阳功,进封吴昌县侯,擢长沙太守。累迁秘书监、...[详细]
孙资(?-251),字彦龙,汉末太原郡中都(今平遥)人。三国时魏国重臣。三岁丧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长成后入太学,同郡人王允赏识其博学多才,举荐为县令。 东汉建安十八年( 213),曹操胁汉献帝封己为魏公,建置官属,以沛郡人刘放与孙资并为秘书郎,掌管机要文书,倚为左右和耳目。建安...[详细]
姬虞,字子干,因“有文在手曰虞”,后封于故唐国,故史称“唐叔虞”。乃周武王姬发幼子,与周成王姬诵一母同胞。 关于叔虞桐叶封唐之事,直至清初顾亭林之前,从来把古晋阳视为其封国之地。自顾氏以“河汾之东”为质疑,对千古定论取否定态度以来,这一史事,根基动摇,尤其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相继出现可资征信的...[详细]
谭晶(1977年9月11日—),中-员,国家一级演员,-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当代歌坛开创以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歌唱家。 出生于山西,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1998届民族声乐专业本科班、解放军艺术学院2006届通俗唱法专业研究生班,成为中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详细]
田祥喜(1940-1994),西善信村人。1962年9月,平遥中学高中毕业。1965 年8月,在本村任民办教师。后负责训练学校乒乓球队,连续四年代表县参加了地区比赛。到朱坑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后,仍坚持代主课。潜心钻研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累了数十万字的教学资料,并整理装订成册。教学质量多年...[详细]
拓跋寔(?--371年):代国第32任皇帝、代国末任皇帝(北魏追封)。谥号“献明皇帝”,也称“献明帝”、“代献明帝”或“代末帝”。他是鲜卑索头部首领、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子,初封“世子”。 公元371年春,长孙斤谋反,刀弑代王拓跋什翼犍,拓跋寔格挡时受伤,并诛杀长孙斤。 公元371年五月,拓...[详细]
拓跋桢(?-496年),北魏景穆太子拓跋晃第九子,刘椒房所生,皇兴二年(468年)封南安王。任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拓跋桢孝顺母亲,但是聚敛-,被削除封爵,禁锢终身。后来,他支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复封南安王,为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太和二十年五月,到邺城,背上长疮而亡,谥号惠。有三子:元英、...[详细]
拓跋俟(公元?年—公元105年),代国第八任皇帝,谥号“元皇帝”,史称“元帝”或“代元帝”,公元55年至公元105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拓跋珪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详细]
拓跋祯,拓跋干之子,通解诸方之语,便骑射。世祖时,为司卫监。从征蠕蠕,忽遇贼别部,多少不敌,祯乃就山解鞍放马,以示有伏。贼果疑而避之。 高祖初,赐爵沛郡公。后拜南豫州刺史。大胡山蛮时时钞掠,前后守牧多羁縻而已。祯乃设画,召新蔡、襄城蛮魁三十余人,祯盛武装,于州西为置酒,使之观射。先选左右能射...[详细]
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详细]
拓跋笃,字阿成,阳平王拓跋熙的孙子,阳平靖王拓跋他之子,拓跋吐万和拓跋钟葵的弟弟,北魏宗室、官员,先后担任太子右率、北中郎将、抚冥镇将、光禄卿、平北将军、幽州刺史等官职,死后谥号贞。...[详细]
拓跋曜(401年-422年),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第四子,明元帝拓跋嗣四弟、生母王夫人。 天兴六年(403年)道武帝封拓跋曜为河南王。五岁时,曾在道武帝前射雀,道武帝惊叹其箭术。长大后,拓跋曜武艺出众,与阳平王拓跋熙等一齐督诸军讲武,众皆佩服他的武勇。泰常七年(422年)薨,当时只得二十二岁。...[详细]
城阳王拓跋长寿,景穆帝拓跋晃之子,皇兴二年封,拜征西大将军、外都大官。出为沃野镇都大将。性聪惠,善抚接,在镇甚有威名。延兴五年薨,谥康王。 长子多侯,早卒。 次子元鸾,字宣明。始继叔章武敬王元彬,及兄卒,还袭父爵。正始二年薨,时年三十八。赠帛六百匹,诏中书舍人王云奉旨临吊,赠镇北将军、冀...[详细]
拓跋处文(403年-416年),北魏道武帝第六子,明元帝拓跋嗣六弟、生母不详。 天赐四年(407年)道武帝封拓跋处文为长乐王。长乐王聪辩夙成,但是却死于泰常元年(416年),当时只得十四岁。明元帝拓跋嗣非常伤痛,自小敛至葬礼,也时常亲临哀恸。 长乐王陪葬于太祖道武帝的金陵。无后裔,所以死...[详细]
拓跋贷(前?年—前175年),代国第二任皇帝,谥号“节皇帝”,史称“节帝”或“代节帝”,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75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二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杰出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详细]
拓跋诘汾(公元?年--公元220年),谥代国第十四任皇帝。号“圣武皇帝”,史称“圣武帝”或“代圣武帝”,公元213年—公元218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四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前任首领拓跋邻之子(一说,其谥号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所追加的)。其子:代国神元皇帝拓跋力微(174—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