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僖侯(前840年—前823年在位),又称晋釐侯,姬姓,名司徒,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七任国君。晋僖侯是晋靖侯之子,晋献侯之父。因晋僖侯名司徒,有避讳之说,便废除了当时的司徒官职,到晋文公时期称中军。...[详细]
晋怀公(前655年?-前636年),晋国君主,姓姬名圉。他母亲是梁国人。早年在在秦国做人质,后其父亲晋惠公逝世,太子圉做了君主。但不久,晋怀公的伯父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晋怀公的心腹吕省和郤芮都临阵倒戈,晋怀公-出奔高梁,很快被即位为文公的重耳派人杀死。死时只有22岁。...[详细]
晋惠公(?―前637年),姬姓,晋氏,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君主。公元前651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晋惠公继位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国人都很不顺服他。公元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其子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详细]
晋静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俱酒,是战国时期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晋孝公之子,孝公死,静公即位. 据《史记》记载,静公元年齐威王初立。公元前349年,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废静公为庶民。晋国彻底灭亡。...[详细]
晋靖侯,姬姓,名宜臼,字喜父,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六任统治者,晋厉侯之子。 晋靖侯十七年(前842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称“共和”。晋靖侯于次年去世,子僖侯司徒立。...[详细]
晋烈公(?─前389年),姬止,春秋时期之晋国君主。晋幽公之子。《史记.六国年表》作晋幽公之弟。 前416年,晋幽公被杀;烈公即位。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发生三家分晋:从此魏国、韩国、赵国成为诸侯国。魏国控制晋国。烈公二十七年(前389年),烈公死。...[详细]
晋厉侯,姬姓,名福,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五任统治者。晋厉侯继承其父晋成侯之位,厉侯去世后,其子晋靖侯姬宜臼继位。 1992年在中国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发掘了一处西周墓地,其中有晋厉侯墓。曲村即是晋国早期都邑,亦即始祖唐叔虞始封的唐地。...[详细]
晋穆侯,姬姓,名费王,一名弗生、晞王、费壬,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在位27年,于前785年去世。 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成师。晋人师服认为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反,晋国迟早会出大乱。 穆侯去世后,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详细]
晋平公(?―公元前532年),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 晋平公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在位后期由于大兴土木、不务政事,致使大权旁落至六卿。 公元前532年,晋平公去世...[详细]
晋顷公,姬姓,名弃疾,晋昭公之子,前525至前512年在位,在位时期,六卿逐渐壮大,积极向公室夺权。顷公十二年,赵简子联合晋国的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十三年(前513年)冬天,收全国生铁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铭铸于大铁鼎上,成为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详细]
晋殇叔,姬姓,华夏族,名不详,前784年―前781年在位,在位4年,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十任国君,晋穆侯之弟。 晋殇叔乃晋穆侯之弟,他大概多次协助哥哥征战四方,因此掌握了晋国巨大的权力。 晋穆侯在公元前785年去世后,身为晋穆侯长子的姬仇没能成为晋国国君,而由晋殇叔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成了晋...[详细]
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晋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780年—公元前746年在位。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晋文侯的叔父晋殇叔篡夺君位,晋文侯逃到其他诸侯国避难。公元前781年,晋文侯以武力夺回君位。 晋文侯是晋国...[详细]
晋武侯(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三任统治者。姬姓,名宁族,铭文作曼期、曼旗。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侯燮去世后,其子姬宁族继承王位,为晋武侯。晋武侯去世后,其儿子姬服人继承王位,为晋成侯。...[详细]
晋献侯,姬姓,名籍,又名苏,晋僖侯之子,前822年—前812年在位。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东巡至晋国,晋献侯率晋国的军队跟随,受王命征战今山东的夙夷。周王直接向晋献侯下达指示,在取得二邑之后,周王亲自到战场巡视,晋军大获全胜。班师回国后,周王赐给晋献侯香酒、弓箭、驷马,晋献侯异常高兴,便将征战的两支...[详细]
晋孝公(?─约前357年),《古本竹书》称作晋桓公,名姬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烈公之子,烈公二十七年(前389年),烈公死,孝公即位。孝公死年不详,子晋静公即位。晋孝公时,晋国的大多数领土已大多落入韩、魏、赵三家之手,屡被迁移,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赵迁晋君于屯留,后封晋君于端...[详细]
晋小子侯(前708年—前705年在位),即姬小子,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哀侯之子,晋国第十六任君主,在位4年。 当时曲沃日益强大,《史记》称曲沃武公于小子四年(前705年)诱杀了晋小子侯,周桓王派兵伐曲沃武公,武公退回曲沃,周立晋哀侯之弟姬缗为晋侯。《左传》称晋小子侯于鲁桓公七年(前...[详细]
晋幽公,姬姓,名柳,晋哀公之子。晋哀公十八年(前434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即位。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瓜分晋国的一些领地,但三家并不是诸侯国,晋幽公恐惧三家权力,反而要朝见赵,韩,魏之君。晋幽公十八年(前416年),晋幽公0人,夜窃出邑中,被盗所杀。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公的儿...[详细]
晋昭公(?—前526年):姬姓,名夷。晋平公之子。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526年在位。六年卒,子顷公去疾立。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昭公为恢复霸业,与齐国争夺霸主,召开平丘之会,会见刘子、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等十多国代表。会中齐、晋二国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