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珊,1889年生,祖籍河北省高阳县旧城村,后迁至山西省阳高县王官屯镇康窑村。中共张家口特委委员。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弟兄三人,排行为二,幼时即随父农田劳作。1907年,其父去世,为生活所迫他背井离乡到北京某商号当了店员。1910年,北京铁路局招工,张树珊先在张家口铁路车站当工人,后到...[详细]
张四维(1526—1585年)字子维,号凤磐,汉族,蒲州风陵乡人(今属芮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隆庆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高拱器重,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详细]
张万邦,字三锡,阳和卫人(今阳高县),明代高级将领。张万邦的祖父张勋,嘉靖(1522-1566)、隆庆年间(1567-1572)曾担任指挥使官职,死后因战功被朝廷赠与劳禄大夫、一品正职。 张万邦的父亲张秉忠,承袭指挥使官职,继而升任都指挥使,万历(1573-1620)前期担任大同东路参将,死...[详细]
张献诚,陕州平陆人,幽州节度使、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张守珪之子也。天宝末,陷逆贼安禄山,受伪官;连陷史思明,为思明守汴州,统逆兵数万。宝应元年冬(762年),东都平,史朝义逃归汴州,献诚不纳,举州及所统兵归国,诏拜汴州刺史,充汴州节度使。逾年来朝,代宗宠赐甚厚。三迁检校工部尚书,兼梁州刺史,充山南西...[详细]
张献甫(736—796),守珪弟左武卫将军、赠户部尚书张守琦之子。献甫少随诸兄从军,初为偏裨,以军功累授试光禄卿、殿中监、河中节度副元帅都知兵马使,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建中初,从节度使贾耽征梁崇义于襄、汉,以功加太子詹事。 及幸奉天、兴元,献甫首至,从浑瑊征讨有功,及复京邑,入为金吾将...[详细]
张献恭,张守珪之弟张守瑜子。累以军功官至试太常卿,兼右羽林将军,代献诚为梁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 大历十二年七月,献恭破吐蕃万余众于岷州。建中二年正月,加检校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三年正月,为太府卿、容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使。四年七月,与浑瑊、卢杞、司农卿段秀实与吐蕃尚结...[详细]
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 张延赏出身于河东张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河南尹、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 大历十四年(...[详细]
张益(1300—1368),生于西河,仕于大都(北京),今孝义小垣村人,元朝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中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监察御史,累官国子司业,为官五品。历经泰定、天顺、文宗、明宗四朝。至顺二年(1331),身为监察御史的张益上 书弹劾四川行省平章钦察台:“为人反覆不忠,不可信任,宜削官...[详细]
赵昌言(944~1009),字仲谟,一作幼谟,山西孝义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胡旦榜进士第三人。 赵昌言少有大志,朝中重臣寇准等人对他评价很高。举进士时,他由于文思敏捷而名震考场,以贡部第一的身份参加了廷试。殿上,宋太宗见其谈吐不凡,气质超群,又知其父为赵轈,曾是自己做开封府...[详细]
赵朔(生卒年不详):即赵庄子。嬴姓,赵氏,名朔,谥号为“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其妻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赵庄姬的称谓构成:夫氏+夫谥+姓。《史记·赵世家》记载其为晋成公之姊,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 前601年,赵盾卒。赵盾死后,将赵氏公族大夫之位让给赵姬之子赵括(即屏...[详细]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 唐代大臣,宰相,诗人。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市)。[1-2] 高宗时举进士,武后时累迁户部侍郎。后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升任宰相。与武懿宗不和,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复为宰相。唐中宗时...[详细]
宗秦客(?-691年),唐朝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在武则天在位期间,690年担任宰相(内史)。宗秦客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宗秦客主持《圣母神皇实录》。 宗秦客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宗秦客主持《圣母神皇实录》。68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时任凤阁侍郎(中书侍郎)的宗秦客,制作了12个新字,...[详细]
西汉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后徙扶风安陵。班壹玄孙。举孝廉为郎,积功稍迁至上河农都尉,大司农考评政绩全国第一,擢为左曹越骑校尉。成帝时,其女被选入宫,能文明史,善辞赋,后立为婕好。家赀累千金,曾徙昌陵,昌陵罢,乃著籍于京师三辅。 ...[详细]
班稚,西汉官吏,东汉史学家班彪之父,班固祖父。 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壹生孺,孺生长,长生回,回生况,况生三子:伯、斿、稚。 稚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方直自守。成帝季年,立定陶王为太子,数遣中盾请问近臣,稚独不敢答。哀帝即位,出稚为西河属国都尉,迁广平相。 王莽少与稚兄弟同列友善,兄...[详细]
明德皇后李氏(960年-1004年),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宋太宗赵光义第三任皇后,宋朝开国元勋李处耘第二女。嫡母吴氏,生母陈氏,兄为将军李继隆,尚有继和与继恂二弟。 开宝中,宋太祖为弟弟赵光义选聘李氏为王妃。纳币时(当在976年),宋太祖逝世。宋太宗继位,直到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详细]
布学宽(1876—1971),字子容,原籍祁县巩家堡村,后定居太谷县城内。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布学宽投车永宏门下学形意拳。民国2年(1913)开门收徒传艺。民国8年(1919)参加太谷县体育会工作。历任太谷国术馆馆长,太谷铭贤学校武术教师、护院,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详细]
曹洪德(1917年-1942年5月),山西省太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太行军区二十八团团长。 1942年5月牺牲于郭堡。 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详细]
柴哲威是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坐弟令武(柴令武)谋反,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官。 曾任第三任安西都护(贞观23年至永徽2年,即公元649~651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