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远(1908—1942)原名赵殿甲,天津蓟县人。1933年参加东北军,担任骑兵连长,1936年西安事变后,离队回乡。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蓟县下埝头十三甲民团当队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7月,率150人携枪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冀东七县抗日大-,任抗日联军十八总队三大队队长。-...[详细]
杨德春(1892 -- 1965年)祖籍河北省静海县杨城庄。8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寄养在叔叔家里。家境贫寒,16岁就给地主打零工。18岁孤身去天津制瓶厂学徒。不久,又租用黄包车,当人力车夫。经常受到官绅、 毒打。1926年,杨德春一家4口逃荒到突泉镇,给地主青。1941年迁居到本县杨树屯。1946...[详细]
杨景兰(1922—1944)化名张晓峰,天津蓟县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7月冀东七县抗日大-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在刘继抗领导的蓟县抗日地方武装八区基干队二排六班任班长。1941年3月,在战斗中勇敢果断,受到部队领导的嘉奖,荣立三等功。同年5月再次受到表彰,提升为副排长,...[详细]
杨连弟(1919-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营1连副连长,天津北辰区人。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技术副连长等职,曾荣获“登高英雄”称号并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2年5月15日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因美军飞机投掷的一颗 0而牺牲。中国人民志...[详细]
尤立红女,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作业一区油水井管理五组组长,1978年6月出生,2001年10月入党,大学文化。 1996年,尤立红从石油技工学校毕业来到大港油田采油五厂工作,努力学习实践,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十几年下来,她翻烂了30多册专业技术书籍,随手做笔记30多本。2006年,...[详细]
于敬一(1913—1939)原名于厥中。天津蓟县人。幼年父母相继去世。八岁靠亲友资助在本村上小学,1931年考入天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三省,又向山海关进犯,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他愤恨侵华日军的蛮横,不满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下决心要走救国救民之路。1938年7月中共发...[详细]
张喜 河北天津(今天津市)人。字小沧,又名士淳。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为两江总督伊里布之心腹仆役。善辞令。 1840年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岛西岸定海县)初陷,伊里布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督师时,他数次被差遣至定海,交涉以英方俘虏交换定海事宜。次年伊里布被劾与敌通谋,逮京问罪,他亦同时被解京受审,旋...[详细]
朱 志(1891—1942)化名未卜。天津蓟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品行端正,为人忠厚,勤奋好学,曾毕业于蓟县简易师范学校,后从事教育工作。1938年7月,参加著名的冀东七县抗日大-。并以在当地的影响,从民团中募捐出四十余条枪和大批弹药。自此投身革命。193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敌工情...[详细]
常宝堃(1922-1951) 天津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连安之长子,幼时聪明好学,三岁随父亲常连安变戏法,因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逗笑,聪慧机敏,颇受观众的喜爱。后改习相声,在华北一带颇有名声,在张家口卖艺时,因张家口盛产蘑菇,人们亲昵的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蘑菇”,遂得“...[详细]
常宝霆,天津市人。相声名家,艺名三蘑菇。中国近、现代相声界“常氏相声”的嫡系传人。他的父亲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连安,兄长则是素有“小蘑菇”之称的现代相声大师常宝堃。自幼随父常连安学艺,9岁登台,11岁便在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12岁拜郭荣启(郭荣起)为师。建国初期,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现...[详细]
常宝华,1930年12月出生,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历年来创作(包括合作)相声、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国各报刊发表五十余篇。授业徒弟包括:赵福玉、牛群、包长春等。退休后仍继续进行创作、撰文、著书、教学。曾参加...[详细]
常宝霖,男,满族,艺名:“二蘑菇”。1924年出生。父亲是相声前辈常连安先生,师父是相声前辈侯一尘先生。相声演员。 节目有《抡弦子》、《大相面》、《报菜名》等。 常宝霖自幼随父常连安、兄常宝堃学艺。八岁时拜候一尘为师,专攻相声。多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在相声表演方面继承了“常派”相声艺术...[详细]
常连安先生是老一辈相声演员。他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原籍北京,满族正白旗人。 师从焦德海。原名常安,北京人,满族。七岁丧父。八岁时曾赴东北,在那里学京剧,唱黑头,兼演老生,艺名小鑫奎。十四岁进北京富连成班学京剧老生三年,与马连良、于连泉等同科,萧长华在其本名常安中加一连安,取艺名常...[详细]
陈宝泉(1874-1937),字筱庄、小庄、肖庄,中国近代教育家。天津人。1896年在维新思潮影响下参加康有为创办的强学会。1897年,考取京师同文馆算学预备生。1901年,任天津开文书局编校工作。1902年,陈宝泉任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教员。同年,又协助严修创办天津师范讲习所。1903年由严修保...[详细]
陈福汉,1936年10月出生,天津武清人。1957年参加工作,195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1月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学徒工,司炉,1959年12月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副司机、司机,1973年任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1979年1月-1981年2月北京铁路局...[详细]
陈恭澍,出生于1907年,河北宁河人。黄埔军校第五期警政科毕业。南京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毕业,中国国民党军统特务。1925年,陈恭澍因琐事与嫂子发生争吵,当时陈恭澍18岁,刚刚中学毕业,年少气盛的他一气之下居然离家出走。这一走就跑到了广东,与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陈恭澍投考了黄埔军校,而且一考即中,...[详细]
丁一岚,曾用名刘啸诗、于虹、路群,著名播音员。编写有《邓拓全集》、《燕山夜话》合集、《中国救荒史》。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奔赴延安,先后入延安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到华北敌后晋察冀边区参加妇女群众工作,兼任《晋察冀日报》通讯员。 ...[详细]
董维权(1967-1988) 1967年11月出生,天津人,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7年1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入伍后,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发展稳定,工作积极主动。在临战训练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吃苦,在超强训练中,他两次晕倒,多次带病坚持训练。在...[详细]
冯熙运北洋大学校长字仲文,我国实业家、文史学家,原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长。1886年生于天津冯氏望族,1951年病逝,享年66岁。冯自幼聪慧勤学,在家塾读书,后因为目睹国难,有志于西学。1905年,他考取官立中学堂,同年入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攻读法律。 1907年由北洋大学堂派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