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传出生前夜,其父梦神人用马载一儿至其家,并嘱“善养之”。幼年取名骃,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刘因6岁能诗,10岁能文,且落笔警人。后拜学者砚弥坚为师,深得教益,学业大进。初习经学,感叹...[详细]
刘毅之(1908-1944年)又名士毅,无极县武家庄人。民国14年(1925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教师、中共党支部书记、无极县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领导成员、人民自卫军第五团宣传科长、冀中三分区二十六大队政治处主任、抗大总校三团政治委员...[详细]
刘珍年(1897-1935),字儒席,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一个农村小地主家庭。1918年在南宫县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毕业后,在东北奉系军阀李景林部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李景林部被冯玉祥击败,所属部队编入直鲁联军,刘在褚玉璞部任十六旅旅长。因过失被革职...[详细]
刘子□hui(1101~1147) 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自号病翁。福建崇安人。父刘□,钦宗时位至资政殿学士。刘子□以父荫得官,曾为真定(今河北正定)幕府属僚。靖康二年(1127),汴 京被围,刘□奉命出使金营,不屈被杀。子□庐墓三年,服除,被命为兴化军(今福建仙游县北)通判,赴任不久即以多病...[详细]
刘宗诚,副编审(1934--2001)男,河北省无极县郭庄镇人,1934年5月1日出生。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和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河北省劳动模范。195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同年被错划为 ,1962年底回原籍务农,1979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1995年退休。2001年12月3日病故。 19...[详细]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 戏。《佟家坞》、《阴阳鱼》、《田七...[详细]
李文东,光学专家.中国应用光学的先驱之一.长期从事光学仪器的研制及其加工技术研究.重视培养光学技术人材.在军用光学仪器产品制式化、夜视技术研究、自行设计国产光学仪器,组建光学仪器工厂技术管理体系等方面成绩显著,为中国兵工光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文东,原名李书堂,...[详细]
李文蔚 元代戏曲作家。生卒年、字号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与白朴相友善。白朴有题为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的〔夺锦标〕词,其中写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可知李在官场曾受挫折。李文蔚著有12种杂剧,现存 3种:《同乐院燕青博鱼》、《破苻坚蒋神灵应》和《张子房圯桥进...[详细]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使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李大钊就义后,京师 厅勒令李大钊遗属...[详细]
李虚中(762—813),字常容,魏郡(今河北大名)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科考顺利,中了进士。后来一直做到殿中侍御史。信道教长生不死之术。平时精研阴阳五行书,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按日辰天干地支,来推定他一生中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后世把他推为星命之祖。世传《李虚中命书》三卷,署...[详细]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曾为缙云令、当涂令,集贤院学士,晚年为将作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工小篆,传说开始学习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后见孔子《吴季札墓志》,得其渊源,笔法劲利豪爽,活泼飞动,自创一格。诗人李白有诗赠他:“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详细]
李延年,?至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详细]
李元春:(1929— )工武生。河北河间人。幼年拜李兰亭为师,并受教于尚和玉。40年代起开始搭班演出,演出剧目以短打戏为主,在京、津、东北一带很受观众欢迎。后与其妹李韵秋组织春秋京剧团,兄妹俩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常演剧目有《三打白骨精》、《三盗芭蕉扇》、《武松打店》等。50年代成立北京青年京剧团...[详细]
李元章,字宝臣,乐亭(旧志为马城)人。少时聪明过人,阅览千言能过目成诵。年不满20岁考入国子监律科。出任西北路招讨使(边区部族兵长官),升左三品校法(武官衔),颇有名气。历任石城县主薄、丰润县丞、夏津(山东、河北交界)县令。金章宗完颜璟于泰和元年访山东贤能时,元章上奏:“正纪纲、近忠直、远邪佞...[详细]
李直夫 元代戏曲作家。本姓蒲察,世称蒲察李五,女真族人。寄居德兴府(今河北涿鹿县)。生卒年不详,仅知为至元、延□间人。曾任湖南肃政廉访使,与当时著名文学家元明善有交往。著有杂剧12种,今存《便宜行事虎头牌》1种,又《邓伯道弃子留侄》一剧,仅存第2折曲词两段。《虎头牌》写女真族人山寿马自幼父母双亡...[详细]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 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详细]
卢藏用(664-713)(号称文章、书法、音乐、围棋四绝)[唐]字子潜,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七○一至一七○四)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详细]
卢思道(约531~582)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今属河北涿县)人。北齐时,为给事黄门侍郎。北周间,官至仪同三司,迁武阳太守。入隋后,官终散骑侍郎。终年52岁。其卒年一说为隋开皇六年,即公元586年。卢思道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北齐天保年间,即以文章著名。北齐文宣帝死后,当朝文士各作挽歌10...[详细]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信奉儒家学说。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