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永清(1909—1944)化名任克强。天津蓟县人。自幼读书,从天津度量衡专业学校毕业后,在蓟县度量衡检验所任职。不满当时社会的黑暗。为寻求救国之路,阅读过孙中山的《建国方略》,鲁迅的《呐喊》等书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以汉奸殷汝耕为首的“冀东防共自...[详细]
崔可法,1938年2月出生于天津,原北大荒文工团团长,现任北大荒文联副主席、北大荒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 六十年代初,主演话剧《夜闯完达山》、《雷雨》、《千万不要忘记》。 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主演电影《大决战》、《大转折》、《大战宁、沪》、《大禹的传人》、《今晨雨加雪》、《艰...[详细]
高贵友(约1831—1916)小名狗子,武清县杨村人,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高贵友的父母是贫苦农民,清朝道光年间携全家逃荒到天津卫,靠捡破烂维持生活。高贵友 15岁时,到天津侯家后街的刘记蒸食铺当学徒。名为学徒,实际是干杂活。高贵友靠偷看偷听,学到了一些做包子的手艺。刘记后来停业了,他就在侯家...[详细]
胡香圃(1889—1941),原名胡玉芬,河北省蓟县北王庄人。1899年跟父亲读书。1906年辍学务农。不久,任蓟县五区民团保董,1937年冬,在中国共产党党员卜静安的影响下,参加了抗日救国会,并负责到各村联络,发展会员。1938年7月16日,在中共领导的冀东七县抗日武装大-中,率民团宣布起...[详细]
贾庭权(1907—1938)天津蓟县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随之没落。在革命潮流影响下,对旧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的反军事特捐、反征收屠宰税、反“旗地变民”等群众运动。1933年,加入了中共领导下的反帝大同盟组织。1936年加入中国共...[详细]
贾玉璋(1887~1979),字瑞芝,河南武清人,民建会员。弱冠之年,习营粮食生意。清宣统三年(1911年)弃商从军。辛亥革命后,历任陕西省督军署军需课课长、国民军司令部军需处处长兼财政部印刷局局长、西北银行总管理处处长等职。同仁以“老总”誉之。抗战初期一度赋闲。民国31年(1942年)熊斌主陕...[详细]
孔祥瑞,男中共党员,高级工人技师,现任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先后在天津港一公司、六公司固机队作司机、任队长。 孔祥瑞同志是伴随天津港建设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孔祥...[详细]
李涤支(1893~1974),名思溎,号涤之、涤支,天津市人,民进会员。民国“年(1922年)南开大学肄业至河北保定私立育德中学任教,继任训育主任。民国26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校南迁河南省西峡口,改任总务主任。民国28年(1939年)春,保定育德中学同仁、共产党员王荫圃从延安到西峡口...[详细]
林黑儿(?-1900) 清末天津义和团首领之一,“红灯照”的组织者。自称“黄莲圣母”。生于天津南运河上船户人家。幼时学过拳棒,曾随父亲在上海等地卖艺。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日益横行之时,她的丈夫李有因触犯洋教被捕遭毒打,后病发而死。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至天津地区,号称“天下第一团”的义和...[详细]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又名岸、广侯,字叔同,号漱筒,别号息霜、晚晴老人等,祖籍平湖,生于天津。祖父李锐始徙居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父李世珍,清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吏部主事。叔同早慧,七八岁学千家诗、唐诗,并习石鼓文、篆书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详细]
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详细]
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 刘翠霞,评剧女演员,工旦行。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李氏亦为武清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详细]
马永顺(1914年-2000年2月10日)是两个时代的英雄。从50年代开始,他就多次荣获黑龙江省和全国的劳动模范,事迹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家喻户晓。退休后,又多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五百佳”荣誉称号。纪念馆展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详细]
蒙复兴(1919—1946)又名长兴。天津蓟县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只上了几个月的私塾,为了维持家里生活-给地主扛活当长工。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冀东七县抗日武装-后,遂投身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村党小组长、支部委员、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和群众积极...[详细]
孙洪伊(1870—1936),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伯兰。曾入袁世凯幕。清宣统三年(1911)任直隶谘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与汤化龙等在上海组织民主党,旋参加进步党,为首领之一。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候补委员。次年发表言论,反对袁世凯图谋帝制。1916年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旋改任...[详细]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详细]
王冠丽,女,生于1962年。评剧旦角。白派表演艺术第四代传人,天津人。现任天津评剧白派剧团团长。为国家一级演员。 1972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评剧班。1977年毕业分配到天津评剧院。曾先后受教于李福安、筱玉芳、小花玉兰、吴博丽、董生、李福安和莲小君老师。她工青衣、闺门旦,先以学刘派(刘翠霞)...[详细]
王郅隆(1888-1923) 近代资本家。字祝三。天津人。先世为天津著名粮商,本人除经营粮业外,兼营木业和盐业,曾在清末纳捐得后补道街。1902年参与投资英敛之创办天津《大公报》,为主要股东之一。民国成立后兼营金融业和纺织业,一度担任金城银行总董,与皖系军阀关系密切。1916年9月,集资购进...[详细]
王孝先,男,汉族,1952年10月出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原新疆石油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1992年荣获“乌鲁木齐市十佳青年企业家”称号;1995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1996年两次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劳动奖章”;199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详细]