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 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244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 刘理是刘备的庶子,生母及排行均不...[详细]
刘文炳,字从野,号戴源,宁晋县南河庄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六月初十日,卒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二十七日,终年62岁。父亲刘源赠文林郎、户科给事萝中,母薛氏封太孺人,妻董氏封为孺人。 刘文炳从小意气激昂,胸有大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详细]
刘先林,男,1939年4月19日生。1962年8月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测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十四”大代表。 刘先林解决了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向测制1:1万大比例尺地形图难题。完成...[详细]
刘仙洲,(1890.1.27-1975.10.16),机械工程专家。河北完县人。191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头等荣誉”毕业文凭。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汉语讲课,并发奋编写多种中文教材,成为我国自编工科大学教科书的创始人。奠定了我国机械工程教育的基...[详细]
刘雄,生于公元119年(东汉元初六年),卒年不详,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祖父,子刘弘。 刘雄的先祖、刘胜之子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献于宗庙助祭的酎金成色不足而被免去侯位,因而定居在涿县。传至刘雄及其子刘弘,祖祖辈辈有很多人出仕于州郡。据《三...[详细]
刘旭(1953.12- )植物种质资源学家。河北省定县人。1979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3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研究员。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详细]
刘演字始仁,西晋司空刘琨之侄,刘舆之子。 《晋书》 刘演 刘演字始仁。初辟太尉掾,除尚书郎,以父忧去职。服阕,袭爵(定襄侯),太傅、东海王越引为主簿。迁太子中庶子,出为阳平太守。自洛奔琨,琨以为辅国将军、魏郡太守。琨将讨石勒,以演领勇士千人,行北中郎将、兖州刺史,镇廪丘。演斩王桑,走...[详细]
刘益 生卒年不详,中山(今定州)人。北宋数学家。约在元丰三年(1080年)完成一部《论古根源》著作,提出二次方程式的求根法。曾被杨辉编入《田亩比类乘除捷法》(1275年)一书中。刘益第一个把贾宪的“增乘开方法”作进一步推广,使它成为求解高次方程的普遍解法。“增乘开方法”经过贾宪、刘益等人的研究...[详细]
刘永,刘备庶子,生母不详。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人物生平 黄初二年(221年)四月初六日,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改年号为章武。 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永为鲁王,策文说:“皇子刘永,受此白茅所包的青土。朕承嗣帝王世...[详细]
刘舆(约260~约307)字庆孙。晋中山魏昌(今定州南)人。因文思敏捷,才干出众,与其弟刘琨俱知名于冀州。年少时为大族王恺嫉妒,被召至王府,险些遇害,因侍中石崇搭救得免。与石崇、欧阳建等24人巴结权臣贾谧,被称为“二十四友”。初辟宰府尚书郎。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辅政,孙秀执掌重权。因与...[详细]
工部尚书---柳佐 柳佐(?~?) 明代官员。字赓虞。今河北临西县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举进士,任夏邑知县,继为御史。因争国本与御史李宗延、顾际明、袁可立等数人俱被革职。光宗即位后,复起为太仆卿,后升至工部尚书。卒后赠官太子少保。...[详细]
李渭(1685—1754),字菉涯,号素园,直隶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擢刑部主事。雍正二年(1724年),任岳州(今岳阳)知府。其时,雍正皇帝为整饬吏治,需了解下情,特准李渭为其耳目,可以密折直接奏事。也因此为湖南官员嫉妒,不久即遭弹劾去官。后授武昌...[详细]
李五伦,字慎之,号北滨。由岁贡选河间府训导,擢国子学录,历官南阳府通判、莱州府通判、东昌府通判。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崇祀名宦、乡贤祠。 幼而秀骨清颜,以奇童称。十二为诸生,为文深醇尔雅。每督学较士,辄冠其曹,能为古文辞,诸生从游者甚众。邑令刘沭延教其子甚加礼重。 ...[详细]
李小春(1938~1990),男,京剧武生、文武老生演员。河北雄县人。学名菊申,乳名福来,祖父李永利。为李万春之长子。 自幼受祖父及父教益,并得舅父李少春传授。后于鸣春社学艺练功,打下了坚实的功底。他文武兼备,11岁 即红。1951年参加北京京剧一团,后改为为北京新华京剧团。随父及徐东明、徐...[详细]
李霄凌,字步青。马贼之乱,霄凌仗剑为前驱,与知县毕世榕同殉焉。奉旨附祀毕公祠。 高邑李氏十四世祖。 附:十六世祖李国治《述祖德诗词》其十九首 城边篱落半萧疏,南寺钟残月上初。 草覆阶苔深一尺,澹然独与神明居。...[详细]
李修(?—500),字思祖,馆陶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医家。李修曾为高祖、文明太后等治过病,疗效显著,受到皇帝皇太后的器重,担任了太医令等官职。 李修少年时,和他的兄长元孙一起跟父亲李亮学习医术。李修的父亲李亮是一位受当地人们尊敬的医生,他用针灸中药并重的方法给人治病疗效很好,而且他心怀仁厚之...[详细]
李永利 (1884年-1955年),京剧武净。祖籍河北省雄县,为满族正黄旗人。自幼酷爱戏曲,曾充任临时的武戏演员。25岁时与15岁的孙炳财结婚,生有六子二女。长子、长女及五子夭折。万春名为长子实为次子,下面依次为李桐春、李庆春、李圜春;次女李慧英排行为四,为武旦李金鸿前室。民国20年创办“永春社...[详细]
李云丽,字省华,一字静怡。康熙乙丑拔贡,成安县教谕,赠儒人。 高邑李氏十世祖。 史籍记载 李云丽,字省华,一字静怡。孝廉僎子,幼孤,天性孝友。生母赵病悸,云丽百方护持,历数年无少懈。比殁,哀毁骨立,几不能丧。仲兄资鬯故,嗣欲废学,教督之如己出,卒以入泮,初得报,破笑为涕,喜其有成而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