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1219——1301年),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详细]
关平(178年-220年),蜀汉名将关羽之子,东吴趁关羽攻樊城时,突然背弃吴蜀同盟,偷袭荆州,关平与其父关羽一同被擒,最后被斩于临沮县。时年四十二岁。 关平的形象在后世由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而渐渐丰满起来,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周仓两员大将。此外,民间通常认为他是关羽收养的...[详细]
关兴(生卒年不详),字安国,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关羽次子。和父亲关羽在荆州,后荆州失陷,关羽被杀,关兴随先主刘备一起伐吴,杀死吴将潘璋。夺回其父之刀。后随诸葛亮北伐,和张苞结为兄弟,立了许多战功。在蜀汉担任侍中、中监军之职,继承父亲汉寿亭侯的爵位,但不久病亡。 人物生平 关兴,字安国...[详细]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详细]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汉族,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西晋末,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324年,敦欲谋反,命他占卜,璞言...[详细]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东汉末年,郭淮获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得以稳定局势。曹魏建立后,获封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详细]
赫连勃勃(381~425年),匈奴族人,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创建者,公元407~425年在位。后魏明元帝拓跋嗣曾命他改名为“屈孑”,意思是地位卑下。后来,当他自立为大夏天王时,才改姓赫连氏。领三交(今陕西榆林县境)五部鲜卑族二万多户,镇朔方。 勃勃胸有大志,骁勇善战,且谙用兵策略。他想建立起自...[详细]
后稷,姬姓,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喾的元妃。 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后稷被尧举为“农师...[详细]
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中国东晋时人,雁门郡楼烦县人 (今山西宁武附近) ,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详细]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详细]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详细]
呼延赞(?-1000年),阳曲县呼延村人(现为太原市北郊区),北宋著名将领。后周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呼延琮之子,呼延赞少任骁骑兵,宋太祖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宫受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 乾德二年(964年),随王全斌讨伐后蜀,担任前锋,身受数处创伤,以功补为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任呼延赞...[详细]
贾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 ,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东南)。汉末三国时期名臣。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一事业作出贡献。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曾建起了一条二百余里的运河,称为“贾侯渠”,便利民生。石亭之战中,率军救出曹休。去...[详细]
一、春秋时期晋国将领 贾华,春秋时期晋国将领。晋献公派其往二屈讨伐夷吾,夷吾往梁国逃走。 二、《三国演义》人物 贾华贾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贾华小说中其身份为孙权的部将,使一杆方天画戟,曾于孙权初次攻合肥时与宋谦共同护卫孙权。此后吴国太与刘备...[详细]
贾南风(公元257年-公元300年),别名贾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公元290年,司马衷继位为帝,贾南风被封为皇后;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贾南风诛杀外戚杨氏集团、树立党羽、谋害太子司马遹。最后导致“八王之乱”,将她到金墉城,又废她为庶人,不久即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人物生...[详细]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为秦穆公之女文嬴(原称怀嬴)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殽山大败秦军,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详细]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纠,又称周子或孙周。为惠伯谈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曰“悼”,侯爵,称“晋侯周”,简曰“晋周”。 晋悼公乃晋襄公曾孙,桓叔捷之孙,惠伯谈次子,晋厉公侄。悼公少聪慧,居洛,师侍单襄公,兼君、相之才,...[详细]
晋厉公(?─前573年)是晋景公之子,姬姓,名寿曼,《左传》名州蒲,生年不详。公元前580—573在位。晋厉公上位后秦桓公与之订盟,但后来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而背约,与狄合力攻晋。公元前578年(桓公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大败,退至泾。公元前575年,晋国又与楚国争霸,晋厉公率兵与楚在鄢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