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公元前227年),人称庆卿。生年不详。原为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改姓荆,人称荆庆或荆叔。为战国末期五大游侠之一。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秦夺取了卫都濮阳(今濮阳市西南),作为秦东郡的治所,将卫元君迁至野王(今河南沁...[详细]
俱孟军,高级记者,男,中共党员,1956年生,河北省无极县西陈村人。 自幼在家乡读书,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1983年至1984年在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1994年被聘为高级记者,现任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 大学毕业后到新华社工作,历任新华社国际部翻译、编辑、欧亚编辑室主任、...[详细]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袁绍占据冀州后任用沮授为从事。经常对袁绍提出良策,但很多时候袁绍并不听从。官渡之战时袁绍大败,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获,因拒降被曹操处死。 ...[详细]
孔宪武(1897—1984),宇毅亭,高邑县武城村人。孔宪武自幼读书,1917年毕业于赵州中学,同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生物系。“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演讲队。 1921年毕业后留校,至1936年,历任教员、副研究员、教授。发表《植物之群落与其适应》、《我国北方之五大杂草》、《中国北部的藜科植...[详细]
孔颖达(574—648)——盛世鸿儒 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详细]
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详细]
乐羊,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的大将。是乐毅先祖。 乐羊初为魏相国翟璜门客,中山国君姬窟发兵犯魏,翟璜举荐了乐羊。可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王的将领,而且曾杀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为帅。 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施了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中...[详细]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详细]
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即李克,中山(今定州)人,战国时法家、政治家。子夏弟子。魏文侯攻灭中山,封太子击(即魏武侯)为中山君,李克辅佐太子击治理中山,出任中山相。在治理中山过程中,要求各县县令呈报赋税应讲求实际,不能虚报,不听“窕言”,不受“窕货”。曾建议魏文侯“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详细]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 (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详细]
李峤(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详细]
廉颇(约前305~前230)赵国苦陉(今定州邢邑)人。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领兵攻齐,大败齐军,官拜上卿。后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之会,秦王欲羞辱赵王,被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败,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多次欲欺辱相如,相如以国...[详细]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隋朝臣,撰《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贞观元年(627年)奉...[详细]
李标(1528-1644),男,本县李家庄村人。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任太子府属官,右春坊右赞善;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为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八月改为泰昌元年;1621...[详细]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详细]
李纯甫(1177~1223)金代文学家。字之纯,号屏山居士。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人。章宗承安二年(1197)进士,仕至尚书右司都事。去世于南京(今河南开封)。李纯甫自幼聪敏,初习词赋,后攻经义,少年时曾作《矮柏赋》,以诸葛亮、王猛自期。由于仕途不得志,便纵酒自放,与禅僧士子来往,被人称为中州豪...[详细]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他少年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经 过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并顺应时代的需要...[详细]
李釜(生卒不详)字元量,宋代大名人。出生书香门第,少年好学,省试中夺取第一。因徽宗服丧期未满,未亲试进士,诏令省试第一名李釜为新科状元。历官河中通判,出知真州、筠州等。《宋诗纪事》辑有其诗。 李釜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博,尤崇儒学。其母妊娠之时,一日晨起釜鸣,其声可畏,声绝而母亲分娩,其父遂...[详细]
李国梁,字简侯:号静斋。原籍丰润,康熙年间先人迁居乐亭徐各庄。国梁自幼聪明好学,文武全才。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武状元,授职御前(皇上) 头等侍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秋,任福建、浙江等处参游副总,授浙江提标中军参将。其于任上,或督练兵勇,或分发粮饷,必亲自检阅查对,严防-腐 化。皇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