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戎 [唐]

  • 薛戎,字元夫,河中宝鼎人。少有学术,不求闻达,居于毗陵之阳羡山。年余四十,不易其操。江西观察使李衡辟为从事,使者三返方应。故相齐映代衡,又留署职,府罢归山。福建观察使柳冕表为从事,累月,转殿中侍御史。会泉州阙刺史,冕署戎权领州事。 是时,姚南仲节制郑滑,从事马总以其道直为监军使诬奏,贬泉州别...[详细]

薛绍 [唐][公元663年-689年]

  • 薛绍(663-689年),父亲是薛瓘,母亲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之女城阳公主。永隆二年(681年),薛绍娶表姐妹太平公主为妻,婚后生下二子(薛崇训、薛崇简)二女。垂拱四年(688年),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薛绍受牵连被饿死狱中。 人物生平 薛绍出生高贵,母亲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女城阳公主,...[详细]

薛少殷 [唐]

  • 郡望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德宗贞元间进士。 与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之张正元同赋省试诗《临川羡鱼》。登第后授秘书省正字,充和蕃判官,后为万年县尉,贬高州雷泽县尉。顺宗即位,北迁官桂阳,道卒。事迹见《前定录》、《唐诗纪事》卷五〇。《全唐诗》存诗1首。...[详细]

薛昭纬 [唐]

  • 薛昭纬,薛廷老子,河东人。乾宁中为礼部侍郎,贡举得人,文章秀丽。为崔胤所恶,出为磎州刺史,卒。 唐薛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又好唱《浣沙溪》词。知举后,有一门生辞归乡里,临歧献规曰:"侍郎重德,某既受恩。尔后不弄笏唱《浣沙溪》词,某幸甚也:"时人谓...[详细]

薛廷老 [唐]

  • 薛廷老,薛存诚子,河东人。谨正有父风,而性通锐。 宝历中为右拾遗。敬宗荒恣,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廷老与同僚入阁奏事曰:“臣伏见近日除拜,往往不由中书进拟,或是宣出。伏恐纲纪渐坏,奸邪恣行。”敬宗厉声曰:“更谏何事?”舒元褒对曰:“近日宫中修造太多。”上色变曰:“何...[详细]

薛向 [宋]

  • 薛向先为邠州(今陕西宾县)司法参军。西夏人背叛宋朝,侍御史陈洎去边境,薛向告诉陈洎应注意的问题:“如今用板筑城的方法流行,官吏持斧四处伐木,也不管什么地方的树都砍,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除非万不得已,应该对边城采取修理的方法。三司贷龙门富人钱,以大宋百年全盛的天下,采取一方有警,即向老百姓借钱,这是...[详细]

薛元超 [唐][公元623年-684年,唐朝宰相]

  • 薛元超(623年-684年),名振,以字行,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文学馆学士薛收之子。 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饶州刺史、东台侍郎、简州刺史、正谏大夫,袭爵汾阴县男。 仪凤元年(676年)...[详细]

徐化溥 [清]

  • 徐化溥,字云山,号云门,自称云门山人,阳和卫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徐化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徐氏祖上家境还算不错,母亲就让他安心读书,好长大以后有点出息。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徐化溥,本想凭着十年寒窗苦熬的满腹经纶连中三元,考个进士混个一官半职。谁知经史兼通的他凭着真本事,竟没能在黑暗的科举...[详细]

杨俊 [明]

  • 杨俊(?~?),字号不详,山西蒲州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武举会试第一人。 杨俊的情况,只在《山西通志》武进士表中有以上的记载,不过,《山西通志》上写的是“戊辰科兵部试第一。”笔者认为兵部试第一,即会试第一。考隆庆年依旧没有武举殿试,兵部试第一即可称为武状元。另外,隆庆二年恰...[详细]

杨宪 [明][公元1321年-1370年]

  • 杨宪(1321-1370),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属浙东集团(刘基)。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详细]

姚发 [唐]

  • 姚发,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详细]

袁智弘 [唐][唐朝宰相]

  • 袁智弘,唐朝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武周时代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692年2月22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年9月22日,各其他宰相李游道、王璿、崔神基、李元素还有孔思元、任令辉被酷吏王弘义诬陷。一起流放到岭南。孙子袁瀚曾任御史中丞。...[详细]

陈奇瑜 [宋][?-1645年,明代五省总督]

  • 陈奇瑜(?-1645) 明末官吏。山西保德人,字玉铉。万历进士。崇祯五年(1632),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李自成等部农民军-退入汉中,困于车箱峡,遂诈降。他檄所过郡邑传送。被围义...[详细]

张氲 [唐][公元653年-745年]

  • 张氲【生卒】:653—745 一名蕴,字藏真,号洪崖子,晋州神山(今山西浮山)人。道士。曾隐洞中15年,熟读仙书秘典、九经百氏。后历游名山,善金丹、易形之术。武后圣历间被召,不赴。后居洛阳李峤家中13年。玄宗开元七年(719)召见于湛露殿,不久,仍听其归山。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详细]

张观 [宋]

  • 张观年少时,即以严谨好学闻名乡里。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仁宗即位,迁太常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出知杭州。还朝后,进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遇灾异,仁宗诏求直言,张观上疏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条陈知人、严禁、尚贤、节用四事...[详细]

张弘靖 [唐][公元760年-824年,唐朝宰相]

  •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唐蒲州猗氏(今临猗县)人。延赏之子。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调补兰田尉。旋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德宗嘉其才干,擢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寻又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使、河中节度使...[详细]

张嘉贞 [唐][公元665年-729年,唐朝宰相]

  • 张嘉贞(665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 张嘉贞明经出身,初授平乡尉,后为监察御史,累迁至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720年(开元八年),张嘉贞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任中书令。 723年(开元十一年),张嘉贞因其弟贪赃,被贬为豳州刺史。后任户部尚书,兼益...[详细]

张均 [唐]

  • 张 均,原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唐宰相、燕国公张说长子。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登进士第。以太原府司录参军为劝农使判官,后自太子通事舍人累迁主爵郎中、 中书舍人。 开元十八年(730),其父张说卒,袭封燕国公,任户部、兵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详细]

张力财

  • 张力财, 党留庄乡小铺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参加革命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加入在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大同县县长、县委书记。后任雁北地委企业部部长。...[详细]

张守珪 [唐][公元684年-740年,唐朝名将]

  • 张守珪(公元684年-740年),字元宝,唐代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人, 唐朝名将。他的一生是在战争中渡过的,长期戍边,戎马倥偬,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一方的边帅。其主要事迹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时期,由于战功卓越,累官至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赐南阳郡开国公。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他多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